浅析济慈名诗《秋颂》的美学特色

2022-03-25 00:12刘蔓蔓
青年文学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诗节济慈秋景

刘蔓蔓

19世纪英国最有才学、最为杰出聪颖的诗人当属约翰·济慈。济慈将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诗歌,其对诗歌艺术的不断探索和追求一度掀起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浪潮。济慈的一生十分悲惨凄苦,但他一直致力于追求美、愛美、崇尚美,试图通过自己丰富而独具匠心的想象力向读者构建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济慈认为诗人可以通过诗歌想象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里人们可以惬意地栖居在用想象力建造的家园里。济慈的代表作《秋颂》被认为是他所创作的最为完美和成熟的一首颂诗,这首诗也被誉为英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作品之一,也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浪潮推向了最高峰。《秋颂》中,济慈通过想象力将所看到的美景化作不朽的诗行,体现了诗人对美无尽的追求和向往。

在1819年9月的一个周末,诗人济慈在田野里散步,秋高气爽,刚收割过的田地里明亮温暖,诗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心旷神怡,不由得边走边吟唱,从而成就了此篇精彩绝伦的诗歌。诗歌一共分为三节,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画面:第一节写秋如何与太阳“合谋”,催动果实加快成熟,精心设计了种种收获的景象;第二节用一种速写般的语言,捕捉了秋在田垄、打麦场、田野、小溪等场景里无所不在的身影;最后一节笔触峰回路转,转而描写秋天的声音,羊群咩叫、鸟儿呢喃、昆虫歌唱,共同组成了美妙的音乐。《秋颂》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金秋催熟果实和庄稼的景象写得形象、喜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分别从秋景、秋人和秋声着手,绘声绘色地塑造了三幅极具美感且栩栩如生的秋景图、秋人图和秋声图,整首诗字斟句酌、精雕细琢,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向读者展示了丰富而具体的秋之美。诗歌的第一节将秋和太阳比喻成活灵活现的人,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季丰收之景;第二节将秋比喻成具有坐、卧、走、站形态的一个女神形象,这四个拟人化的秋的形象犹如四尊雕像,向读者诠释着秋所具有的新的意义,从而达到了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第三节将秋比拟成音乐,各种动物鸣叫声的相互交织比拟成一首乐曲,给读者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秋天的种种景象,在诗中得到了呈现,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技巧,将秋天本身也拟人化了,秋天就像一个劳动者,在大地之上忙碌着,勾绘出一切美景,同时也享受着秋日丰收的惬意和愉悦。

一、硕果累累的秋景图

在诗歌的开篇,通过描写“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济慈将整首诗的时间定格在初秋的清晨时刻,清晨的雾气仍未散去,放眼望去万物呈现出一派成熟的景象,给读者扑面而来的愉悦之情。接着诗人提及秋的密友和伙伴,秋和成熟的太阳结成亲密的朋友,“密谋”用累累的果实来缀满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接下来随着诗人的描写,我们能够看到累累的苹果将老树压弯,葫芦逐渐长大,榛子也鼓起了它的外壳。秋天的景象形势一片大好、硕果累累,就连小蜜蜂也片刻不停地忙碌着。当这一系列的画面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之时,我们情不自禁地随着诗人的描写进入到这幅圆润成熟、喜悦丰收的秋景图中。

在这幅绘声绘色的秋景图中,又处处暗藏着各种色彩的巧妙搭配,我们看到了白色的晨雾、火红的朝阳、五彩缤纷的果实以及姹紫嫣红的花朵等,生机勃勃的颜色搭配使得我们不禁沉醉在这色彩斑斓、硕果累累的秋日美景之中。在这一诗节,我们不仅能看到一帧帧秋天万物成熟的静态画面,初秋的早晨,空气清新、花香四溢、果实圆熟,而且从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代表秋收意象而搭配的动词中也能感受到诗人的用心良苦。蜜蜂夏天采的蜜都已经要溢满蜂房,而秋花又在不断开着,竟让蜜蜂产生错觉,以为暖和的光景要常驻。诗人通过运用一系列动词,将这一帧帧温暖丰硕的静态图也变得灵动起来了。在这里,通过静态与动态的图景的巧妙结合,使得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初秋的魅力,进而陶醉在秋日的美景中久久无法自拔。

我们看到秋天正处于收获的顶峰,并继续成熟到几乎难以忍受的强度,一切都成熟了,秋农们准备收割了。苹果变得如此之多,以至于它们的重量使树木弯曲。葫芦膨胀、榛子丰满但是为什么没有收获呢?为什么收割机“不小心坐在粮仓地板上”“睡在收获一半的犁沟上”呢?为什么她不采取任何行动来收获呢?答案是收割机或更确切地说是诗人正在拖延短暂的秋天。济慈完全意识到如果他让收割机收割,那美丽的秋景就消失了。因此试图拖延时间,而收割机的一动不动无疑是防止易变性的标志,从而暗示着秋天的过去。

诗人在第一节秋景图的描写中运用头韵的修辞手法,使用头韵能够使诗行之间的语言兼具整齐美和音乐美,通过插入声音使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能够恰如其分地和谐相融,从而增强了语言所具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也使得这幅成熟丰硕的秋景图变得立体和生动起来。尽管第一诗节的言语之间处处体现着秋日的丰硕与成熟,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看到美景后溢于言表的愉悦之情,可诗人却用了“密谋”“背负”这样饱含贬义的词语。正是因为秋和其挚友太阳的“密谋”,才使得苹果挂满枝头,老树不堪重负,尽管这是成熟的象征,但也预示着死亡的来临。因此,整首诗表面上看起来欢欣愉悦,深究背后也隐藏着诗人对秋日美景短暂易逝的淡淡忧伤。

二、喜悦丰收的秋人图

在诗歌第二节的最开始,诗人就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向读者提出一个疑问,“谁不曾遇见你经常在仓廪的中央?”这句话看似好像是在和秋对话,即任何有田野经验的人都会发现,你时而漫不经心又随意地坐在粮仓的打麦场上;时而卧倒在收割了一半的田垄上酣睡;时而如拾穗人一般拾了麦穗,跨过溪水;时而就在榨果架下坐几点钟,耐心地瞧着徐徐滴下的酒浆。在这诗歌的第二节,秋化身为四个不同的劳作者形象,或是随意坐在打麦场上的打麦者,或是卧倒在田垄上的收割者,抑或是缓步跨越溪水的拾穗者,或是静静看着酒酿徐徐滴下的酿酒者。诗人通过运用四个不同的动词坐、睡、行、立,仿拟了四个不同的秋日人物形象图,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出秋农在劳作时的各种形态,又充分地向读者传达出劳作者在秋收时那种分外喜悦的心情和心境。

在这四幅形态迥异的秋农劳作者的描绘中,看似都是静态的人物形象,实则静中含动,以静衬动。从诗人充满感情的朴实的语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些秋农们劳作的朴实生活的羡慕,诗人期望能够化身成诗歌中的打麦者,让发丝随着簸谷的风轻飘;化身为诗中的刈麦者,为花香所沉迷;像拾穗人一般昂首地背着谷袋越过小溪,投下一片倒影,或者就在榨果架下待上那么几点钟,耐心地瞧着徐徐滴下的酒浆,任由时间静静流淌。第二诗节动静相称,带给读者一片温馨、祥和的秋农丰收图。通过秋农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诗人将诗歌的背景巧妙地定格在了一年四季中的秋收时分。秋农们卧倒在田垄上小憩,以此来缓解秋收的疲惫,我们能够推测出这一节具体的时间是在秋农们忙碌了一上午之后的午憩。通过诗人这一系列的描写,既能够表现出诗人对秋收时农夫们辛勤劳动和辛勤收获的高度赞扬,又侧面表达出了秋农们在丰收时节喜获丰收的愉悦之情,同时又使读者感受到秋农们在劳动过后短暂休憩时的静谧时光。

在第二节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正如诗人在第一诗节采用含有贬义的词语来暗示秋日美景的短暂易逝,在这节诗中诗人用时间的静静流淌来暗指时间的缓缓流逝,期望通过秋农们的忙碌,来暂且忘却这秋之将末的无奈之情。秋日的一切都在成熟之中并等待着秋农们来收获。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矛盾的情绪,既不愿去又不得不去。这种矛盾的情绪在最后一个场景中能够看到:秋天是通过苹果酒压榨机,耐心地看着以小时为单位持续渗出。在这里,渗出是时间流逝的明显象征。济慈在诗歌的第一节运用头韵的修辞方式来表现其语言运用的美感,而诗人在这一诗节中,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秋天拟人化,赋予其生命特征,秋天在诗人的笔墨之下化身为忙碌的秋农们和丰收者,并赋予这些秋农们以行动和情感,最终切实真正达到了物我合一,并运用反问句给读者抛出问题,表面上看似在发问等待读者的答案,实则是通过一问一答从而在读者和诗人之间建立起一定的沟通与联系,引起读者与诗人的共鸣,邀请读者和自己一起共同感受秋农们丰收之时的喜悦之情。

三、动听悦耳的秋声图

在这诗歌的第三节,诗人内心的情感不断高涨,喜悦、欢愉之情达到最高峰,甚至情不自禁地想要高歌一曲,“春天的歌去哪了,春天的歌去哪了,请不要想念春歌,你也有属于你的秋日的歌”。尽管春日的歌脍炙人口,令人拍手称赞,可是秋也拥有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歌声。在这一诗节,诗人济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欢乐、轻快且充满诗意的视听盛宴,使我们能够联想到充满听觉意象的秋声图。在这场精彩绝伦的视听图中,有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同奏欢音,它们随着微风的起灭忽而飞高,忽而下落;有篱下的蟋蟀在轻快地歌唱,也有在园中知更鸟群起呼哨,远处群羊在山圈里高声咩叫,伴随着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构成了一幅欢快的秋声图。

和前两诗节一样,这一诗节诗人同样运用了独特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秋声。诗人使用拟声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拟声词,活灵活现地模仿了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使得整首诗的诗行变得立体、生动起来,整个秋景秋声变得绘声绘色,引发读者和诗人共同陶醉于这动听美妙的秋声交响乐里。这一诗节仍然是动中含静,以动衬静。当波状的云把这将逝的一天映照着,在虽然已经收割完但仍然残留麦茬的这片大地上留下如玫瑰般的余晖,这幅温暖的秋声、秋景图使我们瞬间爱上了整片刚刚收割过的田野。在这里,静态和动态、色彩和声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禁陶醉在这清爽怡人的秋景图中。通过小飞虫同奏欢音、篱下的蟋蟀轻快地歌唱、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这几幅秋景图,可以看出整首诗推移到了晚秋时节,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短暂易逝的无尽惋惜与留恋之情。在这晚秋的傍晚,秋农们在田垄上忙碌了一天之后,躺着静静享受这独特的秋日交响曲,伴随着这轻快舒缓的音乐声卸去劳作之后的疲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在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之外,还表现出对于秋景易逝的无限缅怀和眷恋。

济慈的这首《秋颂》可以被看成一场生命的轮回,由秋高氣爽、万物复苏,一片祥和的秋日成熟景象,到秋农们沉浸在秋日收获的喜悦之中,再到秋日里动物们的鸣叫声,诗人在歌声中表达出对秋景易逝的无限缅怀和眷恋。从初秋的一片生机勃勃,到中秋的秋农们忙于劳作丰收,再到诗人对尾秋的无限留恋,我们不仅感受到时间的交替变换,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读完《秋颂》,我们既能感受到秋天的丰硕和美好,同时也能读出诗人对秋天易逝的淡淡忧伤。

猜你喜欢
诗节济慈秋景
雨天
雨 天
电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体芳妮与济慈作家形象
摄影·美好安徽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秋景
《采薇》里的深情
画秋天,写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