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体系 促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3-25 22:27安然
中国食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饲草苜蓿优质

安然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记者就《规划》编制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

问:专门编制饲草产业的发展规划,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规划》是针对全国饲草产业发展的第一个专项规划,专门编制这个规划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迫切需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当前,粮食安全的主要压力在饲料粮,促进饲料粮减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增加饲草供应,减少牛羊养殖精饲料用量。2021年,粮改饲完成面积2000万亩以上,收储优质饲草5500万吨,牛羊养殖减用玉米和豆粕720万吨,相当于减少了2600万亩的玉米、大豆种植需求,节约耕地600万亩,实现了化草为粮的效果。

二是加快补齐草食畜产品供给短板的迫切需要。近十多年来,我国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但国内生产发展相对滞后,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饲草特别是优质饲草供给不足。初步测算,要确保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的目标,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2亿吨,目前尚有近5000万吨的缺口。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苜蓿、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的缺口将持续缩小,为增强草食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促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助力下,饲草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由于我国饲草产业起步较晚,生产经营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亟需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制定实施《规划》,专门谋划设计“十四五”期间饲草产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有助于凝聚行业内外共识,汇聚各方面力量,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我国饲草產业发展现状如何,到“十四五”末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十三五”以来,国家相继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措施,草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步伐加快,优质饲草需求快速增加,推动现代饲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突出表现在“产量增、质量优、模式多、作用大、效益好”五个方面。一是产量增。2020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约7160万吨(折合干重),比2015年增长2400万吨。全株青贮玉米、优质苜蓿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050公斤、514公斤,分别提高19.6%、11.5%。二是质量优。饲草供种能力、生产组织化程度持续提高,饲草加工业快速发展,饲草产品质量稳步提升,90%的全株青贮玉米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苜蓿二级以上占70%。三是模式多。各地积极探索推广粮草轮作、豆禾混播或套种等特色模式,培育了一批饲草产业集群,饲草生产模式更加多元。四是作用大。优质饲草供应增加,促进了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以奶牛为例,“十三五”期间奶牛单产从5.5吨提高到8.3吨,但每吨牛奶的精饲料用量减少了12%。在牧区,人工种草的持续发展加速了传统放牧养殖方式向舍饲半舍饲转变。五是效益好。玉米籽粒和秸秆一起全株饲用,土地产出率提高30%左右。在盐碱地、滩涂上种植耐盐碱饲草,改良了土质,创造了土地增量。在河流、草原等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发展人工种草,涵养了水源,减少了水土流失,遏制了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趋势。

成效很明显,但困难挑战也不少,当前,我国饲草产业发展面临种植基础条件较差、良种支撑能力不强、机械化程度偏低等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实施《规划》为抓手,以拓面增量、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优布局、壮主体、育良种、强支撑,加快建立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聚焦保障草食畜牧业饲草需求和促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全国优质饲草产量达到9800万吨,牛羊饲草需求保障率达80%以上,饲草种子总体自给率达70%以上,饲料(草)生产与加工机械化率达65%以上。

问: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规划》对不同区域发展饲草产业提出了哪些针对性的要求?

答: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不同地区的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围绕草食畜牧业优势区域来布局饲草生产,针对东北、华北、西北、南方及青藏高原等5个区域,科学规划了不同区域的饲草生产模式、主推品种、产品种类,指导各区域充分挖掘饲草生产潜力,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促进饲草供应与牛羊养殖规模、饲养模式相匹配,实现种养互促、草畜两旺。

东北地区推行种养结合、就近利用模式,优先满足区域内饲草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商品草生产。华北地区调整玉米利用方式,推行种养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升区域内优质饲草自给能力。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饲草生产,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苜蓿草供应基地,建设饲草种业基地。南方地区推行特色化、差异化饲草发展模式,在适宜地区开展草山草坡改良及人工混播饲草放牧地建植与管理。青藏高原地区统筹推进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原利用,保障区域内优质饲草均衡供应。

问:“十四五”期间,促进饲草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十四五”是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从四个方面提出了14项重点工作举措。一是推进苜蓿、全株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重要饲草生产集聚发展,在重点区域建成一批优质高产饲草基地,因地制宜推进饲草混播利用,强化牧区饲草保障。二是大力培育规模化集约化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培育一批种草养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扶持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组织。三是深入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区域适应性强、产量高、饲用价值优、抗逆性好、抗病性强、耐盐碱的饲草新品种,建设温带暖温带和热带亚热带饲草繁种核心区,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饲草繁种基地,完善饲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四是加快构建现代化加工流通体系,加大饲草产业化全程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支持便于商品化流通的饲草产品生产加工,开发多样化饲草产品,加强饲草流通、配送体系建设,推动产销有效对接。

问:怎样保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答:《规划》已正式印发,关键是抓好落实。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农业农村部党组部署,推动《规划》提出的目标和措施落地见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指导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制定本地区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统筹用好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和基本建设投资,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大型种植机械抵押贷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饲草种植保险。《规划》还以专栏形式具体介绍了饲草产业相关的重点扶持政策和重大工程。三是完善统计监测。建立健全饲草产业统计制度,建设完备高效的饲草统计监测体系,准确研判供需形势。四是增强科技支撑。组建“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饲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示范与推广。五是强化法治保障。修订《草种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完善饲草产业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推进饲草产业规范化发展。

链接:《“十四五”全国

饲草产业发展规划》(节选)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饲草生产、加工、流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优质饲草缺口明显缩小。全国优质饲草产量达到9800万吨,牛羊饲草需求保障率达80%以上,饲草种子总体自给率达70%以上,饲料(草)生产与加工机械化率达65%以上。

二、区域布局

适应草食畜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挖掘生产潜力,统筹各类饲草资源,集成推广配套发展模式,加快建立饲草生产、加工、流通体系,促进饲草产业与草食畜牧业协同发展。

(一)东北地区

积极发展人工种草,推行种养结合、就近利用模式,优先满足区域内饲草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商品草生产。飼草品种重点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兼顾羊草等品种。推广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粮食作物与优质饲草轮作等种植模式,推进农作物秸秆与优质饲草混贮,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效率。饲草产品以裹包全株青贮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燕麦为主,部分区域可适度发展一部分优质苜蓿、饲用燕麦干草。

(二)华北地区

调整玉米利用方式,推行种养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升区域内优质饲草自给能力。饲草品种重点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苜蓿,适度发展饲用燕麦、小黑麦、饲用高粱、饲用谷子等品种。大力推广饲草雨养旱作、节水灌溉与配方施肥等技术,推行粮食作物与优质饲草轮作、“苜蓿-玉米”套种等种植模式。突出发展青贮饲草产品,部分地区可适度发展苜蓿和饲用燕麦等干草,黄河滩区、盐碱滩涂等地区可因地制宜发展全株玉米和苜蓿青贮的商品化生产。在部分农牧交错带区域,大力发展商品草生产,稳步推进豆禾混播放牧草地建设。

(三)西北地区

积极推进粮改饲,实现草畜配套。饲草品种以苜蓿和全株青贮玉米为主,兼顾饲用燕麦、猫尾草、红豆草等生产。大力发展旱作节水饲草生产,推广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探索粮食作物与优质饲草复种、果草套种等种植模式,推广豆禾混播饲草种植。饲草产品以干草、裹包青贮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草颗粒、草粉等产品。积极发展优质商品苜蓿种植、收储、加工、流通,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苜蓿草供应基地;在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部分地区布局建设饲草种业基地,提升优质苜蓿、饲用燕麦、红豆草等饲草种子的生产和供应能力。

(四)南方地区

利用撂荒地、冬闲田、果园隙地、橡胶林下地等土地资源,推行特色化、差异化饲草发展模式。饲草品种以多花黑麦草、狗牙根、狼尾草、柱花草等为主,兼顾区域性特色饲草品种。重点发展鲜饲、青贮饲草产品。加快研制和推广适合南方丘陵山区刈割、运输高秆饲草的中小型饲草机械。在适宜地区开展草山草坡改良及人工混播饲草放牧地建植与管理。

(五)青藏高原地区

统筹推进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原利用。饲草品种重点发展饲用燕麦、饲用黑麦、披碱草等禾本科饲草和箭箸豌豆等豆科饲草,兼顾芫根等特色饲草品种。探索推行豆禾混播、“青稞-箭箸豌豆”复种、黑麦与燕麦轮作等种植模式。饲草产品以干草为主,因地制宜发展裹包青贮等产品。在海拔较低且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强农牧耦合,建设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打造专业化饲草生产加工基地,保障区域内优质饲草均衡供应。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重要饲草生产集聚发展

1.发展优质苜蓿种植。大力推进西北、华北、东北和部分中原地区苜蓿产业带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高产苜蓿商品草基地,逐步实现优质苜蓿就地就近供应,保障奶牛规模养殖苜蓿需求。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裹包青贮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等,推进苜蓿生产规模化、田间管理标准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

2.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生产。以农牧交错带以及牛羊传统养殖优势区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建设一批专业化、集约化、高水平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基地。推行青贮玉米与冬小麦、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等高效轮作生产模式。

3.增加饲用燕麦供给。利用春闲田、秋闲田、中轻度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建设优质饲用燕麦生产基地。推广优良适宜品种,应用配套栽培技术、减肥增效养分管理技术、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饲用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

4.因地制宜推进饲草混播利用。在部分北方农牧交错带丘陵地区,建植高质量混播放牧饲草地,开展划区轮牧。在南方地区将产出效益低的天然草山草坡、低缓坡耕地和撂荒地改造成人工草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三叶草、臂形草、柱花草、狼尾草等多年生饲草品种,发展优质混播饲草生产。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广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混收混贮模式。

5.强化牧区饲草保障。推进牧区高产稳产饲草生产基地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防灾减灾饲草保障体系。在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地区,通过草地免耕补播等改良技术提升草原生产力,利用退耕已垦草原和水热条件较好草原发展多年生饲草种植;在农牧交错带发展苜蓿、羊草、披碱草、饲用燕麦、饲用黑麦、饲用高粱、饲用谷子、箭箸豌豆、紫云英等优质高产饲草生产基地。

(二)大力培育规模化集约化新型经营主体

6.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加速企业集群集聚。推动饲草种植、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探索“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多种运行模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

7.发展种草养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培育一批守信用、会经营、善管理、带动能力强的种草养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加大良种供应、机械购置、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服务等方面扶持力度,引导草畜一体化发展。

8.扶持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组织。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围绕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与区域饲草生产规模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提升饲草“种、收、加、储、运”能力。

(三)深入推进良繁体系建设

9.加快培育优良品种。实施现代饲草种业工程,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挖掘利用国内优良饲草种质资源,推进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工作,加快培育一批区域适应性强、产量高、饲用价值优、抗逆性好、抗病性强、耐盐碱的饲草新品种。支持建立原种保种基地,完善适宜不同区域的公益性饲草品种繁育保障体系。

10.推进良种扩繁。在甘肃河西走廊支持建设温带暖温带饲草繁种核心区,辐射带动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突出苜蓿、全株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重点品种,兼顾黑麦草、饲料油菜、高丹草、无芒雀麦、羊草、鸭茅、饲用黑麦、箭箸豌豆等特色品种。在海南支持建设热带亚热带饲草繁种核心区,辐射带动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突出柱花草、狼尾草、臂形草、雀稗、小黑麦、甜高梁、狗牙根等重点品种。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饲草繁种基地,聚焦主导品种,加快良种扩繁,提升区域内饲草供种能力和种子质量。

11.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健全中心库、备份库、种质保存圃相结合的国家饲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建立饲草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体系,开展重要性状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发掘,创制目标性状突出、育種价值大的新种质。完善饲草品种检测体系,实施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及区域适应性测试。

(四)加快构建现代化加工流通体系

12.加快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大饲草产业化全程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提高青贮切碎、籽粒破碎、秸秆揉丝、干草打捆等自动化水平,提升高等级饲草产品产出率。加快研发推广适宜丘陵山区优质饲草生产加工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人工种植草地宜机化改造。加强饲草种子专用收获机械研发和推广,提高种子收获效率。

13.开发多样化产品。大力支持便于商品化流通的饲草产品生产加工。提升高密度苜蓿、燕麦干草捆和窖贮青贮生产水平,积极发展裹包青贮、袋贮、草块、草颗粒、草粉等产品种类。

14.推动产销有效对接。加强饲草流通、配送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大型饲草配送企业。构建饲草产业产销对接信息平台,促进种养主体有效对接,实现优质饲草产加销信息互联互通。鼓励饲草生产企业和种养一体化企业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设施装备,开展智能化、精细化生产经营,提高饲草从种到用全过程信息化水平。

猜你喜欢
饲草苜蓿优质
加快建立现代饲草产业体系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密度饲草打包机团体标准发布 将有效减少运输成本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饲草杂交大田作物栽培的方法
口齿留香说苜蓿
苜蓿
苜蓿芽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要造就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