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疏导策略研究

2022-03-26 11:21王颖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情绪儿童老师

王颖

【摘 要】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人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本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探索儿童情绪疏导策略研究。

【关键词】情绪疏导 儿童 心理

一、认识情绪

情绪和水有许多相似之处,说到“水”,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一瓶矿泉水,平静如水的湖面,还是波涛汹涌的海面?每个人脑海里的画面都不同,就像我们的情绪,也是丰富而多样的。虽然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四种类型,但不管是我国古代的七情说还是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都暗示我们情绪是很复杂的,有时还存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情绪交织而产生的复杂情绪。

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情绪的概念来分类。情绪是以主体的需要、愿望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需要和愿望。那么,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现在,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儿童消极情绪的疏导。据统计,儿童消极情绪中位列前三的情绪分别是急躁、委屈和厌倦。

儿童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儿童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緒的“海啸”,使儿童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年龄越小的儿童,对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会越多地取决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个两岁多的儿童,可以因为妈妈不给他一颗糖果而大哭,或者因为得到糖果而破涕为笑,这在成人眼里,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要怎么疏导儿童的消极情绪呢?首先,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这是有生理学依据的,因为大脑分为“情绪脑”和“理智脑”。比如,我们在非洲大草原上看到一只猎豹,第一反应是特别害怕,拔腿就想跑,这是情绪脑的本能反应;但转念一想,只要跑得比其他人快就行了,这就是理智脑在发挥作用。

但是,作为理智脑的前额皮质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因此对于儿童而言,家长和教师要充当他们的理智脑,帮他们调节情绪。

二、情绪疏导的ABC三步骤

当我们对儿童进行情绪疏导时,可以采用ABC三步骤。

(一)A就是ask

通过询问来帮助儿童表达。

情绪的英文叫作Emotion,e作为前缀有流动的意思。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儿童把负面情绪快点流露出来。此外,我们还可以去询问原因,比如:“为什么你感到难过呢?”这个问题是在帮助学生连接理智脑。

教师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

这时,教师最好注视着学生的眼睛。平等的姿态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的情绪。

(二)B的含义是be positive

即采用积极正向的处理方式。

此阶段我们可以做四件事:接纳、共情、肯定和引导。

1.接纳

任何一种情绪,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是有一定的合理范围的,这就是情绪的强度,就如同水在0℃以上100℃以下,都处于液态的正常状态,但是一旦低于冰点或者高于沸点,便会产生物理变化。情绪也是一样,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都有其正面意义。比如:愤怒这种情绪本身是感受到被侵犯、被伤害的信号,但也是提醒自己需要自我保护的信号;而恐惧就更是在给予我们危险信号,触发机体自我保护意识。

之前班里有个小女孩胆子特别小,她当时看了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因为电影里面有骷髅的卡通形象,被吓得睡不着觉。她妈妈安慰她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动画片都是假的,而且骷髅都是人死了变成的,所有人都会变成骷髅。”结果她更害怕了,害怕自己之后也会变成骷髅。实际上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害怕、恐惧都是人正常的情感反应。孩子既然有了这样的感受,家长就应该首先表达出接受,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否定孩子的情绪。有时,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暗示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应该害怕,否则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向我们表达完事情的原委之后,我们要给予孩子回应,要用相应的动作、表情去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比如点点头、拍拍肩膀、抱一抱他等,也可以是“哦,原来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语,并且配上淡淡的微笑。这些看似微小的动作和语言,其实代表了教师对学生情绪的接纳,会让学生感觉到安全,觉得教师是可以信赖的,这样他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不快乐和盘托出。

2.肯定和引导

情绪和动机可以被肯定,但处理情绪的方式需要引导。

你可以对孩子说:“因为……所以你很生气,爸爸妈妈理解了你的感受。”“你生气是正常的,但你乱发脾气、哭闹是不对的,那样做也解决不了事情,对不对?”让孩子明白,他生气是正常的,但大哭大闹甚至打人等不好的行为是不对的。

(三)C指的是cooperation

师生合作或家校合作。比如,如果有学生因为没考好而感到失落,可以主动联系教师。师生层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找原因,是没复习、时间不够,还是不仔细、这段时间不认真?密切保持家校联系,要求家长反馈学生在家的情况,及时关注考后学生的心理动态。

还可以呼吁家校联合,通过运动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跑步、篮球、游泳、爬山……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总会让人忘记烦恼,这是因为人在运动时会产生足够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的分泌能帮助人缓解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同时良好的体质也将形成心理和生理的正向循环。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设置每周一次的全家散步时间。找一处风景宜人的场地,在散步的同时,了解和倾听孩子的烦恼。这样的家庭仪式感不仅能有助于家人间建立有效情绪链接,而且会成为多年后一段美好的家庭回忆。

三、情绪疏导事例分享

在此分享身边几位教师疏导学生情绪的事例,供大家借鉴参考。

事例一:

班里有个学生每天沉迷吃鸡游戏,他背着爸爸妈妈半夜起床打游戏,每天回家就想着早点糊弄完作业,好早点与队友“开黑”。班主任首先发现了该学生作业速度快但马虎的问题,后来聊天中得知学生经常偷偷背着父母打游戏。之后班主任向他妈妈反映了情况。他妈妈知道后一气之下把他的所有游戏都删除了,导致他难过又生气,上课也提不起劲。后来班主任给他写了一封信:

听说你特别喜欢玩“和平精英”,是吗?告诉你个秘密:老师也会玩。听说妈妈把你的游戏删掉了,老师小时候也被妈妈删过游戏,那滋味特别不好受,想必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但是,老师觉得,平常上学时玩游戏的确有点影响学习,老师小时候就因为打游戏从第一名掉到了二十多名。有时候,看到你一心游戏,连写出的字都像烫了头,卷成一团,小红叉叉遍地开花,作业连老师都认不出了,我觉得我们有点像。其实,老师平时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想打游戏,这样吧,我们互相监督,平时周一到周五上课时间不打游戏。另外,老师想和你约定,如果你能做到每天作业都得优星,累计满30颗星星,老师就和你一起“开黑”打一局。按下手印,一言为定。

事例二:

钱启惠老师是一名特教老师,辰辰是他们学校患有非常严重的孤独症患者,在教室上课时经常听到他在其他班里大喊大叫,整栋楼里都是他的哭声和喊叫声。他每次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就会一直哼:“我要喝我要喝。”钱老师就想到音乐治疗中的镜面伴随,“我要喝我要喝”,钱老师把他的“我要喝”哼成一段旋律,“喝喝喝喝……”他真的静下来、停下来看着老师,好像他们就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一样。

处理特殊学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很难与其进行沟通,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契机,和他们建立心的连接。就像手机连wifi,连接成功才有后续有效沟通的可能。

无论是什么样的儿童,都难免会经历情绪的波动,我们都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儿童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所以,这也就体现了我们对儿童进行情绪疏导的重要性。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水是这样,情绪也是这样,我们作为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排水工。

猜你喜欢
情绪儿童老师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情绪认同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