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美育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2-03-26 08:50魏红伟袁江
智库时代 2022年13期
关键词:美育职业院校劳动

魏红伟 袁江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在教育发展中评价体系承担着导向和指导性的作用,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育人的重要抓手,是引导学生的知识和修养不断提升的主要办法,是检验“五育并举”工作成效的法宝。《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明确指出:要创新“五育”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基于此,在职业院校“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教师、学生、家庭、企业、社会”五方信息化发展性评估体系,并从体系的评价原则、评价要点、评价实施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此实现职业院校关于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评价,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全面提升。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发展性作用,是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最新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新时代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体系从单一性的评价向多维度转变,从赋值型的评价向发展型转变,从终结性评价向咨询型转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为评价导向,是为进一步把握并改进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方式。

以职业院校学生为对象,以美育与劳动教育发展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验证“三全育人”工作成效的核心环节。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以学生的变化与成长为主线,针对不同时期,分阶段和分层次的考核学生在美育与劳动教育方面的变化与进步,重点考核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素质、劳动价值、劳动理念以及学习和劳动中创造美、发现美、体验美等方面的信息,记录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和提升成效。二是定期运用评价体系,采用“教师、学生、家庭、企业、社会”五维度的对学生发展成长实施量化赋值考核,同时公布考核结论和记录。三是对学生发展成长记录进行诊断性分析,科学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亮点与缺陷,并提出个性化修正意见[2]。同时,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正面引导并激励学生积极完成行动选择,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合的评价体系

对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评价均不能脱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因此,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目标需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展。

首先,职业院校教育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美育与劳动教育不可能脱离技术技能教育而单独实施和存在,需在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以及融合的成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代新时期不仅要考核学生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能等方面技术能力,还要重点考核学生在美育和劳动价值、劳动素养、劳动品质、劳动创新等方面的素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因此,职业院校对美育与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提高比重,以保证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美育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与人才教育培养体系评价体系保持一致。

其次,不同类型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同时,一个专业具有目标多样化特点。因此,职业院校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评价不能在同一标准下实施目标评价,而应该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宜,体现多样化特色,并对其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进行细化,确定在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下发挥去专业建设的需求性和自主性,对其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思想意识、技术技能以及价值观等进行融合,具有明显特色性与专业性的职业院校进行美育与劳动教育,实现专业、美育、劳动教育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二)构建“1+5”联动信息化评估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1+5”联动信息化评估体机制。以学校为依托(学校为“1”),“教师、学生、家庭、企业、社会”五方联动信息化评估机制(教师、学生、家庭、企业、社会为“5”)。

首先,分析五方个体负责考核的内容体系。(1)教师。教师承担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评价责任。因此,实施对教师的考核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融合发展目标是否科学,教学设计是否可行,教育过程是否灵活,教学考核是否公开合理等[5]。(2)学生。对学生考核评估体系指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否践行自我的价值理念[2]。二是学生是否具备专业劳动技能的创新发展,体现出劳动价值和劳动美。三是评价学生是否建立自我规划发展目标,是否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是否结合区域优势和专业特点具备知识梳理的能力等。(3)家庭。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3]。家庭应该在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促使家庭推动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进行。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美育和劳动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二是注重安排孩子进行劳动锻炼,鼓励参加勤工助学,强化劳动意识和能力培养。三是激励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4)企业。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劳动人才。众所周知,学生进行企业的顶岗实训和实习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一环。因此,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显得更为合适和必要。具体考核评价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展现的劳动技术技能水平、劳动品质、劳动观念、劳动价值以及劳动创造美、发现美等。(5)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在育人方面的功能作用逐渐显现,起到教育支持作用。因此,社会对学生在美育与劳动教育方面的成效实施评估评价显得很有必要。具体考核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劳动素养、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以及劳动品质等。

其次,构建五方之间的联动评估机制。(1)学校—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美育与劳动教育随着专业学习、专业实验实训、顶岗实训实习等是职业院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进行,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育人基地,承担着培养的专业人才质量评价的主要职责。(2)学校—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社会对学生在美育与劳动教育方面实施相关报道和传播,引导学生进行美育与劳动教育,起支持作用。(3)学校—家庭之间的联动机制。学生在家庭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家长对孩子的美育与劳动教育起到价值引领作用,家长对孩子在美育与劳动教育方面的进步和成长感受更加强烈,对孩子的认知也比较深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显得十分必要。(4)学校—教师之间的联动机制。教师是实施组织美育与劳动教育工作,学校要制定对教师的评价管理机制,配置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劳动教育方面成长和发展的“诊断书”。(5)学校—学生之间的联动机制。大学生的心智已经逐渐成熟,可以充分调动作为评价主体的能动性,引导在专业劳动中体验感和美感,促进进一步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学习和提升。

同时,五方联动不单是学校与五方之间的联动关系(见下图1),同样存在五方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比如:企业—学生、学生—社会、教师—企业等之间也存在联动关系。

图1 学校与五方之间的联动关系图

(三)构建“阶段成果—反馈—导向”的动态评价模式

职业院校要注重学生在学习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的培养效果,构建美育与劳动教育的“阶段成果—反馈—导向”动态评价模式。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效果来看,动态性评价可实现全过程评价,发现美育与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以评促改的效应。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差异性,不断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6],通过“教师、学生、家庭、企业、社会”五方评价机制实施过程性的动态化阶段性成果,反馈学生在美育与劳动教育方面的成长与不足,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提出针对性地方案。

从育人评价体系的发展来看,动态性评价可促进培养目标调整与模式创新等,真正实现以评促建的效应。评价指标应相对科学、相对稳定,尊重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客观性指标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应与时俱进,动态灵活,不断创新。促进育人评价体系的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评价方案与要点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目标和要求,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实施算法决策各评价指标的权值,构建可促进学生美育与劳动教育提升的发展性体系评价方案与评价要素(见表1)。评价体系方案由四个一级目录,十二个二级目录,三十六个三级目录组成。

表1 发展性体系评价方案与评价要素

(一)美育

包含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三个二级目录。其中,认知能力包含传统文化、礼乐知识、科学知识、艺术知识、秩序知识等五个三级目录;感知能力包含艺术鉴赏、艺术评论、科学鉴定等三个三级目录;创造能力包含审美创新、表现美、审美生活等三个三级目录。

(二)劳动教育

包含劳动知识、劳动价值、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四个二级目录[1]。其中,劳动知识包含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知识融合等三个三级目录;劳动价值包含劳动价值观、行动与态度、劳动情感等三个三级目录;劳动能力包含劳动技能、劳动创造、劳动创新等三个三级目录;劳动习惯包含劳动意识、劳动行为、习惯形成等三个三级目录。

(三)教师

包含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求、课程操作性等三个二级目录。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包含知识标准、能力标准、素质标准等三个三级目录;学生需求包含身心发展、实际要求等二个三级目录;课程操作性包含目标明确、内容新颖性、过程清晰、教法得当等四个三级目录。

(四)学生

包含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等二个二级目录。其中,学习态度包含主动性、团队协作、课后实践等三个三级目录;学习成效包含理论成效、实践成效、过程成效等三个三级目录。

四、评价实施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类型评价

采用单一评价必然会产生不合理的片面性评价。因此,评价应根据事件的实践性、过程性、综合性和针对性进行实施,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类型评价可以实现。

一是定性评价。对美育与劳动教育评价的特质和价值等考核条目无法进行量化,只有定性分析才可彰显其意义。

二是定量评价。美育与劳动教育评价的知识、技能等条目可进行量化考核,并存在量化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可避免定性评价中主观意识。对学生的参与活动和学习的出勤率、组织纪律、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学习成效等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实施定量评价,给出相应的评价等级。

(二)“1+5”联动的多主体评价

不同评价主体,对评价结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客观性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将相关的评价主体都考虑在内,实施多主体的评价。从职业院校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和影响者进行分析发现,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庭、企业、社会等。

学生的美育素养和劳动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系到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育评价理念,实施美育和劳动教育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合的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可提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美育职业院校劳动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论公民美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热爱劳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