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德育视角下融和微班会的实施策略

2022-03-26 00:41堵燕芳
幸福家庭 2022年20期
关键词:融和班会育人

堵燕芳

随着经济、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受微时代的影响,微班会应运而生。微班会,即微型班会的简称,是指师生自主选取生活中生动、直观的道德素材作为德育内容,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德育的一种课程。与传统的班会课相比,微班会能更加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身德育理论倡导“七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它强调德育活动的情境性、养成性、开放性及学生的参与,这些正是实施融和微班会的重要元素。本文基于具身德育理論,探寻实施融和微班会的有效策略,为学生德性生长助力。

一、融和微班会的实施背景及其内涵

以苏州市松陵城区北部城乡接合区域的北门小学为例。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逐年增多,他们由于地域文化、道德观念、成长经历与当地学生所经历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也都不一样,这给学校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可塑性强,创造性地开展校本化德育实践活动,对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优秀星级班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班会课和晨会课是班主任实施德育的主战场,也是学生德性生长的起航点。学校要坚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教育目标,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晨会课是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规范学习行为的教育课程,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晨会课开展德育工作。

融和,是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包容的雅量,彰显出学校尊重生命、和谐成长的育人理念。在学校融和教育特色文化的引领下,融和微班会成为学校晨会课的新形式,也是德育课程校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具有“微”和“课”的双重功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源于学生的生活,又作用于学生的生活。

二、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融和微班会的原则

(一)具身性原则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学生亲身参与可以为他们增加体验感,还会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提升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微班会作为学校融和德育落实的有效载体之一,它不仅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绝佳平台。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感知活动,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体验,从而发展自身道德品质、完善自身道德建设。对此,班主任在开设微班会时,应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具身活动,比如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情景小故事;让中、高年级学生在微班会开展“新闻发布会”“焦点访谈”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二)情境性原则

在学生道德形成的过程中,情境体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形成和内化,有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提高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柯尔伯格曾提出,道德的发展并不依赖于明确的教学,并不由强化物支持,它依赖于儿童与其的社会作用。因此,班主任应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式的微班会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个体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打开学生的眼界,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以“拥抱每一天”为主题的微班会,家中的趣事,校园里的真景、真人、真情,社会上的难忘瞬间,都可以成为微班会的素材与内容,学生通过看图说话、情境再现、热点讨论等形式的活动,可以全身心参与其中,从而完善自我的道德认知。

(三)生成性原则

德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具有生成性的特点。一方面是由德育活动的主体决定的,另一方面,教师、学校、社会都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诚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微班会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同样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到的“可能”,班主任应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生成性的问题和信息资源,探究实践背后隐藏的道德价值,引发学生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促进德育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三、在具身德育视角下融和微班会的实施策略

具身德育倡导“七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内含融和微班会实施的重要元素,它具体指向身体、情境、行动、认知、情感、养成、开放这七个元素所形成的统一体。身体,德育过程关注学生生命健康、身体经验与身心和谐发展;情境,指道德情境应该是具体、直观、吸引人并能使人触景生情的;行动,指德育活动中要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具体包括意志活动和身体的动作与运动;认知,即对道德规范及道德关系正确的认知;情感,是指关注学生在道德判断时所引发的内心体验;养成,强调外在道德规范的内化及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开放,指学校德育要面向家庭、社会与未来,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具身德育理论指导下,笔者所在学校融和微班会的实施目标更为明确,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形成系列化德育课程,并以直观、具体的教学方式让具身德育元素走进微课堂,同时,调动各方力量协同育人,积极发挥融和微班会的德育价值。

结合北门小学学生的特殊性、家庭文化的差异性等因素,笔者以晨会课为教育主阵地,聚焦学生的一日常规养成,探寻融和微班会的实施策略,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增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设融和微班会新的主题

融和微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德育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从环境育人的广度和活动育人的深度来看,从学校层面整体规划确立活动目标,更有利于发挥微班会整体功能。融和微班会主题的规划直接关乎微班会目标的导向性能否得到明确体现。为此,学校成立了以德育校长、德育主任、骨干班主任等成员在内的德育工作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德育工作小组结合学校一日常规教育要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了德育工作研讨,确定了贯穿整个学期的融和微班会校级大主题“美十美克”,同时根据每周的教育要点,确立了早上到校、下课活动、课间操、升国旗、晨跑等若干个小主题。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需要,学校还开辟了特色内容板块,班主任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成长共性特征和具体教育要求,自行拟定融和微班会主题。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在学校大主题和周主题的确立下,笔者又从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出发,确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微目标,通过“写一写”“读一读”“学一学”“练一练”“评一评”的主题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早上到校”融和微班会主题,第一天的教学目标是写一写自己一周的学习目标,从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二天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在微班会课上读一读早上到校应做的六件事。第三天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弘扬正能量的生活情景剧,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四天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模拟练习早上到校后的情景,互相交流想法。第五天的教学目标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学生过去一周的表现。每天一个小目标,一周一个训练点,这便是具身德育“七位一体”育人模式中认知与养成的直接体现。

(二)創设融和微班会新的表达

《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到:“尊重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进行选择、参与、表达、思考和实践。”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融和微班会时也应极力改变当下以灌输式、规训式为主的教学,多采取自主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产生心灵的触动。因此,笔者以上述内容为教学目标寻找到了微剧这一表达形式。微剧不同于学生实际生活,它是真实生活的高度凝练。在开展以微剧为主题的融和微班会活动时,学校以年级为单位,让骨干班主任带领学生策划、排演、录制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小剧目。比如,低年级推出《讲卫生,我最棒》《我游戏,我快乐》等剧目,中年级推出《值日三部曲》《就餐风波背后的秘密》等剧目,高年级推出《当好护眼小卫士》《道歉和赞美》等剧目。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教师要注意设置的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以帮助学生在以后遇到相似问题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午餐前”融和微班会主题活动为例。该活动第一天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一是午餐用具提前备;二是饭前洗手讲卫生,排队取餐讲文明;三是小心入座静静吃。第二天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微剧《我们的餐前准备》,并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表演与观看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情境深入互动的过程,不管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设身处地的体验、感受和反思,从而能更深入地认识与理解餐前的行为规范。这便是具身德育“七位一体”育人模式中情境与情感的重要体现。

(三)拓展融和微班会新的实践

晨会课虽然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但它是学生每天的必修课,能够对学生进行循环往复、有层次的教育。教师在实施融和微班会时,可以以晨会课为主战场,强化学生的生活角色体验,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自主进行创造,同时,在虚拟化的生活舞台上,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周主题第四天的教学目标是“练一练”,笔者让学生根据微剧中人们的行为规范在课上进行模拟练习,再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加强学生的行为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后,教师要做好追踪教育与引导工作,并采用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便是具身德育“七位一体”育人模式中行动与开放的最佳体现。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

猜你喜欢
融和班会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花开富贵》画题诗
电力系统的党建与科学精神文明理念的融性探究
融和,让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