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2022-03-28 01:52杨仁剑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衔接新课程高中物理

杨仁剑

摘 要:新课程下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更好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以及情境切入,有效的引入到高中物理新知识的讲解中,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06-0074-03

初高中物理部分知识联系紧密.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寻找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契合点,通过给予学生课堂上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逐渐深挖初中物理知识自然的过渡到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1 高中物理“运动”的教学

初中物理中有关运动的概念较少,主要有参照物、速度、平均速度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运动观念,但讲解的运动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对来说理解与掌握的难度较小,一些物理问题的计算过程较为简单,而高中物理“运动”部分涉及位移、速度、速率、加速度等诸多概念,涵盖的运动类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且相关的计算公式较多,需要学生搞清楚相关计算公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高中物理有关“运动”的教学中,应注重搞清楚初高中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真学习与研读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良好衔接,又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使学生扎实牢固掌握高中物理相关概念、公式、定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为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

例如,“加速度”是高中物理“运动”部分的重要概念,贯穿整个高中物理阶段.对“加速度”这一概念深入理解,对学生更好的学好高中物理“运动”部分知识有重要意义.

学生从初中物理“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获得启发,认识还需要考虑所用时间的长短,如此便得到加速度概念与计算公式.

通过初高中物理衔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知识形成中,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 高中物理“力”的教学在进行高中物理“力”知识的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学习到有关力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各种类型“力”概念的认识,并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传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与技巧,逐渐的提升相互作用观念.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知识时,要求学生回顾所学的初中物理知识,询问学生如下问题: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而后为学生讲解高中物理中滑动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如动摩擦因数,以及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μN.要求学生思考:如图1所示, A、B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2m, A、B以及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拉力F拉B,将B匀速拉出,则拉力F的大小为多大?

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出F的大小,表明其对摩擦力大小与方向的判断,已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此既能很好的巩固学生所学,又能很好的启发学生运用物理观念分析相关问题.

3 高中物理“机械能”的教学

初中物理中树立学生能量观念重要通过概念进行,重点讲解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相关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相互之间的转化.但是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如何定量的计算机械能转化的多少并未讲解.但是在高中物理中动能、势能、机械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仅涉及动能定理,而且在分析能量转化的问题中讲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强调运用能量观念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高中物理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机械能”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树立能量观念,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分析与计算相关的物理问题,应注重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概念,系统的讲解功能关系,介绍动能与势能的计算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同时,借助课堂实验与学生一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更要借助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运用能量观念进行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如图2所示,一倾角为30°的雪道,总质量为m的滑雪运动员从距离底端高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大小为g/6.其从上而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获得的动能是多少?运动员克服摩擦例做功多少?机械能是否守恒,若不守恒其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的能量是多少?

从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入手,自然的引出高中物理要讲解的知识点,并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更容易加深学生印象与理解,使其积累相关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同时,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4 高中物理“电学”的教学教学的过程中为降低学生的陌生感,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在初中物理中的相关内容,并设计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通过设置悬念进行高中物理部分的讲解,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静电场”相关知识时,在屏幕上展示有趣的摩擦起电现象,要求学生回顾初中物理中电荷相关的知识,包括电荷的分类,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等.而后要求学生思考:静电产生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计算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静电产生的本质,学习电荷守恒定律.同时结合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库伦定律内容,牢记相关的计算公式,搞清楚该定律中各参数表示的含义,尤其应设计如下习题,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两个可视为點电荷分别带电荷量为-2Q、+6Q的相同金属小球,相距为r处时的库仑力大小为F.将其接触后当相距为r/2时,求两球间的库仑力.

如此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自然的引入到新知识的教学中,提升学生体验的同时,更好的激发其学习热情,尤其结合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素养.

5 高中物理“压强”的教学高中物理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注重与学生一起回顾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大气压强知识,并注重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微课内容,驱使其更加深入的探究气体压强产生的内在原因,尤其在讲解气体实验定理时更要注重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深化学生认识与理解.

为学生系统的讲解高中物理气体压强相关知识,并结合初中物理中使用水银柱测量大气压强知识,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更好的理解与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如图3所示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密封在静止于竖直平面的U型玻璃管内,右端上端开口且足够长,右管内水银面比左管内水银面高h,能使h变大的原因为(  )

A.升高环境温度

B.增大大气压强

C.将玻璃管水平放置

D.将U型玻璃管自由下落

高中物理教学中从初中物理中的知识进行切入,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陌生感,使其更加系统的掌握有关加強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通过创设相关的物理情境,更容易调动去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其关键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更好的提升.

6 高中物理“光”的教学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部分知识,可在与学生认真回顾初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抛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结合相关物理实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高中物理有关“光”方面的知识.

高中物理“光”内容教学时先提出初中物理中与之相关的问题,而后加以延伸讲解高中物理中“光”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其对“光”内容的全面认识,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7 高中物理“磁场”的教学高中物理“磁场”知识教学之前,与学生一起回顾初中物理阶段学习上的“磁场”内容,尤其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而后将高中物理“磁场”内容加入到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另外,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积极互动,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磁场”内容,并及时纠正其理解的误区,尤其可通过运用虚拟软件模拟相关的物理实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电磁感应相关规律.

高中物理教学中积极联系学生初中物理中学习到的知识,可给学生带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其更加积极认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物理教学中,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既要做好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融入,又要注重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与安排,将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有效对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查旸.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突破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难点[J].吉林教育,2017(31):78.

[2] 徐欢欢.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培养[J].高中数理化,2021(14):47-50.

[3] 孙学刚.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之我见[J].安徽教育科研,2021(15):53-54.

[4] 徐静.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案例研究——以“摩擦力”为例[J].物理教师,2021,42(09):33-35+40.

[5] 王马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1(18):7-9.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衔接新课程高中物理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