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及4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药效试验

2022-03-28 02:41王海华陈杰新郭红梅赵亚茹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白粉病杀菌剂药剂

温 晶,王海华,陈杰新,郭红梅,赵亚茹

(1.平凉市植物保护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 ;2.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冬小麦是平凉市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近39%,小麦白粉病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graminisDC. f.sp.tritici)引起[1],在陇东麦区发生日趋严重,2020年平凉发生面积达4.7万hm2,平均病田率为49.7%,其主要侵害小麦的叶片和叶鞘,严重时也可危害颖壳和芒[2]。近年来,由于气候与农耕方式的变化,该病在我市发生面积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威胁我市小麦产量的最主要病害。而白粉病菌变异较快,易导致抗性小麦品种丧失抗性,因此药剂防治仍是最主要防治办法[3]。目前,三唑类杀菌剂仍为主要防治药剂,由于使用频繁且用量较大,使之小麦白粉病菌抗药性逐渐增强,且化学杀菌剂对环境危害较大。因此,筛选更多防治该病的高效、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杀菌剂就显得极为重要。绿藻多糖是以绿藻浒苔为原料,通过定向酶解及多糖羟基配位技术制备而成,具有抑菌作用位点多,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毒、广谱、高效等特性,可促进植物体内非特异性功能因子产生,攻击致病菌蛋白基团,达到抑菌功效[4]。为筛选出低毒、高效、环保且增产的新型药剂品种,本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生物杀菌剂绿藻低聚糖、乙蒜素和农药杀菌剂三唑酮、吡唑醚菌酯、百菌清在内的5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以及对小麦产量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

小麦品种为冬小麦中麦175,播种于2019年9月15日。试验地设在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九龙村安家堡村塬地小麦种植区。药剂为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对照药剂15%三唑酮WP(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SC(山东一览科技有限公司),30%乙蒜素EC(河南中威高科技化工有限公司),75%百菌清WP(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施药器械为WS-18D卫士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1.2 试验方法

1.2.1 药剂配置与施用 按照大田指导用量,处理剂量为商品制剂稀释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300倍(A:高剂量)、400倍(B:中剂量)、500倍(C:低剂量)。15%三唑酮WP(D),每公顷用商品制剂1.2 kg;25%吡唑醚菌酯SC(E),每公顷用商品制剂0.6 kg;30%乙蒜素EC(F),每公顷用商品制1 L;75%百菌清WP(G),每公顷用商品制剂1.8 L。以喷清水为空白对照(CK)。

1.2.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各重复3次,共2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4 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之间留隔离行,地边的小区留4 m保护行。在田间白粉病普遍率达2%~4%时且抽穗后进行施药。每隔7~10 d施药一次,共施3次。每667 m2用水量为50 kg,即每小区1.8 kg,配成药液,均匀喷洒在各小区。

1.3 调查方法

最后一次施药后7 d调查。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100株,分别调查病叶数和严重度,计算各小区病叶率、平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分析。白粉病的病情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7级:病班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班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5]。

防效与小麦亩产计算方法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试验实施过程中,未观察到各个处理区有药害发生,各处理区的小麦生长状况与清水对照区无明显差异。表明在试验设计的使用剂量下,供试药剂对小麦安全性可靠。

2.2 防治效果

根据调查结果(表1)显示,各处理小区的供试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第三次喷施药后第8天调查数据处理结果显示防效在44.11%~80.69%之间。其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达到80.6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500倍水剂无显著差异,防效分别为41.11%和44.40%,仅次于30%的乙蒜素乳油,其防效为48.72%。综上表明,生物杀菌剂绿藻低聚糖同农药杀菌剂一样,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中高水平的防治效果。

2.3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药剂处理区与清水对照区的小麦产量5 918.35 kg/ hm2相比,供试药剂均对小麦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表1)。其中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300倍处理区的小麦产量最高,为7 057.04 kg/hm2,增产19.24%,显著高于对照区;即使低剂量的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500倍处理区也表现出优异的增产效果,产量达到6 931.88 kg/hm2,增产17%。30%乙蒜素乳油处理区小麦产量增加最低,为6 229.81 kg/hm2,较对照增产5.26%,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对小麦产量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且明显优于其他杀菌剂。

表1 喷施不同药剂对甘肃平凉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试验于2020年5-7月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安堡村小麦田进行,5月10日、17日、25日各施药一次,共三次施药,药前小麦处于孕穗期只有下部叶片及叶鞘发病,旗叶及旗下一叶均未发病,故药前病指为0。6月3日调查发病情况,此时小麦处于灌浆期,旗叶及旗下一叶发病。6月21日收麦测产;同列数据后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结论与讨论

3.1 防治效果方面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佳,为80.69%,生物杀菌剂中5%绿藻低聚糖Ⅱ400倍(中剂量)的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均有较好的防治小麦白粉病应用效果。

3.2 提升产量方面

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其中300倍对小麦增产效果最佳,为7 057.04 kg/ hm2,增产率19.24%。

3.3 农业发展方面

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具有植物营养加病害防治双重功效,同时是由海藻多糖进行分子修饰获得的有机产物,作用位点多,广谱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在未来品质种植及有机农业生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白粉病杀菌剂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