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2-03-29 22:50张文芝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燕子外形春光

张文芝

教材简析:

《燕子》(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燕子》一文的突出特点是篇幅短小、条理性强。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很适合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燕子的外形美、春光美、人们赶集的情景以及燕子飞行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链接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唤起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学习活动,咬文嚼字地学习,在反复朗读,大胆想象中读出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做到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儿歌,揭题激趣

1.欣赏儿歌。播放《小燕子》儿歌视频。

2.回答问题。说一说: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小燕子什么时候到这里?小燕子为什么来这里呀?(小燕子年年春天到这里。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3.揭示课题。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写了一篇题为《燕子》的文章,描述了刚才同学们在视频里看见的燕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燕子。(课件出示“燕”字的象形文字,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书写“燕”字)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视频创设情景,既触动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书空课题,一是指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记住“燕”字的字形;二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做到寓教于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2)边读边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字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出示带有多音字的语句(标注出多音字“晕、散、杆”),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说出这些多音字的另一个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课文第1自然段写小燕子的外形特点。课文第2自然段写二三月的春天,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课文第3自然段写小燕子在天空中飞行的姿态。课文第4自然段写小燕子在湖面上飞行的姿态。课文第5自然段写小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憩)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圈出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与读通句子,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学文障碍,为感情朗读打下基础,为理解句子做好铺垫。让学生归纳段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探究,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勾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课文每个自然段中具有鲜明画面感的词语。

3.合作交流。学生分学习小组合作填写《观察记录表》,然后进行交流。

(1)出示观察记录表,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表格。

(2)说一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燕子的?(课文按照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可以培养学生从文中寻找信息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快速理清課文的叙述顺序,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画面美

1.感受外形美。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1)出示: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学生齐读)

(2)这段话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燕子的特点?(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写,从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

(3)“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能不能换成“组成”?(不能。“凑”字是说明燕子把这些优点都集中起来了,它写出了燕子的可爱活泼,感觉特别有生命力,而“组成”的意思是组合而成,缺少活力。出示燕子羽毛、翅膀、尾巴的分解图,通过动画演示凑成燕子)

(4)指导朗读。作者抓住燕子羽毛、翅膀、尾巴的主要特征把燕子写得这么美,那该怎么读呢?(用欢快轻松的语气,有节奏地、喜爱地、赞美地读。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

(5)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写燕子身体的其他部分呢?(引导学生明白:写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只需抓住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来写就能把动物的外形特征写传神,不必面面俱到)

2.感受春光美。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春光美。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景物写了春之美?画出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想一想春天里这些景物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图片和词语。(轻风 细雨 柔柳 鲜花 青草 绿叶 燕子)

(3)出示: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学生齐读)

①这句话中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描述一下。

②你如何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

③(出示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图)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景,体会拟人化的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④指导朗读。作者把花、草、叶当作人来写,说他们像赶着上集市的人们,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你能把这种充满生机的美读出来吗?(指导: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朗读描写轻风、细雨、柔柳的语句,加快语速读好描写花、草、叶的语句,朗读“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语速要放慢,读出欣喜之情)

⑤出示: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思考: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从部分到整体,从分到总的写法)

(4)为什么说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呢?(春天的美引来了燕子,燕子又为春天增色。用春天的美丽景物衬托活泼可爱的燕子,更显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5)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感受飞行美。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感受燕子的飞行美。

(1)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燕子飞行的几种情况?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交流反馈。(①课文写了燕子飞行的两种情况:有的燕子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有的燕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②燕子飞行时的特点: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速度快、姿态美)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燕子的飞行速度快与姿态美?(“斜飞”“横掠”“沾”等动词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也写出了燕子飞行动作的优美;“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等语句描写了燕子飞行的迅捷与轻盈)

(4)能不能将句中的“横掠”换成“横飞”或“横穿”?将“沾”换成“点”或“碰”?(不能。用“横掠”“沾”突出了燕子的敏捷轻盈。“横掠”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的情景;“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尾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而“横飞”“横穿”“点”“碰”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小圆晕”是什么?(小圆圈)“晕”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呢?(“晕”是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环。在作者的眼里燕子不但外形美,就连沾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小圆圈也像日晕、月晕那样的美!可见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呀)

(6)观看课文情景视频“燕子飞行”,感受燕子的飞行美。

(7)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燕子飞行的情形。

(8)指导朗读。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两段话,能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快而且姿态优美?(用赞美的语气读,读出对燕子和春天的热爱)

4.感受停歇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感受燕子的停歇美。

(1)出示小燕子停歇时的图画。说一说:停在电线上的燕子,给人怎样的感觉?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描写停在电线上的燕子的?(“闲散”“休憩”写出了燕子停歇的状态。“几痕细线”写出了远远望去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几个小黑点”写出了远远望去燕子停歇的样子)

(3)换词辨析。“几痕”和“几条”“几根”的区别。

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条)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根)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课文用“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构成旷远的背景,说明是在很远的地方观察燕子。“几条”“几根”都过于真切,显不出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的特点;而“几痕”则写出了远远望去细细的电线在空中淡淡的,隐隐约约的,若有若无的朦胧美,与后面的“几个小黑点”相对应)

(4)朗读指导。边读边想象,感受燕子之美,语速要放慢,语调要轻快,最后一句要读得欢快,充满赞叹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燕子的外形美、春光美、人们赶集的情景以及燕子飞行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唤起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学习活动,咬文嚼字地学习,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拓展,读写结合

1.概括归纳。今天,我们跟着有一双慧眼的作家郑振铎欣赏了春天里的燕子和春天的美景。感受到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正如作者所说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现在,让我们饱含深情,一起齐读课文,把活泼可爱的燕子,把生气勃勃的美丽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2.巩固练习。《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了燕子的(  )和它在(  )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  )的天空斜飞,在(  )的湖面上横掠,在纤细的电线上(  )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  )的喜爱之情。(郑振铎 外形 烂漫無比 旷亮无比 波光粼粼 休憩 燕子)

3.仿写片段。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仿照作者描写小燕子外形的写法,运用从部分到整体的写作方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然后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小燕子外形春光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春光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春光无限
惊呆了,水果还能这么玩
发现迁徙的秘密
小小的花
活色春光
世界各国直升机立体外形图选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