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劳动实践课程 促绿色生态校园建设

2022-03-29 22:50毛羽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劳动师生

毛羽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目标和方向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需求,生态文明教育变得更加重要。以劳动种植实践课程为载体的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使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提高,符合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不断发展,为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概念解读

为促使劳动种植实践课程成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需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及生态校园三个基本概念。这样,劳动实践课程的建设目标和方向会更加清晰,课程完善性建设效果也会更加显著,其对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促进表现会更加出众。

1.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要途径,其核心价值是以“劳”促全。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课程体系,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活动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

3.生态校园,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自然环境优良,物质、能力、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依据现有校园部分空地构建种植劳动实践活动基地,致力于通过教师引领、专家指导、家长辅助、学生种植四个方面打造师生-家校共同的绿色生态校园。

二、种植劳动实践课程促进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构建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教育也是铸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内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自2020年开发劳动实践基地以来,师生-家校合力成功地将学校原有围墙边空余大约10亩不规则的坡地开垦出来,成为70余块的“梯田”,每块土地面积10~15m2不等,其中52块分给各班(2019年秋季-2021年春季共有教学班52班,参与的师生1400余人、家长200多人),其余留给后续新增班级以及公共实验用。经过1年多的精心培育,土地上到处焕发着生机,绿的菜、红的果、黄的花随处可见。同学们也都如愿吃上了自己亲手种植的蔬果,收获满满、成就感十足。原本毫不起眼的空地如今却成了师生成长的生命乐园,时时充满劳作的身影,时时飘荡着欢愉的笑声。学生们也在每一次欢笑、每一滴汗水中不断成长,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1.土地开垦流程。第一步裸露土地,清理原有空地杂物、杂草;第二步翻地换土,清除原有遗留的建筑回填土,更换新土;第三步修“梯田”,依据地势分台平整土地;第四步建水渠,在地势最高处建设蓄水池以及网格水渠,利用自然重力分水引水灌溉;第五步分区,根据现有土地面积及学校预计规模划分为70块种植劳动实践分区。

2.《种植劳动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及成效。第一阶段2020年夏季-2021年年初:第一步定计划,班级依据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种植目标——“收获种植作物”,各班在家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师生和家长们共同制定班级种植计划;獲取地块初步信息,实地考察班级地块,完成标识班级地块、记录土地位置、方位,初步测量土地大小等种植前期准备工作。第二步执行计划,各班学生分组分工完成种植的播种或幼苗移栽;日常管护、日常科学观察记录;向学校的农业学科顾问专家请教交流,适时调整种植管护策略,以便更好照料作物;每一位学生通过参与种植劳动实践,收获自己的瓜果蔬菜。第三步总结,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整理形式多样的班级种植记录表、种植工作小结,师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体会等资料,汇编成册,为建设校本《种植劳动实践课程》课程提供丰富翔实的案例和素材。

第二阶段2021年春季-2021年夏季:第一步,完成校本《种植劳动实践课程》课程(试行版)建设;第二步,各班根据试行版以及上学年的总结制定春季学期的种植计划,并完成第二轮实践课程实施;第三步,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将第二轮种植实践中丰富多彩的种植过程、种植体验总结成册。

三、以种植劳动实践课程促进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实施途径

基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目标,在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课程作用,其实施途径归纳如下:

1.积极开发劳动实践课程。在理解了绿色生态校园概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学校现有条件,整合家校资源,积极实践进行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发,这是以劳动实践课程促进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第一步。在开发劳动实践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内容:(1)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资源和特色,即学校有哪些可以在劳动实践课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源或者是优势条件。(2)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即学生对劳动的具体认知以及思考。(3)明确劳动实践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方式。思考劳动实践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方式,这对于劳动实践课程的课程形式、课程结构以及课后评价等确定有显著的意义。

2.强调劳动实践课程的落实。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其建立了以“种植课”为主线的完整劳动课程体系,并且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落实。就学校的“种植课”来看,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每周的劳动课,一方面,老师利用课堂时间讲解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则让学生们参与蔬菜或者是花卉的种植。第二部分为“第二课堂”,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分批引导学生进行种植蔬菜以及花卉的管理,具体包括了除草、施肥、浇水等内容。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种植活动,并培养树立劳动意识,对劳动有更全面的认知,也能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3.基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目标对劳动实践课程的落实进行评价与改进。劳动实践课程是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必须要关注劳动实践课程的实施效果。基于此,老师们立足于绿色生态校园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劳动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具体包括了:(1)评价指标和项目。基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相关要求确定劳动实践课程的具体评价指标和项目。(2)评价的标准。在评价指标和项目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标准,这对于具体的工作开展意义显著。(3)评价方法的确定。在评价指标、标准确定的情况下对评价的方法进行确定,这于评价工作的科学开展有重要的意义。(4)教育教学改进。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劳动实践课程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不相符的内容并对其做出积极的改进,这样,种植劳动实践课程的价值表现更加的出众。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是目前校园建设的主要趋势之一,其对校园师生关系的和谐、课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劳动师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融合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热爱劳动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构建绿色生态德育课堂的研究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