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马尾绣色彩象征研究

2022-03-30 01:36王银燕
西部皮革 2022年4期
关键词:绣娘水族绣品

王银燕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引言

文化的意义与象征的解释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什么是“象征”,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何星亮认为“象征就是用具体的媒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1]。其中“媒介物”多以可观察到的外显形式存在,可称为象征符号,是“特殊意义”的表现形式;“某种特殊意义”则是象征符号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和密码,代表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或对某一事物的希望,也称为象征意义。瞿明安认为象征则“是由象征符号和象征意义两种要素组合而成的复合体”[2]。在这个复合体中,象征符号为体系中的表层结构,象征意义为体系中的深层结构。文章主要通过理解何星亮、瞿明安两位学者对象征理论的阐释结合观察水族马尾绣品进而分析其色彩特点。

目前学术界对水族马尾绣的研究以介绍性、描述性文章或著作居多,其次为研究性、剖析性的文章,一般通过马尾绣的生境、材质、工艺、用途、传承与保护等进行全面概述,这些文章主要通过探讨马尾绣的纹样含义挖掘水族人民对于民间信仰、社会生活、自然崇拜等文化现象,但对其色彩元素做具体分析得较少,可见学界对马尾绣品的色彩关注度依然不高。作为独树一帜的水族民间手工艺,马尾绣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除了制作材料与绣制方式的特殊性,其色彩搭配也成为与其他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相区别的重要因素。

1 色彩的搭配运用

色彩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其文化背景不同,色彩含义也不尽相同,手工艺品色彩象征意义是具体对象与其解释的一种媒介,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水族绣娘通过马尾绣品展示不同风格的图案与色彩搭配,既融合自己的观念,也向大众传达深层次文化内涵。以下将从绣布和绣线配色两方面进行分析,绣布所列举的5 个颜色为水族绣娘日常制作衣、物、配饰等最常用色布,除列举的色布外,其他颜色如紫、绿、黄等在现代衣装中出现,但不是运用最多的颜色;绣线配色笔者归纳为主要色、对比色、自然色三类特征进行分析。

1.1 底布色

1.1.1 黑色

水族先民受其生活环境所影响,在成人衣装的色彩选择上十分忌讳鲜艳的颜色,因此在水族传统服饰中,色彩选择以纯黑、靛蓝为主。过去在水族盛大节庆中,男性多着纯黑色衣装,无刺绣装饰,女装则在黑色底布上拥有十分局限的刺绣范围。同时黑布多作为男性、年长女性的包头巾,马尾绣背带的下半部分底布,以及许多日常用品首选的底布。马尾绣绣布底色多用黑色,不仅因为其耐脏、百搭,而且还有可创造性强的特点,水族妇女喜用绚丽的色彩刺绣,细密的针法在黑布上更能凸显出纹样的特色。

1.1.2 蓝色

蓝色的布是由贵州地区的山上随处可见的蓼蓝草经过熬煮出汁——浓度提炼——古法漂染这套工序得来,改革开放前,水族妇女多到山上采摘植物自行制作染料,通商贸易发达以后,市场上便有制作好的蓝靛染料售卖,购买回来便可直接进行染布,相比此前的复杂工序便利许多。如今水族绣娘都用蓝靛制作染布,白色的布可根据自身需求来控制浸染的时间及次数,由此得到深浅不同的青色、蓝色、藏青色、黑色的布,染制过程通常在1~3 年。因材料的易获取性,相对容易获得的蓝色底布会被绣娘用在多种物品中,其中以日常衣装为主,蓝色有不同于黑色的深沉,却也显得端庄、素雅。

1.1.3 白色

在改革开放前,水族男女老少大多都穿着无刺绣的黑色、蓝色、青色布制衣,因此明亮度最高的白色便带来提亮的作用,白色棉布裁成长条形,不进行任何加工,作为年轻女性的包头巾,以此区别身份。时代向前推进,水族绣娘不仅只局限于衣服、鞋上制作刺绣,还用白色棉布刺绣以后用作包头巾,在节庆里从头到脚着盛装出席,以纹样的复杂和针脚的细密展示自己技艺之高超。除此之外白布还可裁成任意尺寸的底布,上面绣制水族刺绣的标志性纹饰图案,可作抱枕、挂画、壁挂等装饰品,其他颜色的布亦可以同样制作。

1.1.4 青色

水族人民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家园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水族的稻作文化与农耕生活使水族妇女养成恬静、安稳、淡泊的生活习性和情趣”[3]。最初,水族妇女崇尚青色、蓝色,是为了做农活时衣物更耐脏,因此将白布染成深色,但随着代代传承造成的心理趋同性,这种功利追求变成了审美选择,白色、青色、蓝色等素色都成为性格恬静、淡泊的水族妇女所乐忠穿着的颜色,这也符合水族的封建礼教对妇女外在体现严肃、含蓄、庄重的要求。

1.1.5 红色

三都地区的水族人民运用红色其意义与其他民族大体一致,为了衬托环境的喜庆、吉祥。改革开放前,红色布仅用于制作童帽、背带上半部分的底布、妇女的绣花鞋底布等;随着改革深化,生活在山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外界影响,妇女的审美逐渐产生转变,尝试更加大胆地运用红色。如今,红色绸缎布也可作为底布绣制马尾绣,制作成上衣或日常用品。

1.2 绣线配色

1.2.1 对比色

指相隔较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相配而成的,它根据颜色的不同,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从而产生对比的调和感。“水族刺绣注重对比色的搭配运用,常用的对比色有黑色与红色、大红与翠绿、橙黄与墨绿、靛蓝与橙色等”[4]。如底布为黑色时,绣线可选用正红、金黄、浅绿、浅蓝等鲜亮的颜色搭配;如底布为红色时,可选用深绿、橙黄、蓝色、紫色、棕色的丝线进行刺绣。整体搭配上来看都是对比较为强烈的颜色,但总体而言却艳而不俗。

1.2.2 主要色

指由深到浅的色彩依照明度、纯度依次规律变化的配色,可称为渐变色,水族绣娘擅长在绣布上使用这样的搭配来刺绣。依照规律变化的颜色,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绣线由深到浅用相近色系,如鲜红、玫红、粉色、白色,这类搭配在刺绣花瓣时用得比较多;另一种是选择一种主色调,运用不同的明暗搭配为技巧,如以红色为中心色,提亮了整个画面,边缘依次搭配明暗度不同的橙色、黄色、蓝色等。有层次地渐变搭配,在横向或纵向的明度和纯度上差异并不大,因此给人以色彩和谐的美感。

1.2.3 自然色

马尾绣绣线配色除了有上述两种搭配特征以外,还有一类可归纳为自然色配色,绣娘将所见到大自然的一切体现在绣布上。水族人民生活在蓝天之下、都柳江边、绿野之中,这纯净的自然环境赋予了水族妇女在色彩上的独特感官,不自觉地移情于马尾绣的色彩搭配中,以此来表达民族特有的心境及性格特征。在深蓝色底布中搭配或深或浅的绿色绣线,绿色象征着万物滋生的景象,绣娘将其用在刺绣上,是对自然现实的再现,搭配整体唯美、和谐。

2 色彩的艺术特征

2.1 简净素雅,浑然天成

水族人民因生活在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中,历来崇尚古朴素雅。除了节庆的绣品及孩童的用具以外,日常衣着多以冷色系的黑、蓝、青为主,尤其是妇女上衣的花纹仅配饰于边角,纹样的颜色、款式以素雅为主,这与水族的道德规范对妇女的要求最为严格有关。衣着样式和颜色可反映人的气质、性格,因此被要求言谈举止都应是庄重、严肃、含蓄、谨慎的水族妇女衣着便选择素色,以达到简朴端庄的效果,给人以稳重之感,并流传于后世。

2.2 浓墨重彩,鲜明融洽

马尾绣背带、童帽、妇女绣花鞋、荷包等这一类绣品的色彩运用鲜明融洽,最大特点是浓墨重彩,大胆运用红、绿、蓝等明亮色相搭配,色彩鲜明却不突兀。“水族马尾绣的色彩符号是选择性符号过程的产物”[5]。从某种意义上说,孩童的服饰用具和翘尖绣花鞋是水族马尾绣主要传承体,其中背带和绣花鞋更是承载着非凡的意义,这些传统马尾绣品诠释了水族的历史记忆、女性传承、图腾崇拜等深层内涵,因此色彩虽明艳但不俗气,更是体现着水族妇女精湛的手工技艺和卓绝的搭配技巧,是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2.3 浓绘浅底,相得益彰

马尾绣的纹样绝大多数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存在或素雅或艳丽的纹样配色以外,还有一种为渐变色搭配,至少呈现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明或暗、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以此相辅相成,更能显出绣品栩栩如生,一方面展现了绣娘的技艺超群,力求将大自然的植物本真面貌还原于绣布上;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几种颜色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从一个色彩缓慢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其中充满着神秘的气息。

3 色彩的象征意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会选用特定的色彩来装饰人们制造出的任何事物,色彩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人们使用的另一种日常语言。同理,色彩也是水族马尾绣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具象”与“意象”的统一体,以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笔者在上文归纳了马尾绣品日常运用最多之色彩的象征意义,不仅只代表水族,其他南方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之处,这是因为水族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

语言学家索绪尔将符号解释为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色彩符号亦同语言符号一样具有能指和所指的功能,能指是符号的外显形式,即表层结构,所指是隐藏的文化信息,即深层结构。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和田野调查,对于马尾绣色彩象征蕴含的重要信息归纳于表1,图表显示,马尾绣色彩所传递的信息主要包括人的心理特征、社会特征,色调选择表现了马尾绣人民对色彩的认知和喜好,表达了约定俗成的观念及思想情感。

表1 马尾绣象征对应关系

结语

水族马尾绣作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异于四大名绣之处不仅是制作工艺及马尾绣线的特殊性,还有色彩的搭配运用,虽然其中难免存在绣娘的主观意见,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同性格的绣娘在制作绣品时对底色、绣线色的采用及搭配都带有不同的含义理解与审美差异,但其程式化符号却是不变的,个体差异要依托于整体的民族文化背景来理解,也可视为人们行为的传承、心理的趋同,因此传统的水族马尾绣的色彩特征可归纳于文中所列举的素雅、鲜艳、渐变三种色彩特征的组合。归纳出色彩的艺术特征以后,结合象征理论对绣品中的这些水族绣娘日常制作马尾绣常用到的色彩进行分析,指示出这些颜色运用在日常物品上的象征意义,即隐藏的文化信息。如今,机械化绣品的布料和绣线配色可选择性更多,即使材质不同,但颜色仍未超出文章列举的范畴,但绣线的使用却发生很大变化,马尾毛的价格增高,有些制作者会用钓鱼线来代替马尾马,这便使得水族马尾绣的传承事与愿违。如何更好地保护马尾绣等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理解为如何更好地保护性发展,使得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原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发展中的矛盾相互调和、协同发展,这是一个永远存在、永远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

注释:

①水语中表示绿色和蓝色的词语为同一个,可通过颜色的明暗度来区分,较深色在“xiu”后面加“gangm”做限定,较浅色则用“liang”来限定。

猜你喜欢
绣娘水族绣品
水族敬酒歌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绣娘
上帝的水族馆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水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