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行业特色 创新融合传播

2022-03-31 17:59贾贺
传媒 2022年6期
关键词:冬奥北京

贾贺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在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宣传好北京冬奥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记协认真落实中宣部有关要求,把指导行业类媒体做好冬奥会宣传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各行业类媒体围绕中心大局、立足行业特色,创新融合传播,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精心策划,根据行业定位明确报道重点

从2021年11月起,各行业类媒体对做好冬奥宣传报道进行提前筹划,组建工作专班,社长、总编牵头负责。

2021年12月起,各媒体围绕冬奥主题曲《一起向未来》、“科技冬奥”、“绿色冬奥”、大众冰雪运动等主题开展预热性报道。12月下旬,各媒体冬奥宣传全面升温。从2022年1月上旬“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个月”开始,各媒体结合“新春走基层”活动,全面深入推进冬奥宣传。

各媒体围绕冬奥宣传大主题,根据自身行业定位,研究确定宣传重点、报道方向和重要选题。中国邮政报以“冬奥加‘邮”为主题,通过紧抓热点、瞄准重点、寻找亮点,策划推出《“一墩难求”,两天到日本!中国邮政怎么做到的?》《张艺谋点赞冬奥会开幕纪念邮票:突出了最核心的理念!》等选题,有效实现了主题宣传“接地气”,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小故事彰显大背景。金融时报在北京冬奥会前持续加大预热报道的力度,在重要版面推出《人民银行召开北京冬奥会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 暨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会场景试点工作小组视频会议》、《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两周 金融服务保障准备就绪》等多篇报道,持续营造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冬奥会、喜迎冬奥会的热烈氛围。英大传媒集团明确了可靠冬奥、绿色冬奥、科技冬奥、人文冬奥四个主要报道方向和重点选题,着力展现春节期间冬奥一线保电的生动现场,并从大能源视角全方位呈现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举措。中国发展改革报开设“可持续 向未来”专栏,重点围绕“冬奥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后奥运经济”等7个方面开展报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渠道整合资源,打造冬奥新闻、冬奥故事、冬奥知识、冬奥文化四大报道板块,通过五个电视频道和新媒体平台密集式、错落式编排播出。中国民航报开设《逐梦冬奥》专栏,以简洁大气的“冰雪蓝”为主色调,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大图配以详细文字介绍,对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的竞赛场馆、各种精美的奥运特许商品、北京冬奥会赛事赛程总览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展现,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中国体育报根据冬奥会赛程,分析每一天的重点、亮点和特点,提前策划了近30个选题,随着每日赛程逐步呈现。

突出行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展示内涵

各行业类媒体立足自身性质定位,突出体现行业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北京冬奥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深入宣传和解读。

人民公安报聚焦冬奥会安保工作,开设“护航北京冬奥会”专栏,集中展示公安机关为书写“平安冬奥”答卷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人民铁道报围绕铁路服务冬奥运输先后刊发10个特刊,“人民铁道”微信公众号推出《进入倒计时!最聪明高铁准备好了》、《今晚开幕!这四个高铁站提供冬奥特色车票》等特色报道。中国气象报派记者深入冬奥赛区采访气象观测站网建设、科研人员攻关、赛事气象服务保障等情况,推出《气象与冬奥》手绘系列长图、《冬奥气象观赛指南》系列新媒体作品,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平台推荐。中国审计报推出“冬奥”专版,刊发《为“廉洁办奥”贡献审计力量》、《冬奥跟踪审计:七年一剑》等报道,对冬奥审计工作者5年多来紧紧围绕落实“廉洁办奥”理念,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充分展现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精神风貌。中国质量报围绕冬奥会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冬奥产品质量保障等方面,深挖市场监管部门切实抓好冬奥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的动人故事。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发综述《一起向未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助力冬奥》,介绍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服务冬奥会中进行的广泛应用。中国环境报推出《二氧化碳制冰造雪!来看看冬奥会碳减排有哪些硬核技术》、《北京冬奥“绿”在何处?》、《厉害了!这辆开进冬奥赛场的巴士“尾气”可以喝!》等极具特点的作品,持续宣传“绿色办奥”理念。团结报推出《“救命神器”护航北京冬奥——访民革党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项目专家张旭东》一文,讲述了在民革组织的支持和参与下,张旭东推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北京冬奥组委合作,在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在奥运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的全覆盖。该文被新华社客户端转载, 点击超30万。中国石油报通过组织开展石油员工冬奥摄影大赛、走进冬奥气源地等新闻活动,充分调动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在百万石油人中掀起了关注冬奥、加油冬奥的热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开设“记者与冬奥”专栏,深入采访一线记者们打好冬奥会新闻报道“战役”背后的生动故事,充分体现了“报中报”、“媒中媒”的定位。

注重实效,营造浓厚“全民看冬奥”的舆论氛围

为做好冬奥宣传报道,各行业类媒体都把“主力军”派上“主战场”,投入精干力量采写刊发了大量重点报道,努力营造浓厚的“全民看冬奥”舆论氛围。

中国教育报从2021年开始推出融媒体报道,面向青少年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和冬奥运动项目,截至2022年2月20日总阅读量超过5000万。中国教育电视台发布的冬奥内容全网总阅读量超过1.43亿次。截至2月9日,人民公安报发布冬奥相关报道478篇,总阅读量6240万。中国税务报推出“税收服务冬奥”专题,截至冬奥会开幕前已刊发50多篇报道和25件融媒体作品,总阅读量突破100万。中国文化报版面与新媒体端共刊发冬奥相关报道220余篇,总阅读量2350万。团结报版面及新媒体平台累计刊发报道500余篇。中国旅游报各媒体平台共发布图文、视频稿件650余篇,阅读量2475万。英大传媒集团报纸累计发稿30余篇,“三微一端”累计发稿2800余篇,总阅读量超2100万。检察日报正义网发布北京冬奥会相关短视频20条,总播放量4038.9万。中国市场监管报先后刊发冬奥会报道140余篇,全网传播量过亿。

各行业类媒体注重原创性,努力创新报道内容和传播形式,打造了一批“现象级”爆款作品。中国航天报官方微博2月4日推送的内容《我航团队梦幻呈现“五环破冰”》单条阅读量破1000万。中国教育报新媒体柜台推出的系列视频《冬奥课堂》每期直播流量都超过500万。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作品《冰!墩!墩!自!由!自制侵权吗?》、《抢注“谷爱凌”商标?必定竹篮打水一场空》一经刊发就受到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广大读者在微信上争相转发的“爆款”。健康报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行业的专业特长与融合创新能力,推出《谷爱凌夺金背后的中医力量》、《雪道尽头是骨科?“种草”冰雪运动,也要注意这些健康风险》等融媒体作品,迅速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了“破圈”传播。检察日报刊发《“冰墩墩”“雪容融”为什么不能说话》、《北京为冬奥“量身定制”立法》,受到北京冬奧组委的高度肯定。中国石化报微视频作品《中国石化氢气点燃冬奥主火炬》、《冬奥火炬手 他们有话说》、《火炬手:他真的在“凡尔赛”》等,阅读量都突破了“10万+”。

猜你喜欢
冬奥北京
全力以赴打造“最美冬奥城”
虚拟人“搬砖”在冬奥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