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结合“博弈式”角色扮演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31 08:51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妇产科角色扮演

陈 娅 周 平 张 英

妇产科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诊疗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因疾病涉及生殖内分泌系统,对于疾病的处理不仅会影响患者本身同时还可能对家庭幸福及社会人口素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妇产科学对医学生的教育包括分析临床问题能力、完成临床操作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都很高。在这种前提下,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质量在妇产科显得至关重要,并且教学难度势必增加。

本研究在临床实习阶段,采用“对分课堂”结合“博弈式”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探索。“对分课堂”最早在2014年由专家提出[1],教学形式一改往日的全盘灌输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为教师传统教学,另一部分由学生自主讨论学习,这种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2-4]。在妇产科实习带教中,除理论教学外,剩余学习时间用以搭建医、患、家属三种角色脚本,从各自角色角度出发、以疾病为中心,进行“博弈式”的角色演绎模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理论知识、人文思维和角色特点,阶进式博弈以提供或获取更多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进而达到学习目标。这种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5月于我院妇产科轮转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9人(妇科产科各两周实习时间),以实习组为单位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学生共29人,对照组学生共30人。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经历、入科考试成绩等基本教育背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实习生进驻科室后,每周安排三个课时的临床培训教学时间。实验组在入科培训时选用“对分课堂”结合“博弈式”角色扮演的临床教学方法。对照组选用传统理论授课方法。教学内容为实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本科室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

1.2.1 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结合“博弈”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 培训时间初始由带教老师进行幻灯片展示教学,复习和回顾理论知识,并对临床病史采集和诊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进行梳理。剩余时间将实习同学分为医生、患者、家属三个角色扮演组,以疾病为中心,从接诊时间开始演绎。医生角色负责采集病史,并基于个人的理论知识和教育背景预测患者和家属可能会提出或顾虑的问题。“博弈”的目标是以个人知识背景为患者及家属解惑答疑,进而获得信任和认可,并做出病情沟通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和家属的角色扮演者,需抛弃既定的医学生思维,以无医学背景的普通群众身份配合医生的病史信息采集,并根据自身对疾病的有关知识匮乏的前提,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和疑惑,为医生设立“考点”,通过设立难题考验医生的医疗水平,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获取诊疗信息。各角色扮演方为相应的立场进行“博弈”式角色扮演,在扮演过程中体现知识应用能力。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教学方式 临床教学培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由授课教师利用幻灯片进行理论教学,结合教学查房带教,回顾既往学习的常见病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疗过程及预后等相关知识。

1.2.3 教学效果的评价 考评内容包括测试评分和教学反馈。①测试评分内容包括综合理论测试和临床水平评测,满分为100分,其中临床基础知识理论测试总分50分,提供临床情景由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病史采集、临床诊疗水平进行综合评测计50分。②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反馈包括以下几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水平;培养团体合作精神。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形式,在结束本科实习时发放调查表,当场回收及时反馈,并评估各项指标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出科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综合测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两项考评指标的综合统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出科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学生出科成绩比较(,分)

项目 实验组(n=29)对照组(n=30) t P理论成绩 47.51±1.38 44.17±3.18 5.27 <0.01综合评测 44.17±2.75 39.73±3.50 5.40 <0.01总分 91.69±2.58 83.90±4.73 7.89 <0.01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 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具体见表2,教学方法改革对巩固理论知识的满意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 例(%)

3 讨 论

妇产科的患者性别单一,诊疗对象包括产妇以及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患者,急诊突发情况多、各种内外科合并症发生率均较高。要求实习学生既要有专科思维,又要兼备整体意识和其他系统的医学知识,运用牢固的临床基础以应对各种临床情景。同时,因为一些疾病或妊娠状态的特殊性,疾病涉及隐私部位,医生在诊疗操作过程和沟通环节需考虑隐私保护、病史中敏感内容如何获取,这对于男性医务人员是一个重大挑战,造成部分男性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机会受限[5],采用新的临床教学方法有望能解决这些难题。

“对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定位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颠覆了既往“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状态。分配部分时间由学生自由主动学习,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调整相应的比重,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一次课上完成“讲授”“吸收”“讨论”三个环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效率和知识掌握能力。尤其是对于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医学生,因其既往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合理的临床实践教学目标是进一步的理论知识梳理和临床应用。

“对分课堂”后的角色扮演,重在“博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作为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即使对于相同的疾病,各自关注的重点内容和治疗倾向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在医患沟通和治疗的过程中,如何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充分与各个角色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取理解和支持,并实现治疗效果和目标利益的最大化,是对医生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初出茅庐、初次在临床实践中与病患及家属沟通的医学生。我们采用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医生、患者、家属三个群体,设计各自角色的台本,让学生从各自的角色立场和利益出发,按角色将教学内容进行博弈式演绎,目标在于为对应角色相互设定门槛。“博弈式”的角色扮演中,在各群体组内部通过讨论回顾获得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常识和情景带入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临床情景,层层递进,通过突破困难进一步加强对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临床实践、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通过相互“博弈”的方式,“难倒”对方,获得最大教学成效。有学者采用情景模拟[6-7]或角色扮演[8]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我们的研究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并具体规定角色扮演的目的,证实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医学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医学生的多项技能,包括临床、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在实现知识转换成临床实践能力的临床教学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思维的培养,又要注重动手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的教育,并及时接受教学反馈,持续完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妇产科角色扮演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