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022-03-31 05:56徐英辉翟宏伟
光明中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针法偏头痛有效率

肖 驰 徐英辉 翟宏伟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1],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视野缺损及感觉异常等症状。目前偏头痛的药物治疗以急性期止痛、间歇期预防为主[2],但其长期应用所带来的不良作用给患者造成了巨大困扰。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偏头痛风险因素的增加,全球范围内偏头痛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3]。该病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在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亦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4]。

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教授根据华佗“观眼识病”理论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其特色是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见效快、安全性好、适应证广。眼针疗法对各类痛证疾病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与之相关的系统评价却寥寥无几。本研究通过对眼针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 Meta 分析,旨在系统评价眼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以“眼针、偏头痛、随机”作为主题词及自由词,时间限制为建库—2021年4月30日,语种不限,于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文献全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眼针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②研究对象均参照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偏头痛;③研究干预措施主要为眼针;④研究对象治疗前各组间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有效率、VAS评分、不良反应。

1.2.2 排除标准①重复报告的文献,同一研究对象不同观察点上的报告仅保留最新的研究报道;②治疗结果公布不详细导致无法提取数据的研究。

1.3 文献筛选一次筛选:2名作者分别浏览检索出的文献标题和摘要以筛选可能的文献,并获取所有可能相关文献的全文;二次筛选:2名作者分别阅读所选文献的全文,作出一个最终的决定。有分歧的文献通过与第3作者协商解决。

1.4 资料提取2名作者分别提取数据,所有分歧通过与第3作者协商解决。摘录纳入研究的研究标识、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病例数、年龄、性别、干预措施、结局指标。

1.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2名作者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分别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其中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序列的隐藏、对患者实施盲法、对医生实施盲法、对结果评价者实施盲法、不完整资料偏倚、选择报告偏倚及其他偏倚。所有分歧通过与第3作者协商解决。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连续变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进行描述,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进行描述。采用标准卡方检验和I2值评价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当P>0.1、I2<50%时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当P≤0.1、I2≥50%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与I2矛盾时以I2为主。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8篇,排除重复文献后剩余32篇,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排除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治疗组主要干预措施不是眼针的研究、研究对象不是偏头痛的研究、其他研究共计23篇,剩余9篇文献,通过阅读全文排除同一研究对象不同观察点上的报告、治疗组主要干预措施不是眼针的研究共计2篇,获得7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文献筛选过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PRISMA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7项研究[5-11]均在中国进行,且均为单中心研究,发表于2012—2020年。共纳入偏头痛患者560例,治疗组285例,对照组275例。2项研究[7,11]治疗组干预措施为单独应用眼针疗法,余5项研究[5,6,8-1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眼针疗法。7项研究[5-11]均观察了临床有效率,4项研究[6,7,9,11]观察了VAS评分,4项研究[5,6,8,11]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报道。见表1。

2.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纳入研究中有6项[5-8,10,11]提及了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1项研究[11]提及了双盲。7项研究[5-11]均未提及分配序列的隐藏。7项研究[5-11]结局指标均为主观指标且未对结果评价者实施盲法。2项研究[7,8]提及未存在脱落;余5项研究[5,6,9-11]未对失访和脱落进行报道。7项研究[5-11]均未进行临床试验注册,无法获得试验设计,故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选择性偏倚。综上所述,纳入的7项研究[5-11]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见表2。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临床有效率7项研究[5-11]均比较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将其按照干预措施差异分为眼针vs西药、眼针vs其他针法、眼针+其他针法vs其他针法、眼针+中药vs中药4个亚组;鉴于各研究评价临床有效率的标准不统一,故未进行亚组内及组间合并分析。亚组内及组间临床有效率的趋势均为治疗组好于对照组。见图2。

2.4.2 VAS评分4项研究[6,7,9,11]比较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通过估算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差值标准差进行Meta分析。将其按照干预措施差异分为眼针vs西药/其他针法、眼针+其他针法/中药vs其他针法/中药2个亚组。眼针vs西药/其他针法亚组的异质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I2=95%),故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①在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方面,眼针与西药或其他针法疗效相当,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48,95%CI[-1.28,2.25],Z=0.54,P=0.59);②眼针联合其他针法或中药治疗能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4,95%CI[0.72,1.56],Z=5.27,P<0.00001)。见图3。

表1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列表 (例,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图2 治疗组vs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森林图

图3 治疗组vs对照组:VAS评分森林图

2.4.3 发表偏倚检验临床有效率的漏斗图呈现不对称分布,这可能与研究设计存在差异、眼针中医辨证治疗的异质性、许多阴性结果的研究不易发表及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有关。本文以P=0.05水平计算失安全系数:通过报道临床有效率的7项研究[5-11]算得:FNS 0.05=73.86932,说明要73个以上的阴性结果才会使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的结论逆转。见图4。

图4 治疗组vs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漏斗图

2.4.4 安全性分析纳入的7项研究中,有3项研究[5,6,9]治疗期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发生;1项研究[11]提及在首次治疗时,治疗组1例出现晕针反应,立即拔针,休息放松后症状缓解,此后再未发生;余3项研究[7,8,10]未对不良反应进行报道。

3 讨论

3.1 眼针疗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精”。眼睛是十二经脉的聚散地,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与目系相连,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阴跷脉、阳跷脉循行于目内眦,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循行于目外眦,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督脉、任脉及冲脉经过目眶下缘。针刺相应的眼部穴区,以调理脏腑气机,疏通气血,激发经气运行,进而达到止痛的目的[12]。眼针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改善脑血流,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变学指标,调节生化与免疫指标等[13-15]。因头痛病位在上,依据三焦取穴原则,将上焦区作为主穴,配穴的选择则依据循经取穴、脏腑取穴及观眼取穴的原则[16]。眼针疗法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见效快、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3.2 对临床实践的意义Meta分析结果表明眼针能有效治疗偏头痛,但鉴于纳入研究的数量不多、方法学质量不高,本结果不能充分地作为循证医学证据将眼针临床推荐为治疗偏头痛的常规疗法;另外眼针似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缺少进行安全性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所以不能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眼针治疗偏头痛是存在优势并具有潜在前景的,需要我们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针法偏头痛有效率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很有效率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偏头痛吃紫菜干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