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介入前后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以徐州汉王村为例

2022-03-31 08:05郭斯琪史春云钱月祥
关键词:汉王村民空间

郭斯琪, 史春云*, 钱月祥, 冯 亮

(1.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江苏德嘉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6)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的核心部分[1],既包含物质空间,又承载着各种具有政治性、生活性和文化性的公共活动[2],是社会历史进程中体现乡村变迁的重要产物[3].乡村公共空间蕴含空间性和公共性2个特征.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而发生的动态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对此从功能与形式特征、自发与构建秩序、多元主体博弈等不同视角展开了研究[4].此外,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村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乡土性在不断适应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转型与流变[5],即乡村空间的物质生产作用持续降低而消费功能不断增强.

乡村旅游作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的消费力,成为乡土性转变的有力体现.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形式,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6].周庆华等[7]以岳西县水畈村为例,采用实地调研与访谈的方式,分析了旅游介入后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给出了在旅游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赵含钰[8]通过对比分析乡村公共空间在传统自然村落和旅游开发建设后的空间形态构成,总结了旅游介入后乡村公共空间改造的适应性设计策略.郎鸣雪[9]归纳总结了大连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点,并根据其演变的原因提出可持续化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可见,学界对于旅游介入前后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策略方面,而有关演变特征、驱动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徐州汉王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比以及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深入探究旅游介入前后汉王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对旅游介入与乡村公共空间演变二者之间相互耦合的理论认知,也可为推进乡村公共空间重构、把握乡村发展的内外在规律提供参考.此外,汉王村为城郊乡村,通过此研究能够给其他相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以此扎实推进乡村的全方位振兴.

1 旅游介入前后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

旅游介入前的乡村相对传统、原生态,拥有一套独有的城市地域无法比拟和替代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体系[10],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在该模式和状态下产生的公共空间更多的是依附于村民自身,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自组织建构模式[1].如田间地头、晒谷场、水井旁等,它们的主要功能除了满足村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外,还能使村民们在此处劳作的过程中通过互助、聊天等产生交往(表1).由此,这类空间达到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统一,可以算作当时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外来游客的消费.从游客的消费动机来看,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是促使其来到乡村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旅游介入的初期,乡村内部除了要全新打造或在原有基础上修缮旅游设施之外,还应保留传统型乡村原有的部分空间及景观小品,如古树、水井、农田、巷道等.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去农化”现象凸显,即农业设施不再仅仅作为农业生产使用,而更多的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体现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11].直至后期,当旅游市场完全打入传统乡村且处于比较成熟状态的时候,村民们会对旅游市场形成一个自我认知并自发改造、修建自家院落,此时,民宿、农家乐是最常见的两种模式,空间逐渐商品化,原本的私人空间也开始转化为可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11].此外,乡村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潜在旅游资源,在多功能化的驱动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功能不再单一,并且会进一步成为游客与村民共享的公共空间(表1).而恰恰是游客体验空间与村民生存空间的共享性,决定了乡村景观、公共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因此在为游客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旅游空间的同时,村民们同样从中获益[12].

2 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汉王村作为汉王镇政府驻地,地理位置优越,距市区仅15 km,交通便利,可达性高.村庄总面积11.6 km2,总人口约7 600人,由汉王、丁塘、朱庄、纪庄、小山口、东紫山和西紫山7个自然村组成[13].汉王村因汉高祖刘邦拔剑得泉而闻名,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农业资源[14].从2014年起,地方政府陆续开始对汉王7个自然村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墙体立面的翻新与统一、配套设施的更新与完善、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等.在旅游开发方面,汉王村凭借着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并依托拔剑泉、紫金山、凤岭湖等著名旅游景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包括月亮湾生态园、田源溪语自然乐园、汉王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为全域旅游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汉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来访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汉王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入选首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取第二次(2009年底)和第三次(2019年底)全国土地调查的相关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公共空间所涉及的地类(含位置、范围和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对汉王村各自然村进行的入户半结构式访谈、村干部座谈以及实地调查所搜集的信息和资料,研究在政府改造和旅游介入的外力作用下,汉王村公共空间在数量和规模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两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在地类的划分上存在不同,二调的划分较为笼统,而三调则特别细致.借助ArcGIS软件,结合现场实地调查,分别对汉王村二调和三调的矢量数据进行反复对比,最终确定了住宅、耕地、水域、园地、林地、公共用地和道路用地7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的地块数据作为空间对比要素.

3 汉王村公共空间的演变进程与总体特征

3.1 汉王村公共空间的演变进程

苏北乡村地区长期以来都属于典型的生产性乡村,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开始渗透,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乡村活力逐步释放,乡村社会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15].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旅游市场的持续扩大,作为新兴旅游形式之一的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而深受国家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游客的消费,所以基于游客的消费动机,不难发现,乡村凭借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乡土气息,能够满足游客体验农事、回归自然、感知乡愁的心理需求.2014年后的汉王村改造,为其全域旅游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比两次调查的数据可以发现(图1),除了耕地面积较之前减少外,其余6类地块的面积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园地面积增加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王村近些年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趋势.这种新兴业态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汉王村道路用地、公共用地面积的增加,为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提供了充足的使用空间.此外,汉王村距离城市较近,这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促成了其良好的发展态势,成功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的来访,从而刺激消费,带动汉王村的发展.

图1 汉王村两次土地调查中地类面积的对比Fig.1 Comparison for areas of various land types in twosurveys in Hanwang village

3.2 汉王村公共空间的总体特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对汉王村的配套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从村庄外立面的统一、公共空间的治理与优化到挖掘富有潜力的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经营农家乐、民宿,以此实现“以旅兴村”.汉王村真正实现了由内而外的大转变,不仅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可圈可点,而且村民们的幸福感更是“爆棚”.

1)公共空间由以往的分散布局转向集中布局模式.汉王村通过治理道路、水塘等周边公共空间,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边角地,有效实现了公共资源从分散利用到集中利用.

2)公共空间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配套设施更加齐全.旅游介入后,为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新建并修缮了部分公共空间,在大力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

3)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打造合理的公共空间不仅实现了空间从低效利用到高效利用、无序利用到有序利用,还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4)公共空间的功能逐渐多样化.汉王村作为徐州市典型的城郊乡村,与一般的乡村比,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特别是对于当地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近几年汉王村大力开发休闲旅游,创建了如月亮湾生态园、田源溪语自然乐园等一大批休闲观光农业,在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民-游客”共享的乡村公共空间.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发现,汉王村村民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利用有着自己的习惯与看法,依据距离村中心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1)距离村中心较远的自然村,村民们一般很少前往村中心的紫山广场活动,而对于村委会组织在村内修建活动场所的行为整体表示认可与赞赏.该类村庄不仅村内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村民们的总体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都有所提高.

2)紧邻村中心的自然村,虽然村内有能够满足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但由于距村中心过近且中心广场规模较大,村民们常去村中心的大广场.这类村庄的村民对于村内公共空间的态度基本保持中立.

3)居住在村旅游开发中心的村民,特别是老一辈人,深刻感受到了村庄从原来的“脏乱差”逐渐转变为环境优良、基础设施齐全的旅游村的沧桑巨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而且反映在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上.该自然村的村民对于村内公共空间演变的态度整体是正面的、肯定的.

总之,在旅游介入前,汉王村公共空间的规模、质量以及使用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而随着旅游的介入以及当地政府的重视,汉王村公共空间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户外开放空间,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地村民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

4 汉王村公共空间的演变机制

通过走访调研可以看出,村民们对于汉王村整体变化的态度总体是满意的,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善、村容村貌的改观以及公共休憩场所的优化.

4.1 政策的扶持

国家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保证乡村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全国各地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切实的改善.汉王村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典范.由于本身的属性限制,在确保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汉王村依托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16],并通过公共空间的整治,促进村庄的全面发展.如今,在汉王村不仅可以看到重点投资的大规模农业生态园,村民们自己创办的“农家乐”更是随处可见.可见,在汉王村公共空间由早期传统形态转变为现代多样性形态的过程中,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强调城镇化的内在质量和健康程度[17],而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相连.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空间的核心场所,它的建设应与城镇化建设相提并重.在早期,乡村以追求经济发展为主,其公共空间的建设多是用于生产建设.随着城镇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愈加向往,更加重视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由此一来,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建设和整治就成为乡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4.3 区位的优化

2017年,《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获批,城区的扩张、人口数量的提升深刻地影响徐州近郊发展[18].对汉王村来说,众品牌房企扎堆入驻,玫瑰花园、听泉小镇等的建设,促进了该村商业、交通以及配套设施的不断升级.同时,汉王被三环、四环、五环路环绕,拥有连霍、京台高速汉王出口,域内设有徐州地铁1号线西部终点站:汉王的交通网络不断优化,交通可达性大幅提升.另外,2018年获批的《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年)》显示,云龙湖核心景区面积由原来的15.1 km2调整为16.27 km2,新增42处景点,构建“环湖(云龙湖)环山(拉犁山)环田园(汉王镇)”有机串联的慢行游赏体系,建设云龙湖旅游服务基地和汉王风情特色小镇[19].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汉王村的旅游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汉王、了解汉王,进一步丰富了汉王旅游产品体系,也在某种程度上优化了公共空间,提高了当地村民生活的幸福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

4.4 建构动力的变化

在传统乡村社会时期,村口、街巷、水井旁、大树下、门前空地、田间地头等公共空间都是在村民生产生活的经验上所建构起来的,承载着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功能,属于一种自组织的建构模式[1].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影响,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完全受制于国家权力的管控,乡村公共空间的建构更是不夹杂着任何内生动力的因素,纯属于“行政嵌入型”的公共空间[20].改革开放后,农村传统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逐步恢复,村民在脱离了集体的组织与控制后,再一次成为乡村公共空间的“主人”,参与公共活动的独立性得到增强,真正的乡村生活得以回归,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性[21].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受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市场经济因素不断向乡村渗透,导致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逐渐趋向于模式化和现代化[21],原真性和乡土性渐渐弱化.近年来,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行政力量再一次干预,如何协调政府、企业和村民等建构力量的关系,使得乡村公共空间的构建动力之间的互动达到螺旋式循环上升的理想状态,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对汉王村进行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推动汉王村公共空间转型的多半为政府、开发商或私人资本等外部力量,而缺乏内生动力的注入.东紫山一位40多岁的女性村民提到:“我们村是旅游开发的重点村,这几年办农家乐的村民们更多了,周末的时候会有好多游客到访,所以我就将自己原本的房屋改造成了上下二层的餐馆,一楼配备有地锅,主打民俗体验,吸引游客……在二层那个很显眼的地方配备了冰糕、饮料等……在家一旁的汉王水库中养了家鱼,不仅可以供游客体验,还可以进行菜品的加工,进行售卖……我爱和他们唠唠!” 不难发现,汉王村村民十分迫切想要加入旅游开发建设当中,村民参与热情高、内源动力充足、利益诉求强,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契机与引导,使广大村民从乡村旅游开发的利益相关者转变为实际参与者.

5 讨论

乡村公共空间演变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而发生的冗杂过程,不同地区的乡村公共空间在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下的具体演变过程不尽一致.

本文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汉王村的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剖析,透过不同时期,主要是旅游开发前后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反映出不同时期公共空间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多种驱动力量.乡村旅游介入后,徐州汉王村公共空间总体呈现集聚分布格局,新建设和修缮的公共空间规模增大、活力增强,相应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并且功能也更加丰富多样.

国家政策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激发了汉王村公共空间的再生活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王村公共空间的治理与完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是为汉王村形成“村民-游客”共享的乡村公共空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现实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各利益主体对于公共空间的干预程度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汉王村公共空间的功能演变也呈波动性变化.总体上看,在汉王村旅游开发与公共空间的建设上,村民等内部社区力量的参与还不够,但目前村民的参与热情很高.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近几年现代性在乡村中的体现尤为深刻,这使得乡村的类型不断丰富完善,在功能上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的“城镇化”建设思维无疑给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通过走访发现,各自然村的村史馆、寺庙、祠堂这一类具有乡土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的公共空间几乎寥寥无几,这很难满足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城市化带来的传统的遗失、文化供需上的矛盾在汉王村尤其突出.因此,汉王村公共空间的发展还需在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更加尊重村民的习俗和生活习惯,充分挖掘村落潜力,使得文化供给达到平衡[22].未来,我们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乡村建设行动给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带来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对乡村公共空间具体类型和功能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某一种属性进行深度剖析,这是一个从全方位的层面来认识和了解乡村公共空间基本属性的有利契机.

猜你喜欢
汉王村民空间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空间是什么?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创享空间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移动互联新探索
准确 高效
汉王科技的变革
汉王的退路已被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