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性分析

2022-04-01 03:39张丽杰毛艳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塞静脉

张丽杰,毛艳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人体脑部血液一旦发生供应障碍,便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脑部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称其为急性脑梗塞,该病具有起病急骤的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后会出现半身不遂、耳鸣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亦可陷入昏迷状态,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既往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凝、血管扩张剂、活血化瘀、手术治疗等,但是并不符合预期效果。经临床长期深入研究,发现溶栓治疗具有控制血栓堵塞、恢复机体脑部正常供血的优势,故而被临床广泛应用至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且备受好评[2]。阿替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药物,属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激活人体纤维溶解系统,形成机体抗凝状态,但是以往研究中发现这一药物在良好溶栓的同时,还会引起出血等并发症[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2020年1 月—2021 年3 月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3 月我院接收的62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4]:①急性期入院患者 ;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符合静脉溶栓指征,无药物过敏患者。排除标准:①近期接受手术治疗患者;②合并心肌梗死患者;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头颅外伤患者;⑤精神异常或者认知障碍患者;⑥妊娠期患者。62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奇偶数原则均分为两组,每组31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66.37±1.28)岁;发病至用药时间2~5 h,平均时间(3.22±1.01)h。研究组男14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66.34±1.24)岁;发病至用药时间1~6 h,平均时间(3.21±1.0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广西慧宝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485,规格:300 mg),口服,1 次/d,300 mg/次,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1,规格:20 ml ∶30 mg),2 次/d,30 mg/次。研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规格50 mg),用药量需控制在0.9 mg/kg,静脉推注总药量的10%,静待1 min,静脉滴注剩余90%药量,注意总静脉滴注时间需控制在1 h 以内。治疗2 h 内每间隔10 min 要测量一次血压,治疗3~8 h 内每间隔25 min 要测量一次血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与体征消失,NIHSS 评分降低幅度超过90%;有效为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与体征有所消失,NIHSS 评分降低幅度范围为40%~90%;无效为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与临床体征不见任何改善,NIHSS 评分降低幅度低于40%;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高低反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高低情况[5]。③应用NIHSS 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其中0~15 分说明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 分说明患者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2 分说明患者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越严重[6]。④采用WHOQOL-100 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关系、社会关系方面的生活质量情况,均为百分制评价,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7]。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与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ADL 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与NIHS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与NIHSS 评分比较[(±s),分]

ADL 评分 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1 60.13±2.15 76.41±8.37 11.43±2.43 7.62±1.59研究组 31 60.09±2.11 81.88±9.02 11.41±2.50 3.70±1.28 t 值 0.074 2.475 0.032 10.693 P 值 0.941 0.016 0.975 0.000组别 例数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关系、社会关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健康 心理状态 独立关系 社会关系对照组 31 62.32±4.87 63.46±5.45 60.29±4.57 52.38±3.88研究组 31 77.68±5.67 73.43±4.56 74.33±3.53 62.48±5.48 t 值 11.442 7.812 13.537 8.375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积极争取溶栓最佳时机非常重要。通常,在非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脑保护药物会受时间、药物联合应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治疗效果不佳,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ADL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NI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帮助急性脑梗塞患者恢复局部血供与神经功能,分析认为经溶栓药物激活人体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可快速溶解血栓,消除脑血管梗阻,恢复人体脑部组织血流灌注。对于静脉溶栓药物的应用,以往临床选择尿激酶,虽然药物价格低廉,效果较佳,但用药后不仅会激活纤维蛋白,还会激活血浆纤维酶原,增加机体全身出血风险[7]。阿替普酶是近些年所研发出的新型第二代溶栓药物,也是纤溶酶原激活类药物的一种,含有526 个氨基酸,主要组成有糖蛋白,进入人体后可快速结合纤维蛋白与赖氨酸残基,激活纤溶酶原而形成大量纤溶酶物质,溶解血栓效果良好,20 min 后便可经肝脏代谢而排出人体,安全性高。同时,该药物不存在抗原性特征,半衰期较短,经静脉溶栓用药可以促使药物直接到达人体血栓部位,快速结合纤维蛋白与纤维酶原,并将其转化成纤溶酶,良好地溶解血栓。

3.2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促进病情尽早好转,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考虑原因为阿替普酶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纤溶酶原中,且不会激活人体正常血供中的纤维酶原,利于结合人体中的赖氨酸残基和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其激活的纤维蛋白溶酶可良好地抑制机体血小板活性,抵抗血小板聚集现象,防止人体血栓形成,进而有效预防用药患者全身出血事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8]。除此之外,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再通闭塞血管,快速恢复血流,减小梗死面积,降低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进而提升临床疗效[9]。

3.3 总结与预期展望

脑神经组织结构完整、离子平衡正常时如果可以恢复正常血供,脑神经组织突触传递功能便可恢复正常。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因本研究纳入对象有限,研究效果可能不适用于全部急性脑梗塞患者,后期需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塞静脉
重视下肢穿通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穿静脉血流动力学对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影响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