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云课堂” 的“ 内科学” 专创融合课堂模式探析

2022-04-02 05:07郑佳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5期
关键词:云课堂高职教育教研

郑佳

关键词 云课堂 教研 专创融合教研 高职教育

1研究背景

2020 年6 月5 日,教育部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课程教材研究所联合中国教研网、中国教师研修网召开了“未来‘云课堂专创融合教学与教研创新”云论坛暨“知行云课堂”“知行云教研”公益项目总结会。相关人士以“‘云课堂混合学习将成为教育新常态”为题,围绕线上教学初期暴露出的问题、线上教学持续发展的原因和自己对线上教学的观点做了介绍,他指出教育从同质化走向个性化不可逆,“云课堂”混合学习的趋势更不可逆,更好地拥抱趋势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使命。“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国内外众多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组织、运行、功能、实施研究,取得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相互融合的新形态教学发展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云课堂”融合性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规律、学习规律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非常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但对“云课堂”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不够深入,管理者、教学督导、同行在开展“云课堂”混合式教学评价时,通常采用稍做修改的传统教学评价指标与评价办法,该评价方法不能合理评价教师教学,无法给教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不利于“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挫伤了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研究“云课堂”专创融合新教研路径十分必要。本文秉持系统论观点,将“云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分析了“云课堂”教学一体化路径的构成原理,构建了“云课堂”自学体系,期待更新学校原有的线下教研管理模式,科学并与时俱进地探索了“云课堂”融合性教研机制的建立过程[1~3] 。

2“云课堂”教学专创融合理论依据

面对改革构建课堂模式,我们应充分考虑“内科学”的传统与创新之间适度的融合。一是评判教师的教学环境是否有融合度,教师是否做到了有重点地选择网上课堂以及线下课堂。二是结合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劣势,构建适合于高职学生学习力持续性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三是践行教学理念和智能化教育理论的融合,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四是融合好动态波动化的在线教学模式与静态固定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组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不仅需要在线教学模式的运转,也需要课堂教学模式的静态组合[4] 。

3教学教研一体化构建的实现路径

3.1构建“云课堂”教学资源库

学校教学处积极探索线上教研管理的问题,积极引领和普及在线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鼓励教师积极将“内科学”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与学科知识相互交融,使得在线学习的学科课程成为传播文化的课堂,而不是纯知识授课课堂,做真正有意义的“空中文化课堂”。在该思想引领下,“内科学”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相关部门提供的宝贵资源外,个性化地把医疗卫生知识与“内科学”结合起来。一段时间下来,学校的医疗卫生课以及线上班队课都全面实践了“轻负高质”的线上“文化课堂”,各学科创造性地实践“协同、促教、共享、沟通”为目标导向的“教学资源库”[5] 。

教学资源库根据“内科学”学科特色挖掘等建构路径,聚焦教学重难点,以“内科学”真实案例为主线,通过将资源碎片化成以知识、技能为最小单元的“颗粒”,继而指向各学科“课程标准”并重新构建,以此实现“内科学”全学科融合的整体性开发。截至发稿前,线上资源库已收集涉及“内科学”等七种学科示范性课程资源,包括创编性命题、案例分享以及自学导学提纲等。值得一提的是,“建立资源库”的目的是“使用资源库”,实现“建与用无缝衔接融合”需要研究线上资源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衔接。“云课堂”专创融合教研建立了资源开发更新的机制,秉持“边建,边用,边完善”的原则,有力地确保“云课堂”资源库的先进性、即时性与创新性。“SACC 理念下的原创命题”的资源库建设营造出了“导学、促训、自管、助评”四位一体学科专业教学新样态,教师可便捷地通过问题预设、任务驱动等方式,利用微课、结构化课程、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为提升资源库的应用效率和师生获得感,一方面“资源库”形成了资源供给、教师引领、学生互学等多重维度的支持,另一方面线上教学融入线下学科实践场,形成了“课前自学与探究、课堂讨论与分享、课后实践与反思”的学习新样态[6] 。

3.2“云课堂”教学保障机制和教研管理研究

(1)“调查探究+目标制定”:更新学校原有教学教研管理机制,探索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方案。

全面调查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经过对学生线上预习连续5 天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线上教学5 天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即优秀率呈递减趋势,优秀人数数量锐减,预习等级为差的人数逐天增加。甚至在第5 天预习中,完成任务的仅有4 名学生,有70.11%的学生没有预习。由此可见,仅凭线上教学,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整体较差,很难达到学习的有效性[7] 。

(2)制定“云课堂”式专创融合教学目标:有效提升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深度。

学科教学目标聚焦于锻炼学生的学科实践操作、归纳总结以及推陈出新的能力。同时,关注教师把线上预习的课程视频及相关内容通过线下实际操作和讨论交流,从而进行加工、融合,使之可以进行模块化、系统化的应用等方面的教研能力[8] 。资源库的规格要能够实现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完成教师精心筛选和融合的教学微课或视频的自主学习任务。线下活动起到检验、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辅助作用,学会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程序错误。

(3)“路径规划+双管联动”:教学路径推动“云课堂”联动,建立专创融合教研新常态化模式。“云课堂”教学结构详见图1。

以往单纯的线下教学模式主要靠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来推进自主学习作业,而忽视了自学其实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养成自主学习的关键要素。本次“云课堂”双管联动,对于培养学生自制力,推进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思考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及时记录,以便课后在群里与师生沟通。在线课堂中,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备学案要突出设计适合学生实践的教學案进行直播。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讨。

4“云课堂”新教研的融合度思考

4.1线上优势与线下优势的互相促进

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将线下课堂的聚焦性和深刻性以及学生情感交流的真实性与线上学生的参与性和协同性、合并资料档案积累的便捷性进行了多元融合,真正尊重了教育事件的发展规律:常态?非常态?新常态[9] 。

4.2用资源支持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相关实践探究中,让教师思考如何让教材在资源支持下成为“自学丛书”;如何采用“导学提纲任务单+资源”的方式支持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编写操作性更强的教学参考用书。

4.3人工智能支持下的专创融合教学

人工智能技术能实现诸如知识图谱、分析诊断、个性化推送等,各方面都比较先进。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创新,教育在发展,学生体验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必然不满足于统一难度、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的大规模集体教育,“云课堂”专创融合学习一定会成为教育新常态。未来已来,趋势难逆,教育从同质化走向个性化不可逆,“云课堂”专创融合学习的趋势更不可逆, 更好地拥抱趋势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使命[10] 。

猜你喜欢
云课堂高职教育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小学科学“云课堂”的构建策略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