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等他”是一种境界

2022-04-02 10:48孙望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当事随班弱者

孙望安 原湖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编著有《把脉师方——学校教育实践案例研判》和《聆听花开——中小学教育实践情境案例集》等。

《没关系,我们等他》讲述了患有腿疾的学生太平在学校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一方面,有学习障碍或肢体伤残的孩子随班就读所遇见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因此有特殊儿童的班级,老师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定情况与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这些孩子在成长中所经历的困难和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同龄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师需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秉承教育的基本理念,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随班就读预期的目的,让特殊儿童融入班集体,享受学校生活,接受同等的教育,为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这就是《没关系,我们等他》的特殊意义所在。

思想认识与教育行动步步推进,做法可供借鉴

从故事发展的情节判断,当事老师也许是平生第一次遇见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对于太平的思想认识和教育帮助行动,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尽管有的阶段从时间上很快就过去了,但是阶段性特征仍然很明显。

从相互试探到相互适应。接手新班,老师和学生必定要经历一个从认识到适应的过程,而这在老师和一个特殊儿童之间就有点不寻常。太平腿脚不便,在学生档案中已有记载,只是当事老师没有想象到太平会有什么样的“特殊”表现。在老师心目中,太平会是一个“弱者”,然而,他“略带挑衅的眼光”着实让老师“心里一紧”。这个举动应该是太平发出的“试探”信号。随后,老师也作出了试探,点名让太平到黑板上做题,原以为他会“对着干”,结果他顺从地离开座位走上讲台。第一次试探,彼此便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太平没有想象的那么“老实”,但也没有与老师作对的举动;老师没有无视太平的存在,太平用眼神刷存在感的目的达到。第一次试探也让老师感到自己的思想准备不足,遂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急忙找到太平原来的班主任进一步了解情况。

从主动关注到采取行动。一般而言,老师关注特定的学生,会有一个特殊的节点、事件、场景等。当事老师开始关注太平,除了相互间的试探举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同学的数落与太平的无所谓”让老师的心“剧烈地疼痛起来”,这个世界应该对太平这样的孩子“多一分善意”。当事老师便开始担当起“善意”的倡导者、引导者、实施者,这才有随后在课堂内外的多项教育与帮助行动。

从不断鼓励到逐步变化。在帮助教育太平的过程中,当事老师采用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鼓励,大胆鼓励、当众鼓励、持续鼓励。鼓励一方面满足了太平对关注的诉求,让他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态度与关心;另一方面也较好地引导太平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长。特别是在疏散演练中,当太平开始“奔跑”时,老师一句“没关系,我等你”对其是莫大的精神鼓励。“班上很少有人抱怨太平了,太平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排队时“他开始与身边的孩子说话了,学会交朋友了”等,这都是太平渐进式变化的具体体现。

从融入班级到共享阳光。在疏散演练中,太平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同学们的友谊,所以参与疏散演练成为太平融入班集体的一个重要节点。但是,融入不能是一时一事的短暂或孤立行为,而应该是一个持久、持续的过程,是一种常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享有同样的阳光,享受同样的童年,享受同样的教育。这一切都发生在排队的过程中,太平成为班级路队的“排头兵”,标志性地融入班集体,并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没关系,我们等他”体现了同学们对太平友善的态度,反映了同学之间情感上的增强,象征着孩子们精神上的升华。笔者以为,“等待”是一种精神境界,不是停止,而是向前、向上、向善迈出的一大步。这并非夸大其词,因为“从此以后,只要是排队,太平就成了班级队伍的‘排头兵’……太平也逐渐提高了行走的速度,瘦弱的双腿仿佛有了更大的力量”。

客观理性地描述随班就读个案,问题应该重视

《没关系,我们等他》围绕教师的认识与工作过程、班级同学的态度转变以及太平的融入等给读者再现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个案。太平是幸运的,他遇见了一位善良的老师和一群友好的同学。虽有曲折,但太平终归享受到随班就读的快乐,享有同龄人同等的教育和同样幸福的童年。太平的经历也许在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提供了参照,引发了思考,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首先,安全避险问题。在每学期一次的防震减灾疏散演练开始前,太平举手告诉老师“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太平不是一年级学生,而学校也不是第一次组织疏散演练,为何太平就没有参加过呢?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在部分老师心中,疏散演练只是“演练”,没有考虑到“实战”时特殊儿童的疏散问题。

其次,人格尊严问题。当老师课间休息返回教室时,“孩子们正叽叽喳喳地数落着太平”。其实,在当时的课堂上,太平除了与老师“交换”过眼神外,没有其他不当之举,没有惹怒任何同学,为何就受到同学的数落呢?太平的“一脸无所谓”告诉我们,他对于来自同学们的数落已经习以为常了。类似这样的语言欺凌直接伤害了当事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最后,心理健康问题。太平在班里很明显处于弱势地位,长期在“自卑”与“好强”之间交替,这必定给其心理带来不利的影响。先前的班主任说太平“性格古怪”,对来自同学的数落“无所谓”、对老师“挑衅的眼光”等都是太平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真实写照。

我的建议

太平同学能较好地融入班集体,其他同学的关爱与帮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若是没有太平本人所表现出的坚强和毅力也是不可能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太平也为全班同学,甚至为全校同学树立了一个励志的好榜样。

在讲述太平成长的过程时,整篇故事偏重强调班级其他学生的关爱与接纳,而对太平自身表现出的励志与自强的部分略显单薄。这样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一种印象,是“强者”在等待和帮助“弱者”,而“弱者”始终是“弱者”,从而忽视从“弱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即使太平在当“排头兵”时,其他孩子是在顺应他的节奏,但实际上,太平的付出与努力已经超过了其他孩子,是勇于挑战自我、乐于自加压力的体现。如果能挖掘出太平同学更多身残志坚的情节或例子,相信对所有同学包括太平本人的教育会更有力度。

采取弥补教育措施。当事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在全班重点强调太平在融入班集体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强与毅力,引导全班同学,包括太平自己,充分认识到“弱者”也可以转化为“强者”,特别是思想与精神上的强大更难能可贵,更值得赞扬和学习。

探讨随班就读问题。故事介绍了太平同学随班就读过程中老师所开展的积极工作。建议从总结工作的角度,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工作建議与对策,开展交流与分享,或供面临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师及学校借鉴参考。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当事随班弱者
强者和弱者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弱者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涉事企业辟谣是法定义务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弱者生存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