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桐乡样板』及其启示

2022-04-02 06:18程渭山
新农村(浙江) 2022年4期
关键词:桐乡共同富裕城乡

程渭山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体现,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桐乡作为红船起航地的一个重要县域单元,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和“三治融合”发源地,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并殷切嘱托的地方,兼具政治优势和经济基础,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走在全省前列,在我省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较强县域代表性。

1.桐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较强县域代表性

一是系统谋划较为超前。2020年11月,桐乡正式成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嘉湖片区首个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实验室,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二是县域经济较为发达。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大关,成为全省第9个千亿俱乐部的县级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50亿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列中国百强县第25位,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高。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379元和40358元,分列全省第35位和第13位。四是城乡差距较小。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55∶1,居全省第五,排名前四的分别为岱山县、嵊泗县、南湖区、秀洲区,前两者为规模较小的海岛县,后两者主要为嘉兴城区,都不如桐乡具有代表性。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1.41∶1,居全省第12位。五是群体差距较小。2020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529元,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降至0.9%。六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2020年全市所有建制村年收入均超230万元,村均755万元。

2.桐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做法

(1)高质量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开展三次产业平台优化整合,形成了市经济开发区、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大平台担当主力、其他镇(街道)小微企业园彰显特色的平台建设格局。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共同体。打造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构建以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龙头的“12310”创新矩阵。引育并举,持续激发民企活力,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格局。市场主体数量增加到16.78万户,有7家成功入选全国单项冠军企业。乌镇成为全国旅游综合效益最好的景区。提升农业经济开发区、运北现代农业园区、崇福农创园三大农业主平台,加快形成“3+X”协同发展格局,连续举办农业经济洽谈会。高水平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高标准建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着力打造“互联网+”创新高地,推动“互联网+”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在桐乡先行先试。全市数字经济产值突破160亿元,“两化”融合指数居全省一类地区。

(2)高标准实施富民强村行动,推进共同富裕共创共建 实现充分高质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畅通创业创富通道。对重点群体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开展精准培训。支持企业开发爱心岗位,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创新“全域农创”理念,率先探索以镇域为单位的农村双创平台建设,建立创业基地14个,建成大学生创业园7个,累计引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470余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全国农村创业园区4个,培育各类创业创新人才540余名、大学生农创客288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创新推出低收入农户“奔富十法”,建立完善持续增收、成果巩固和防止返贫的“闭环”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市镇两级飞地抱团项目为核心,连续实施六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构建起高质量增收渠道。形成“强村十法”,其中服务创收模式入选全省十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3)高水平实施城乡融合行动,促进共同富裕协调发展 城乡空间一体布局。统筹谋划、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形成以“世界名镇”乌镇、“时尚小镇”濮院、“融杭重镇”崇福、“工业强镇”洲泉等为龙头,其他小城镇联动发展的生动格局。不断优化乡村规划布局,形成“67+114+92”的居民点布点格局。城乡设施一体建设。统筹考虑城乡生产、生活、生态需要,一体推进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一体提升。联动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推动城乡居住环境同步改善、持续升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5.4万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9.9%。获评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4)高品质实施幸福生活行动,实现共同富裕成果共享 全面加强托育和学前教育,积极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擦亮“学在桐乡”品牌。开展浙江省首批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全面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完成公办养老机构改扩建,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城乡全覆盖。建立全省首个社会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乌镇互联网+养老”试点荣获全国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推进富有厚保。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6%和99.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90元。强化困难群体托底保障,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20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192元。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快解决农民建房难、建房慢问题。擦亮“慈善一日捐”品牌。有11家企业在市慈善总会设立12个冠名基金。易锋机械、华友钴业、新澳股份等企业成立爱心基金,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同辉股份成立了阳光庇护中心“残疾人之家”,招收残疾员工120名。桐乡二院着力打造慈善爱心医院,对困难家庭就医给予不同程度的救助和补助。

(5)高水准实施文明善治行动,铸造共同富裕治理基础 建成市镇村三级全覆盖的“伯鸿”品牌城市书房和乡村书屋120家,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76家。镇街综合文体站(中心)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2.1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探索实践。“三治融合”经验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被定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探索将“三治融合”运用到信用评价体系,创新“德者有得”的场景应用,推行“三治”积分制,发布了三治积分管理地方标准。

(6)高集成实施改革创新行动,完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 深化农业和农村集成改革。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扩面提质,规范承包地流转交易。加快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激活利用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收益分配模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产业农合联。

3.桐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启示

解剖“桐乡样板”,给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各级党委必须坚持党建统领,发挥好党的统筹和引领作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制定规划、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督促检查等方面充分履行职责,扎实有效推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

(2)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指物质上要富裕,精神上也要富裕。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好发展生产力与共享生产成果的关系,使发展成果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以共享发展引导财富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再平衡,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包容性;要重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从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入手,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人民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和更高精神品位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3)理顺完善分配机制 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中”“提低”并举,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初次分配要效率为先,坚持按照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市场机制。二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税收和社保两大调节工具确保分配公平,税收方面要完善税制,有效调节财富分布不均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保方面要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和保障,构筑起社会安全网。政府对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和企业,可通过实施企业工资总额调控、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和考核、企业内部分配指导、信息披露制度等手段进行收入分配调控。三次分配则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企业和个人捐赠,完善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提升慈善事业发展水平。

(4)加强基本单元建设 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弘扬和营造共同富裕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氛围,着力在社会上树立勤劳致富、勤奋创业、诚信创富、共创共享和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的精神风貌、公序良俗。要通过倡导建设“共富企业”“共富乡村”和“共富社区”三大共同富裕社会基本单元建设,使共同富裕成为最广泛的群众性创建活动。

猜你喜欢
桐乡共同富裕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家有蚁穴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而今迈步从头越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