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兴盛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探究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河桥老街为例

2022-04-02 06:18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311800
新农村(浙江)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建筑老街历史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311800)徐 意

1.河桥老街现状

河桥老街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地处蒲溪、昌南溪和柳溪江三溪交汇处,位于河桥镇东部,曾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和交通航运枢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古建筑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这些建筑与社区内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密切联系。

河桥隶属原昌化县,历来为吴越之境,因物华天宝,“一邑水口形胜,商务独冠唐昌”,而被称作“唐昌首镇”。河桥老街,在“唐昌首镇”门楼下伸延。

近年来,河桥提出了建设“古韵风情小镇,旅游休闲胜地,和谐生态家园”的建设目标,开展了风情小镇创建工作和提升工程,对老街上的古码头、钱庄、教堂、石板路、太平沟、柯老相公殿等一批古建筑、古民居、老店铺进行了修复,同时建设了休闲广场、游步道、游客接待中心,还相继办起了民宿、农家乐等一批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河桥被列入杭州市首批“风情小镇”名单,并获得“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古镇”称号。

2.老街的文化

河桥老街临水而立,长约1500米,街宽5米,石板、卵石铺设。石板下有一条供洗涤、消防、泄洪、纳凉用的水渠,名为“太平沟”,这是老街独具魅力的特色之一。

因临近安徽,河桥的老街建筑“粉墙、青瓦、马头墙”,体现出清末民初时徽派建筑的特点。老街上大多数传统建筑为民居,其中保存完好的有柴志振、胡升号、永和财等古商店建筑,这些店铺与居住相结合,一楼为店铺,二楼作为生活居住场所。依水而建的老店号、老民居、老弄堂、老城门,雕栏翘角、粉墙瓦黛,给河桥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河桥是临安少有的集多样文化和传统民俗于一体的地区。鲜明的地域形态和人文习俗,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更有千年传承的老行当、老器具、老风俗。

老街的灯会历史悠久。据记载,从腊月开始,凡有传统灯彩的村庄,都要组织扎灯活动,并在大年三十前完工。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闹元宵”就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组合,玩灯、赏灯是这天的主要活动,许多特色灯笼在老街上表演。唐昌水乡,家家出门皆见水,河桥人视鱼为图腾,鱼灯是河桥地方特色最鲜明的灯彩,样式繁多,如鲤鱼灯、鲈鱼灯等,以表达人们对新春丰衣足食的美好祝愿。在各种灯笼中,龙灯是最重要的一种。这与龙崇拜的民俗有关。古人认为龙是掌管风、雨、雷和电的神,龙灯表演就是为了祈求龙的保护。

河桥庙会作为一项民俗文化活动传承千年,旨在纪念对柳溪江治水作出巨大贡献的柯宁。柯宁在治理水患时不幸殉职,在他死后第三年,河桥人在柳溪江峡谷中修建了殿宇和柯公像。经过此处的船夫和渔夫都会祭拜他,为航道的安全祈祷。由于柯宁出生在农历十月十二,河桥人便在这一天举行仪式。渐渐地,这一天成为了河桥庙会的日子。

河桥老街的美食众多,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河桥独特的船帮菜肴,柳溪江鱼是最具特色的一道菜。此外,还有青团、刀削面、麻糍等传统小吃。

智能化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近些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机器学习的方法虽然在一些特定的问题环境下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总体来说它是当前实现智能化这个目标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3.老街的社会价值

河桥老街现存的古建筑主要为徽派风格,部分建筑的历史价值十分突出。例如,胡氏祠堂是胡氏家族在传统节日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民国年间,这里曾是警察局,新中国成立初是群众集会场所。耶稣教堂于1920年由美国人建立,为美式建筑,是中国乡村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逸庐是河桥老街上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洋楼,于明国初年建造。这些古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但至今未被充分利用另有部分古建筑,例如震丰、怡和、许益隆等,由老店铺转变为民居。少数古建筑,例如柴志振、胡升号、永和财等,店铺与居住相结合,一楼为店铺,二楼为居住场所。河桥影剧院建于20世纪50年代。如今,该剧院每月20日为居民放映电影,并是节庆活动的演出场所。

太平沟是河桥老街的标志性特征,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通自来水前,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历史上,遇有火灾,可作为消防用水。若遭遇洪水袭扰,又是泄洪通道。太平沟是河桥居民的生活之水、纳凉之水、防灾之水。老街前的休闲广场和文化礼堂是河桥居民传统节日时举办活动的公共空间,是表达社区无形文化遗产的重要场地,是河桥庙会、老街灯会的必经之地。

老街灯会作为河桥文化的代表,灯笼形式多样,以鱼形为主。这与河桥水路的繁荣密切相关。河桥庙会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如今已成为当地居民购买各种商品,欣赏传统表演和品尝传统食物的一个盛大节日。

河桥老街的建筑风格、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等具有一定的艺术和科研价值,部分古建筑与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相关。因此,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文化,,发挥其“集体依恋”的活动载体,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旅游观光价值。

4.保护利用的思考

历史街区往往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可彰显“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

一是保护与利用并举。要定期检查和维修古建筑。对不同时期的建筑采取不同的维保措施。要指导居古建筑内的居民,维护好古建筑。要细化太平沟等“活文物”的保护,指导建立村规民约,规范居民和游客行为等。要合理利用古建筑。老街上的古建筑,如胡氏祠堂、震丰、怡和、许益隆等商号,可采用创新动态的形式描述其历史(如动漫),使其成为历史和现实之间联系的载体。

二是突出公众参与。文化兴盛的主体是社会公众,文化的保护传承需要大众的参与。河桥庙会、老街灯会等无形文化无疑是“集体依恋”的活动载体。通过举办传统民俗活动,增加居民间的接触,在增强老街居民社区意识的同时,吸引更多外来游客。

三是突出“文化供给”。要打造集保护传承、科研、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一体的文化载体,优化生态旅游运营,为公众提供更“接地气”“动人心”的文化产品,从而推动文化兴盛。

四是突出特色旅游业。当今旅游市场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要将河桥庙会、老街灯会等文化载体加以艺术创作,利用光电技术、动漫设计等,成为实景表演节目,从而培育新旅游业态,壮大旅游市场。

五是突出产业融合。要把历史街区保护与“乡村养老”结合起来,对一些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民居保存丰富的地区提升基础设施,配备医疗等服务,通过市场化运营,形成城市老年人的休闲养老场所,让城里人不再是古村落的游客,而是古民居的“主人”,也使历史村镇保护成果真正为民所用。

猜你喜欢
古建筑老街历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太平老街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中国古建筑
老街(外二首)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