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453例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2022-04-02 03:19王燕林虹潘赟筠王耀文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初筛通过率外耳道

王燕,林虹,潘赟筠,王耀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客观、无创,2008年被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1],现已在全国普遍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听力障碍,且有利于早期干预与康复,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2-3]。听力异常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国外研究报道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遗传性耳聋比例超过50%[4]。而遗传性耳聋中与听力障碍相关的基因多达100多个,非综合征耳聋占遗传性耳聋的70%[5]。本研究拟通过对大样本新生儿初筛结果的分析,了解耳别、性别在新生儿初筛结果中存在的差异,并对初筛未通过率和耳声发射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结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保证听力筛查的质量,降低假阳性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产科病房出生的并进行耳声发射筛查的新生儿27 453例,初筛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2~5d,筛查率98.02%,除去男婴有3耳外耳道闭锁,女婴有5耳外耳道闭锁,男婴筛查28823耳(52.50%),女婴筛查26 083耳(47.50%);其中2016—2018年共2 613例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

1.2 方法

1.2.1 耳声发射 采用德国MAICO公司的ACCN-SCREENPRO增强型耳声发射仪,新生儿保持安静状态,外耳道无羊水及分泌物残留,测试时室内噪音≤40 dB,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耳鼻喉科专职人员对新生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1.2.2 耳聋基因筛查 对出生后3 d的新生儿采足底血,自然晾干,提取DNA,测4个耳聋基因的15个位点,包括GJB2基因的35del G、235del C、176_191del 16和299_300del AT,GJB3基因的538C>T,线粒体12Sr RNA基因的IVS15+5G>A、1555A>G和1494C>T以及SLC26A4基因的IVS7-2A>G、1229C>T、2168A>G、1174A>T、1975G>C、1226G>A和2027T>A。

1.3 结果判定标准(1)耳声发射:使用四个频率(2、3、4、5kHz),L1=65dBSPL,L2=55 dB SPL,以4个频率中3个信噪比≥6 dB为筛查通过标准。(2)耳聋基因筛查以检测报告阳性为异常结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右耳通过率比较 右耳通过率为95.52%,高于左耳的94.00%(P<0.05),见表1。

表1 左右耳DPOAE通过率比较 耳(%)

2.2 男女通过率比较 女性通过率为95.30%,高于男性的94.30%(P<0.05),见表2。

2.3 筛查未通过率结果 2006年以来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12.60%下降到2020年的2.28%,下降明显,见图1。

图1 各年度筛查未通过率折线图

2.4 耳聋基因筛查结果 共2613例新生儿接受耳聋基因筛查,异常94例,异常率3.60%。235del杂合突变,携带率为1.50%;IVS7-2A>G杂合突变,携带率为0.88%。初筛及确诊耳聋患者均属于该两种突变。见表3。

3 讨论

耳声发射是起源于耳蜗外毛细胞,经中耳听骨链传递,然后在外耳道被记录的音频信号;它的频率范围在几百到几千赫兹之间,刚好在人耳声音频率范围之间,且具有客观、无创及敏感等特点,已作为新生儿出生常规检查项目广泛开展。国内外推荐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为出生72 h[6-7],由于可在早期应用于婴幼儿,其结果现已作为评估耳蜗功能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可初步筛查出新生儿可疑听力损失者[8]。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生率为0.1%~0.3%[9],因此早期进行耳声发射筛查对耳聋患者早诊断和早干预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避免患儿因听力受损引起的言语发育迟缓等现象,降低生活质量。耳声发射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耳聋的预防,特别是药物性聋的预防,且在优生优育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声发射筛查的通过率右耳高于左耳,女性高于男性(均P<0.05)。这可能与大脑左右半球听偏侧优势不同有关,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活动,右半球主要负责非言语活动[10],而左右耳分别是由对侧大脑半球控制的,左右半球的偏侧性在个体发育阶段就已存在,因此右耳的通过率高于左耳。另外有学者认为内侧橄榄耳蜗束(MOC)的左右不对称性也与左右耳差异有关,MOC传出神经能提高听敏度,大部分交叉到对侧,与对侧外毛细胞形成突触联系,主要支配耳蜗外毛细胞(OHC),而耳声发射主要反映OHC的功能状态,因此造成耳声发射左右耳通过率差异[11-12]。另外还有研究报道右耳耳声发射强度高于左耳1~2 dB[13-15]。

有研究显示女性在言语流畅度方面优于男性,且女性外耳道相对窄而长,能增强低强度耳声发射的信号,使耳声发射更易检测[16-18]。还有性激素被认为是耳声发射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之一。女性雌激素比男性高,雌激素能增加听觉系统的听敏度,而雄激素却减弱耳蜗听敏度,导致男性耳声发射听敏度下降[19]。再则听觉中枢受雌激素的保护,其水平影响听觉系统发育过程[20]。另外有研究者用ABR I波和V波潜伏期比较男性和女性的区别,结果显示男性潜伏期比女性长13%,女性神经同步性更好[21],较好的同步性能增强耳声发射引出率,这可能是女性耳声发射检出率更高的原因。

初筛通过率方面,2006年以来未通过率逐年下降,这与外在因素如环境噪声控制及外耳道清洁等相关,同时与筛查人员的技术提高及国家的大力支持也密不可分。另外,耳聋基因检测阳性94例中,耳声发射异常最后确诊的只有11例,但这些异常基因在后期有很大可能性会导致耳聋,这说明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必要性,以及对早期发现耳声发射通过的迟发性听力损失,进行个性化遗传学分析、预防药物聋及指导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时应考虑耳别、性别等差异,同时也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严格控制外在因素干扰,对测试人员定期培训,尽可能降低假阳性率。对有条件及有遗传史的人员尽可能倡导耳声发射联合耳聋基因检测,做好宣教工作。

猜你喜欢
初筛通过率外耳道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外伤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策略研究△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现状与初筛对策
一株不产“透明圈”解磷菌的初筛及其溶磷能力的初步测定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统考通过率
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几点措施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