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基层手术室护理能力与工作质量的效果观察

2022-04-02 03:19许佳王海燕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室护士

许佳,王海燕

品管圈是指相近或相同场所中,人们自发组成活动团队,为解决某问题全体合作,按一定程序,通过科学统计工具解决工作现场所面临的问题,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及减少差错的目的[1]。本研究拟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基层手术室护理能力与工作质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1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开始行品管圈活动,收集实施前(2020年6—12月)80例患者临床数据设为对照组,实施后(2021年1—6月)80例患者临床数据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完善相关检查,符合手术指征,均接受手术治疗;(2)精神功能正常,能正常交流沟通。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中途退出本研究者。本研究获得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1-000-J191),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18~74岁,平均(45.8±2.6)岁;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6例,消化系统疾病22例,妇科疾病13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9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8~73岁,平均(45.6±2.5)岁;呼吸系统疾病23例,消化系统疾病20例,妇科疾病1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1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如完善术前检查、术中积极配合医师、给予患者术后常规护理。

观察组予品管圈活动干预:(1)建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小组成立于2021年1月,由20名手术室护士组建,年龄26~41岁,护士长任圈内辅导员,副护士长任圈长。(2)设定主题,组织品管圈讨论会。每位圈员罗列至少1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候选,之后全体成员讨论,结合上级政策要求、亟待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品管圈能力,把“提升护理能力与工作质量”作为活动主题,活动周一上午,持续1~2 h,1次/2周。(3)科室现状与原因分析。通过手术护理记录、安全核查表、护理满意度表及护士考核等发现,质量问题主要存在于护理差错、未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术中体位垫摆放不正确及物品管理不严谨等。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较为缺乏、不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对患者的受伤观念缺乏、术中缺乏预见性护理工作、护士工作积极性不足、排班不合理及质控管理欠缺。(4)完善对策。①修订管理制度、核查制度并制定标准化体位垫摆放流程。构建网络质控体系,包括护士长、一线护士及圈长的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理念的基础上以熟练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护理。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护士定期开展手术室安全管理培训,提升责任心,强化护士的业务能力及风险预测能力,确保手术患者安全。在提升护理质量工作中,由护士长组织定期监控,完善奖惩制度,并确保顺利施行。②落实安全核查制度。术前接送患者时严格遵守查对、交接制度。麻醉前由手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核查患者及手术信息,体位按手术标识摆放,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巡回护士核查物品数目及完整性,病理标本由医生、护士共同确认后,保管、送检。完成手术后由医生核查信息后再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前。③术中体位垫摆放。患者手术前1 d,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依据护理记录单了解患者信息,并对患者讲解术中体位垫摆放注意事项,给予心理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④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与教学查房,及时反馈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晨会中讨论、解决。安排资深主管护师带教,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及理论知识,确保手术室工作顺利进行。对护士组织定期的理论、操作考试,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及理论知识。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差错发生状况。患者出院前,统计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中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护理缺陷、设备故障、供应室出现交接问题及医生投诉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能力。采用自拟的护理人员素质能力考察量表评价,内容包括护理积极性、责任心、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5方面,得分越高护理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护士工作质量,从基础性护理、无菌性操作、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及安全管理5方面内容考核,每项满分100分。(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的《满护理意度调查量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水平、病情解释、业务水平及服务态度5项内容,每项0~4分制。在患者出院前由专门护理人员发放问卷,指导填写并当场回收。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差错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3例,护理缺陷12例,设备故障2例,供应室出现交接问题6例,医生投诉4例,差错总发生率33.75%(27/80);观察组发生护理缺陷4例,供应室出现交接问题1例,医生投诉1例,差错总发生率7.50%(6/80)。观察组差错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23,P<0.05)。

2.2 护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各项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分

2.3 工作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士各项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分

2.4 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具有其特殊性,故对手术室护士的综合能力及风险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较为缺乏、护理操作不熟练、言语沟通不当及护理管理落后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2]。品管圈活动是新型质量管控模式,是指相同或相似工作内容人员通过集体智慧,剖析对工作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新思路及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以提升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3]。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可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及责任感提升,圈员间相互监督、学习,对挖崛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积极意义[4]。此外,品管圈活动要求职责落实到人,可使手术中护士的配合能力提升,确保护士能及时完整与患者交流,利于患者满意度提升及护理质量的提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士各项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观察组各项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护士护理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观察组差错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手术室的护士均依据制定好的高效率策略开展护理服务,并能够在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给予积极反馈、总结经验,并且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检讨、修正与实施,使护理差错降低,并提升护士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进而提升护士的护理能力[6]。

猜你喜欢
品管圈手术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