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奈普酶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

2022-04-02 03:19陈鑫芳宣浩宇武华建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溶栓血流分级

陈鑫芳,宣浩宇,武华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典型的ST段抬高的一类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胸痛,且持续超过20min[1]。该病大多没有先兆,发病急,危险性大,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功能衰竭,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目前主要采取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PCI可快速开通梗死血管,保证心肌供血能力和灌注水平;但受医疗资源、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基层医院难以广泛实施[3]。替奈普酶(TNK-tPA)是一种溶栓药物,可迅速再通血管,具有明显的溶栓效果,且操作简便、快速[4]。本研究探讨替奈普酶联合PCI对STEMI患者冠脉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70例。纳入标准:(1)年龄25~75岁,男性或非妊娠期、哺乳期女性;(2)诊断为STEMI;(3)接受PCI治疗;(4)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12 h;(5)STEMI症状出现12~24h内,仍有缺血症状及心电图有ST段抬高;(6)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绝对/相对溶栓禁忌证;(2)活动性出血;(3)有颅内出血史;(4)有凝血功能障碍史,或需要使用其他抗凝药物;(5)心源性休克;(6)严重肝肾疾病;(7)近期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获得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入院后询问患者病史,并完成初步体格检查,同时于10min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检查,进行生命体征监护,根据病变血管选择指引导管、导丝或球囊,标准化植入支架。对照组采取直接PCI治疗,研究组先予TNK-tPA溶栓治疗,2~24 h后行冠脉评估及治疗。

溶栓前药物准备情况:(1)抗血小板负荷剂量治疗:嚼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300 mg/次,后改为口服100mg/d;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300mg/次,后改为口服75mg/d。(2)抗凝治疗: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70 U/kg,继以12U·kg-1·h-1,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3)溶栓药物治疗:16 mg rhTNK-tPA(广州铭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0001)与3ml灭菌注射用水混合均匀,5~10 s快速静脉推注,结束后采用2ml无菌注射用水冲。溶栓治疗后2~24h内采取PCI治疗。(4)冠状造影由本院心内科专科医师操作完成,选取桡动脉为入路途径。冠状造影结果由2名经验丰富的心内科介入医师评价。

1.3 观察指标

1.3.1 TIMI血流分级与无复流发生率根据TIMI血流分级可分为0、1、2、3级,0级:血管闭塞远端无对比剂显影,无灌注;1级:血管闭塞远端有部分对比剂,但未见前向血流,微灌注;2级:对比剂完全充盈,但显影及清除的速度较慢,部分灌注;3级:血管闭塞远端完全显影,血流速度正常,完全灌注。无复流评定标准:置入支架后最后一帧冠脉动脉影像TIMI血流分级为0、1、2级,无夹层、狭窄、痉挛或栓塞。

1.3.2 治疗后90 min ST段回落 测量J点后40 ms ST段抬高情况,统计术后抬高最明显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达到50%及以上的比例。

1.3.3 心脏功能 通过飞利浦EPIQ7超声检测仪评估患者治疗后3个月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

1.3.4 不良事件发生率 疗程结束30d内,比较两组短期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缺血胸痛、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全因死亡)及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等情况。按照TIMI出血分级标准将出血程度分为轻度、重度和致命性出血。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IMI血流分级和无复流发生率比较 两组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92,P>0.05),见表2。研究组无复流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8.57%(3/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60,P>0.05)。

表2 两组TIMI术后血流分级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后90min ST段回落比较

研究组90min ST段回落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00,P<0.05)。

2.3 两组治疗后3个月心室功能比较研究组E峰和LVEF均高于对照,LVEDD和LVESD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3个月心室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30 d内,两组短期出血事件和MACE各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短期出血事件和MACE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PCI是临床STEMI再灌注治疗的首选疗法,但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研究指出STEMI在行急诊PCI时易发生血栓、无复流或慢血流事件等,溶栓治疗此时发挥重要作用[5]。溶栓药物治疗常用于冠脉血栓形成后,使得纤维蛋白溶酶原转换为纤维蛋白溶酶,促使纤维蛋白溶解及冠脉再通[6]。TNK-tPA是一种新型溶栓剂,可增加血管再通率,减少患者心肌损伤[7]。

本研究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可能是纳入样本量较少导致统计学偏倚,有待后续加大样本量行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研究组90 min 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TNK-tPA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TNK-tPA为第三代溶栓药物,纤维蛋白选择性更高,半衰期更长,因而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效果[8]。有研究发现,应用低剂量TNKtPA溶栓治疗可减少急性STEMI行PCI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9]。急性STEMI患者多表现为左心室功能受损,且因缺血引起左室重构、心脏功能受损,因此恢复心肌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10]。本研究显示,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E峰和LVEF均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本研究还显示,治疗结束后30 d内,两组短期出血事件和MACE各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使用TNK-tPA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综上所述,TNK-tPA联合PCI治疗STEMI可有效再通血管,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MACE发生风险。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有待加大样本量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溶栓血流分级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