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德课堂“思维支架”探略

2022-04-05 13:46蓝小花
中小学德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预学改革开放笔者

蓝小花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展开自主的道德学习,教学要为其提供思维支架。用好课前调查学习工具,通过细化调查活动设计,为学生整理生活经验提供思路和抓手;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故事探究情境,让其思维和情感“在场”;提供具体的成果提炼和观点表达方法指导,提升其生活经验和道德情感,促进自主学德。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自主学德;思维支架;学习工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2)01-0042-03

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更要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1],为其实现自主学德提供“支架”。2021年5月,笔者在杭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中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这节课经历了反复的试教磨课,期间,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课前调查预学、课堂学习情境和成果分享方法指导等作出反思改进,从而搭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切实展开自主探究与思考。同时,让笔者对自主学德有了深刻体悟。

新时代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影响与意义了解得不多、不全面,也不了解今天富足生活的历史渊源。因此,本课设定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此,笔者设计了两个预学任务,并根据试教情况作了调整。

【调查活动1】从下面关键词中选择一组你最感兴趣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改革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深圳拓荒牛、南方谈话、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国工业化水平、制造业强国、科教兴国、我国科技成就。

通过整理、分析学习单,笔者发现预学情况并不理想:95﹪的同学找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感兴趣的词语旁进行了简短的文字摘抄;5%的同学打印了长长的文字资料。总体上,预学停留在简单的资料收集上,并未引发学生的思考。反思其问题:学习单设计过于广泛、笼统,导致学生探究潦草、粗浅。

预学单、课前调查单等学习工具的使用,不能停留于事实了解和信息收集层面,更关键的是要借此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思考问题,引导探究。由此,笔者以图表形式修订了预学单:

如此设计简单明了,概述我国改革开放后各领域发生的变化,为学生提供学习“背景”;同时,以探究任务直观呈现不同领域,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及成果呈现方式,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指向性更明确,初步感知“变化与发展”。

在调查中,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变化,以“活动园”形式安排了“祖孙三代比童年”栏目: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祖辈、父辈及自己三代人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情况做一个调查,看看有哪些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在试教初,笔者将此表格作为第二项预学任务。结果发现,90﹪的同学用词语简单记录,在自主选项部分的调查项目各不相同,普遍存在调查项目空缺,集中于“餐桌”“住房”,脱离实际生活情况。预学不到位致使课堂反馈和交流一再冷场,课堂效果不理想。反思其问题,我们在运用教材范例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学习单内容设计需更加具体,为学生提供明确指引。于是,笔者对教材表格进行了调整。增补列明“衣食住行用”五个项目,并加入“我的发现”和“我的感受”一栏,旨在为学生初步提供全面的视角,让学生在调查中明确内容,自主发现,自我反省,助力其整理已有生活经验,为课堂交流作好充分的生活铺垫。

通过此次磨课,笔者认识到,课前预习的功能不止于铺垫认知基础,更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反思生活,初步建立生活与“我”的联系。调整后的预学单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调查思路和抓手,从而沟通国家与“我”,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发展与变化,为课堂自主探究铺垫了良好的认知与情感基础。

自主学德离不开高质量的体验探究情境,这要求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整合情境素材,创新学习方式等,为学生自主发现、理解、感悟、内化“道理”[2]提供思维支架。在初次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比较祖孙三代的生活,揭示课题”-“感受农村与农业技术的发展”-“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了解改革创新辉煌成就”的教学流程。为了让学生探究“变化”,体悟其原因,笔者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请结合课前了解到的资料,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资料包,一起寻访“中国变化”,资料包内容以教材提供的小岗村、袁隆平、深圳的飞速发展为主。

课堂上,小组探究过程显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分享枯燥沉闷。反思其原因,课堂缺乏生动的探究情境,仅是简单复制教材素材,难以激发学生与国家“富强”的联系,学生无法体悟国家富强的过程和意义,无法激活学生自主建构“活性因子”,其思维和情感都“不在场”[3]。

再深入分析教材,诸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岗村”“深圳速度”等,对于从小生活在杭州的小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如何基于学生实际生活,以生动的情境激活“我”的经验,从而使实现其生活经验的丰富与拓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以學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热点“复兴号”创设情境:

“中国的发展是一段艰难的奋斗史,从受帝国主义侵略,到推翻帝制,中国一点点觉醒起来,从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一点点站立起来,如今的中国正迈开脚步,大步向前。今天我们就将乘坐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一同见证祖国“富起来到强起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如此导入,意在创设“乘坐复兴号,见证祖国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其将已有经验与感受代入课堂,从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探究祖国“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烈愿望。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教材素材进行了整理和拓展。教材提供的“小岗村”的确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缩影,但是,通过翻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相关视频、文字介绍都相对严谨、科学,史实性比较强。如何以小学生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自主走进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激活其“富强生活经验”,这是情境创设的关键。

恰逢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学校开展了系列党史播报活动。于是,笔者在课前号召同学们了解“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故事,并以“党史小达人”播报的形式,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述“小岗村的故事”。通过关联校园时事热点,并采用“党史小达人播报”这一富于儿童气息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自主走进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切实“经历”感悟中国农村改革的影响。在参与制作播报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岗村富起来”的历史,自然生发了对祖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自豪感,其播报情感丰沛,故事讲述生动、深情,对改革创新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领悟自在其中。

在道德与法治自主学德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分享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让学生“例行公事”地汇报,这种学习往往停留在简单地读资料的层面。实际上,总结分享过程通常是学生组织语言、理性表达观点,从而实现生命经验与道德情感提升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切实指导学生采用多元分享方式,帮助其理清思路,必将深化这一环节的育人功能。

在“探访中国大变化”小组探究分享过程中,初次教学因未能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六个研究小组中,有三个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探究,其他三个小组都用思维导图,简单罗列一系列变化。学生的分享形式单一,思维也缺乏深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作出了教学改进:在“学习资料包”中,增补了小组成果展示方法参考。“农业发展组”汇报建议:推荐制作“鱼骨图”或“表格”表现水稻的改良及亩产量变化。“工业发展组”合作小组探究建议:可以通过图文对比的方式进行比较。“教育文化组”组合作建议:结合课前了解,联系生活实际,从“我的教室”“我的校园”“学校的设备”等不同角度,列舉教育发展方面的变化。

如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建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其探究过程。在成果分享时,笔者建议学生以“方法+结果+感受”的形式作总结讨论和汇报。这一建议帮助小组统一了意见,为其深化探究和成果提炼搭建了思维支架,课堂分享成为了学生表达观点,提升生活经验的过程。

合作探究“深圳改革前后变化”小组汇报时,学生讲述道:“我们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发现,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大,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使深圳富起来了。”探究农业变化的小组汇报:“我们小组制作了鱼骨图,发现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连年提升,我们的感受是中国人从原来的吃不饱到现在的吃得好,再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了。”探究科技变化的小组带来的是手抄报和高铁模型实物,其展示的创新成果让同学们赞叹不已。学生的语言虽然稚嫩,却生动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方方面面变化的感悟,洋溢着对富强中国的喜悦和热爱。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4-15.

[2]陈月波,王海燕.道德与法治自主"学德"教学建构——以"合理消费"一课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1(09):61.

[3]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75-176.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预学改革开放笔者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