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厦铁路K308+620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2022-04-07 03:52罗金洪
铁道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滑面坡脚滑动

罗金洪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1 工程概况

1.1 地形地貌

鹰厦铁路K308+500—K308+740 段右侧滑坡位于福建省沙县龙江车站南端。滑坡区属于低山河谷侵蚀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坡度 20°~35°[1]。山体植被较发育。该滑坡两侧冲沟发育,小里程侧冲沟位于龙江车站附近,走向160°,大里程侧冲沟位于洋口仔村附近,走向224°。滑坡工点平面见图1。

图1 滑坡工点平面

1.2 地质条件

1.2.1 地层岩性

滑坡区出露地层主要为:①第四系坡残积粉质黏土。褐黄、褐红色,稍湿~湿,可塑,厚1.0~3.0 m。②白垩系沙县组砂砾岩,厚1.0~2.0 m。③震旦系黄潭组云母石英片岩,全~弱风化,原岩为粉砂岩、泥质砂岩。全风化层厚1.5~13.6 m,强风化层厚2.6~18.5 m,中风化层厚1.9~5.2 m。

1.2.2 地质构造

滑坡区位于闽西南凹陷带的东北部,邻近闽西北隆起带。以NE、NNE向构造为主,其次为NW 向构造。滑坡区无断层通过,在滑坡区NE侧1 km处发育马铺-茅坪正断层,走向 40°~60°,倾向 NW,倾角 60°~80°。滑坡区西北侧1.5 km 处发育涌溪-仙洲断层,走向40°~65°,倾向NW,倾角70°~80°,其性质为先压后张扭。

在龙江车站北侧冲沟量得一组倾向临空侧的产状120°~132°∠25°~40°不利结构面。该结构面为控制滑坡的主滑面。

1.3 气象、水文条件

1.3.1 气象

滑坡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夏季较长,年平均气温19.6 ℃,极端最高气温40.1 ℃,极端最低气温-7.1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662 mm,降雨多集中在3 月—7 月,春季阴雨连绵,6月和7月多暴雨。

2016年6月13日至26日连续14 d普降暴雨,降雨量达到 669 mm,其中6 月 14 日24 h 降雨量191 mm,6月18日24 h降雨量164 mm,暴雨量级达百年一遇。

1.3.2 水文

区内地表水系主要为滑坡坡脚的沙溪河,河宽200 m,流向NE55°。水量较大,受季节影响明显。滑坡区地下水极为丰富,集中在全~强风化云母石英片岩中。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和远处断层水补给,地下水流向与山坡倾向基本吻合,在坡脚开挖探槽时和龙江车站冲沟附近均有地下水出露。

2 滑坡形态及成因分析

2.1 滑坡空间形态

根据裂缝的展布情况、滑坡严重程度,将该滑坡分成两个区:①Ⅰ区,里程为K308+500—K308+625;②Ⅱ区,里程为K308+625—K308+740。参见图1。Ⅰ区滑坡体横向宽125 m,纵向长约110 m,平面面积1.2 万m2,滑坡后缘标高约148.0 m,前缘剪出口位于路基左侧的路堤,标高约96.0m。Ⅱ区滑坡体横向宽115 m,纵向长10~25 m。

滑坡灾害发展较快,自 6 月 21 日 16:00 至 24 日18:00滑坡位移837 mm,平均每日位移271.5 mm。自6月20日20:30至23日9:30铁轨最大位移达370 mm,平均每日位移约145.6 mm。随时可能产生更大规模的山体滑坡,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

2.2 滑坡变形破坏情况及成因分析

2.2.1 滑坡周界

1)滑坡前缘剪出口。该滑坡前缘有三道剪出口。第一道剪出口位于车站1道和2道铁轨之间,1 道铁轨明显隆起扭曲,向河侧位移20~50 cm,变形范围为K308+540—K308+600,长60 m,2 道铁轨变形相对较小。第二道剪出口位于2道和3道铁轨之间,6月23日3 道铁轨明显隆起扭曲,向河侧位移10~30 cm,变形范围为 K308+550—K308+600,长 50 m;6 月 25 日 3 道铁轨明显向河侧位移,铁轨扭曲成麻花状。6 月21 日至6 月26 日铁轨沉陷50 cm,向河侧累计水平位移1.1 m。第三道剪出口位于向河侧路堤路基面下3.5 m处,坡面出现溜坍,渗水量大。

2)滑坡后缘裂缝。该滑坡后缘有三道裂缝,裂缝总体走向NE30°~40°。第一道后缘裂缝高出路基面20~22 m,可见深度0.5~0.8 m,缝宽5~10 cm,裂缝走向NE30°。第二道后缘裂缝高出路基面28~30 m,裂缝长40 m,下错0.2 m,可见深度0.5~1.0 m,缝宽5~15 cm,裂缝走向NE40°。第三道后缘裂缝高出路基面40~45 m,裂缝长30 m,下错1.0 m,可见深度0.5~0.8 m,缝宽20~40 cm,裂缝走向NE35°。

3)滑坡侧界及其他裂缝。滑坡大里程端侧界裂缝位于K308+625附近,裸露的基岩崩落、掉块;K308+600 附近浆砌片石外鼓开裂。滑坡小里程端侧界裂缝位于龙江车站附近,K308+560、K308+540 处站台、栅栏、矮墙错断;K308+540 处站台混凝土面错断;K308+570处坡面吊沟开裂错位,坡脚边沟积水严重。

2.2.2 滑动面

该滑坡沿顺倾向结构面(120°~132°∠25°~40°)滑动,主滑面在全风化和强风化分界面处,滑动方向121°,主滑面倾角22°,滑面为折线型。

2.2.3 滑坡规模

根据滑坡的变形迹象及对滑动面的分析,滑动后刷方前滑面深约12.0 m,滑体体积为14.0 万m3。滑坡发生后,现场采取了刷方减载应急措施。刷方后滑面深约8.5 m,滑体体积为10.5 万m3,属中层中型滑坡。

2.2.4 滑坡成因分析

综合考虑滑坡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滑坡空间形态、滑坡规模、人类活动的扰动、气象气候等因素[2-3],判断该滑坡破坏模式为多道前缘剪出口、多道后缘裂缝、沿顺倾向结构面的滑动。由于边坡土体松动、坡体裂缝张开,地表雨水更易下渗并软化滑带土,使其力学强度大大降低,滑面可能会向深部发展,边坡极易整体滑动。以下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滑坡成因进行分析。

1)滑坡体内部致灾因素:①地质构造。边坡岩土体结构面倾向与边坡坡向一致,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地层岩性。边坡岩体为云母石英片岩,极易风化,岩性软弱,强度低。③地下水。滑坡区地下水补给充分,在地下水的长期浸润下风化后的云母石英片岩力学强度降低,促使滑坡发生。

2)外界诱发因素:①人类活动的扰动。滑坡路堑边坡为开挖原始山体形成,路堑长约240 m,高30~50 m,开挖时未对路堑边坡采取支挡加固和防护措施,致使路堑边坡长期遭受日晒雨淋,加速了岩体风化、裂隙张开,雨水渗入导致路堑边坡岩体强度降低,加上长期的列车行驶振动,破坏了岩体原有应力平衡。②气象气候因素。经受百年一遇暴雨时,大量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急剧升高,不仅软化了滑动面岩土体,而且增加了滑体静水和动水压力。

3 滑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滑坡发生时实测断面数据、滑坡空间形态分布、变形破坏程度、变形速率等情况,推演滑坡发生的各种可能滑动形式,反算单个或组合滑体在各滑动面的力学参数。通过多次模拟反算,结合滑坡勘察取样室内试验结果,确定滑面力学参数。

根据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系数进行计算。

3.1 指标反算

根据滑坡破坏形态、裂缝分布特征,刷方减载前滑坡稳定系数取0.9。通过试验得到岩土参数,见表1。

表1 牵引段和主滑段岩土参数

反算得到刷方前K308+547、K308+565、K308+585断面处原地形滑动带岩土内摩擦角分别为12.0°、12.3°、12.7°。不同断面处地面轮廓、滑面倾角、滑体大小不同。为确保工程安全,考虑最不利情况滑动带岩土内摩擦角取12.0°。

3.2 稳定性评价

经反演计算,滑坡Ⅰ区刷方后K308+547、K308+565、K308+585 断面处正常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1.06、1.04、1.01;暴雨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1.01、0.99、0.97。暴雨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小于1.00,因此判定Ⅰ区刷方后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同理计算,对滑坡Ⅱ区刷方后K308+643、K308+666、K308+697 断面处正常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均为1.11;暴雨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均为1.08。虽然暴雨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大于1.00,但小于1.15,因此判定Ⅱ区刷方后边坡也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Ⅰ区、Ⅱ区刷方后均需加固治理。

Si基谐振式光学微腔陀螺的核心敏感元件为一无源的微米级谐振腔,代替了光纤环结构,极大的减小了陀螺的体积,并提高了稳定性,在小型化、集成化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各国航天、国防等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是惯性导航技术微型化、集成化的关键器件[1-7]。

3.3 滑坡推力计算

根据反算结果和以往设计经验,稳定系数取1.20,计算得到暴雨工况下剩余水平下滑力,据其确定锚固工程所需抗滑力,见表2、表3。

表2 Ⅰ区剩余水平下滑力和锚固工程抗滑力计算结果 kN·m-1

表3 Ⅱ区剩余水平下滑力和锚固工程抗滑力计算结果 kN·m-1

4 滑坡治理

4.1 滑坡治理原则

①安全可靠。找准滑坡原因,分清主次,措施得当。②技术可行。选择在现有施工水平能够实现的方案。③经济合理。通过方案比选,选出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④治早治小。对局部变形先行加固,限制其发展。⑤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尽可能采用新型治理技术。⑥施工简便且干扰小。尽量不影响既有线的正常运行。

4.2 滑坡治理方案比选

基于对滑坡稳定性的分析,参考同类工程治理经验[4-5],充分考虑对滑坡已经部分采取刷方减载应急措施,结合滑坡治理原则,提出三种治理方案。方案Ⅰ:坡脚多排竖向钢花管注浆+坡面多排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锚固+坡体内设仰斜式排水孔。方案Ⅱ:边坡刷方减载+框架锚杆。方案Ⅲ:双排抗滑桩+框架锚杆。各方案优缺点对比见表4。综合考虑,确定采用方案Ⅰ。

表4 各方案优缺点对比

4.3 滑坡治理方案

1)Ⅰ区

①坡面采用12~15 排4φ15.2 预应力锚索框架,锚索长22.0~28.0 m,框架竖肋沿线路方向间距3.0 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0.5 m(厚)×0.6 m(宽),框架内采用三维网植草。②坡脚设3 排竖向钢花管注浆。钢花管采用φ89 厚4.5 mm 无缝钢管,长12.0 m,排距1.5 m,沿线路方向间距2.0 m。③由于河流长期冲刷和水位频繁升降,K308+510—K308+540 段靠河侧路堤可能坍塌,因此在该段设2排竖向钢花管注浆。钢花管采用φ89 厚4.5 mm 无缝钢管,长14.0 m,排距1.5 m,沿线路方向间距2.0 m。④在一级坡脚平面以上 2.0、5.0、13.0、25.0 m 处各设 1 排仰斜式排水孔,孔深22.0~32.0 m,仰孔向上翘5°,采用φ110 钻孔内塞φ80 软式透水管,沿线路方向间距3.0 m。⑤刷方后堑顶外5.0 m 处设一道截水天沟,截排堑顶雨水,各级平台设截水沟,坡脚设侧沟。

2)Ⅱ区

①从标高127.0 m 开始,坡面设4φ15.2 预应力锚索框架,锚索长22.0~26.0 m,框架竖肋沿线路方向间距3.0 m,框架竖肋截面尺寸为0.4 m(厚)×0.5 m(宽),横梁截面尺寸为0.2 m(厚)×0.5 m(宽),框架内喷草籽。②修复堑顶既有截水沟,同时在距既有水沟外10.0 m处新设一道截水沟。

4.4 滑坡监测

监测滑坡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监测期限为一年。监测频率:施工前1 次,施工期间5 次,竣工后1次。监测断面为K308+565、K308+697。

4.5 滑坡治理效果

通过多排竖向钢花管注浆“固脚”和多排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锚固“强腰”,快速控制了滑坡岩体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滑坡岩体的安全稳定性。仰斜式排水孔、截水沟等排水设施将岩土体内积水排出,并快速引排地表水,提高了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强度。

5 结语

综合考虑滑坡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滑坡致灾原因、破坏模式等,通过比较选择“坡脚多排竖向钢花管注浆+坡面多排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锚固+坡体内设仰斜式排水孔”的固脚强腰治理方案。

经综合治理后,经历多个雨季考验,滑坡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滑面坡脚滑动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用于弯管机的钢管自动上料装置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的土坡滑面确定与分析
考虑复合滑动边坡内部剪切约束机制的 刚体极限平衡方法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软土深基坑滑坡机制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
地震作用下基于严格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Big Little lies: No One Is Perfect
用于滑动部件的类金刚石碳覆膜特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