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班级人际关系比较

2022-04-07 08:11金美东汪海彬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亲同伴班级

金美东,汪海彬

(1.黄山学院教务处,安徽黄山 245041;2.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一、引言

父母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父母关爱的长期缺失不仅容易致使留守儿童极易产生诸如焦虑[1]、抑郁[2]、孤独感[3-4]等消极情绪,还容易滋生其他心理和行为问题[5],甚至影响其社会适应[6-7]。为此,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缺失的现实并提出积极对策,正如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大家庭要温暖留守儿童群体。社会大家庭的关爱的确给留守儿童带来一定的增益功能:社会支持不仅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8],还有助于其自我[9]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10]。Bronfenbrenner 的生态学观点认为微观系统环境对儿童的发展作用更大,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关爱的缺失,同伴关系是其最重要的微观系统环境,实证研究也的确发现良好同伴关系不仅可以缓冲外界不良因素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而且可以补偿家庭关爱缺失给这一群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金灿灿等人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可以缓冲社会不良环境对留守儿童群体的问题行为影响[11];赵景欣等人研究发现良好同伴关系不仅可以降低留守儿童群体的孤独感,而且可以减少他们在学校的违纪行为[12],尤其是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甚至社会适应,如研究者发现同伴依恋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13],友谊质量则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14]。不良的同伴关系则会加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研究者发现同伴欺凌可以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15]。可见,在亲子关系缺失的留守儿童群体中,同伴关系是其最为重要且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然而,以往研究留守儿童同伴关系时,仅简单比较了留守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16],未能深入考察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差异。为此,本研究拟深入考察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班级人际关系上的差异,从而为更好发挥同伴关系的增益功能提供启示。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对来自安徽省黄山市和滁州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三所进行整群调查,共发放120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4 份,其中519 名小学生、321 名初中生、184 名高中生;532 名男生、492 名女生。然后依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于留守儿童的界定,获得留守儿童310人(其中双亲均外出104 人、父亲外出153 人、母亲外出53 人)、普通儿童714 人。据此,将此次调查的儿童分为四类,即双亲外出留守儿童104人、父亲外出留守儿童153人、母亲外出留守儿童53人和普通儿童714人。

(二)研究工具

利用同伴提名法来测量班级人际关系。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写出最喜欢和最不喜欢与之交往的各三位班级同学的名字。计分时,首先计算每名同学的正提名频次(P)和负提名频次(N),然而转换为标准分数。其中,ZP作为同伴接纳的指标而ZN 作为同伴拒绝的指标,研究表明同伴提名法在留守儿童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2]。依据Coie等提出的“两维五组”模型[17],进一步计算社会偏好(SP=ZP-ZN)和社会影响(SI=ZP+ZN)得分,然后标准化后把同伴关系分成以下五种类型(见表1)。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25.0 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

三、结果

(一)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班级人际关系得分上的比较

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儿童在同伴接纳(ZP)(F(3,1023)=6.286,P<0.001)和同伴拒绝(ZN)(F(3,1023)=4.823,P=0.002)上的差异均显著(见表2)。事后多重比较结果发现(见表3),母亲外出和父亲外出儿童的ZP 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儿童(P<0.05),并且留守儿童的同伴接纳(ZP)得分均小于标准分数的均值0,而一般儿童的自我接纳(ZP)得分则大于标准分数的均值0。在ZP 得分上,母亲外出儿童得分最低,其次是父亲外出儿童,而一般儿童的得分最高;在ZN 得分上,结果发现母亲外出儿童的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儿童(P<0.05),并且双亲外出和母亲外出儿童的ZN 得分均大于标准分数的均值0,图1 更加直观的显示了不同类型儿童在ZP和同伴拒绝ZN上的差异。

表2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ZP和ZN得分的比较

表3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ZP和ZN得分的事后多重比较

图1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ZP和ZN得分的比较

(二)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班级人际类型上的比较

为进一步比较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班级人际关系,依据Coie等提出的“两维五组”模型[13]考察不同类型儿童的同伴关系类型差异。卡方检验结果发现(见表4),不同类型儿童在同伴关系类型上的差异显著(χ2(12)=35.976,P<0.001)。在受欢迎组中,普通儿童占所在类型人数的比例最高(9%),均高于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而母亲外出儿童的占比例最低(仅为5.7%);在被拒绝组中,母亲外出儿童的占比最高(32.1%),随后是双亲外出儿童(16.3%);在被忽视组中,父亲外出儿童占比最高(28.8%),随后是双亲外出儿童(26.9%);在有争议组中,普通儿童占比最高(9.5%),随后是父亲外出儿童(4.6%);在普通组中,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占比相当,但都均高于普通儿童。图2直观的显示了上述情况。

图2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班级人际类型上的比较

表4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班级人际类型上的比较

四、讨论与启示

以往研究已经较为系统考察了班级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亲子关系缺失的留守儿童的重要作用,发现积极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助于留守儿童更好的适应班级和社会,而不良的班级人际关系则会加剧其心理问题[11-16]。现状调查一致发现,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班级人际关系更差,包括班级同学对他们的接纳较少且更容易被同学忽视等[17]。本研究通过同伴提名法,从同伴关系得分和同伴关系类型两个方面比较了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与以往研究一致[17],此次调查结果也发现普通儿童在同伴接纳(ZP)得分上显著高于留守儿童,但在同伴拒绝(ZN)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留守儿童,并且依据Coie等提出的“两维五组”模型[18],结果仍然发现在受欢迎组上普通儿童在占其所在组的比例最高,但在受拒绝组上占其所在组比例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儿童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长期缺席,父母不仅无法身教,更没有时间来引导他们如何与同学更好的沟通与交流。此外,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阴影还可能造成他们相对自卑的心理,致使其与同伴交往的意愿下降,这些可能都是造成留守儿童班级人际关系不如普通儿童的原因。这启示我们要多关注留守儿童班级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的微观系统环境,充分发挥其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为深入比较不同留守儿童班级人际关系的差异,此次调查还考察了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班级人际关系差异,结果发现,在同伴关系得分上,三种类型留守儿童的同伴接纳得分均小于标准分数的均值0,并且母亲外出和父亲外出两种类型留守儿童的同伴接纳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双亲外出和母亲外出两种类型留守儿童的同伴拒绝得分均大于标准分数的均值,且母亲外出儿童的得分最高。在同伴关系类型上,母亲外出儿童在受欢迎组中占比例最低,但在被拒绝组中则占比最高;父亲外出儿童在被忽视组中占比最高,随后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普通儿童在有争议组中占比最高,随后是父亲外出的儿童;在普通组中,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占比相当。可见,不仅留守儿童群体的班级人际关系差于普通儿童,而且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班级人际还具有一定差异:母亲外出这一类型的留守儿童班级人际关系最差,不仅表现为最低的同伴接纳得分,还表现为最高的同伴拒绝得分;其次是父亲外出这一类型的留守儿童,其表现出较低的同伴接纳得分,并且在被忽视组中占比最多;第三是双亲外出这一类型的留守儿童,表现为较低的同伴接纳且在被忽视组中占比较高。尽管国内尚未深入考察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班级人际关系,但已有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自我接纳差异,结果发现母亲外出这一类型留守儿童的自我接纳得分最低[19]。这一结果与此次调查形成呼应,呼吁要尤其关注母亲外出这一类型的留守儿童,因为该类型留守儿童不仅自我接纳得分最低且同伴接纳也最低。究其原因,可以从以往研究发现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影响作用最大的结果[18]中得到启示,母亲参与儿童更多的成长和教育,与之互动的这种模式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可能将这个互动模式应用于同伴的交往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母亲的参与和教育,不仅导致其亲子关系不良,甚至还把这种不良互动模式应用于同伴交往中,致使其同伴交往也不良,由此产生不良的班级人际关系。这启示今后关爱留守儿童时,不仅要充分发掘良好班级人际关系在留守儿童成长的积极功能,还要在班级人际关系辅导时还需要依据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班级人际关系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且需要格外关注母亲外出这一类型的留守儿童。此外,在提升留守儿童班级的受欢迎程度训练中,需要解决母亲外出儿童被班级同学拒绝的问题、解决父亲外出儿童被班级同学忽视问题等。如此,才能更好发挥良好人际关系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中的缓冲和补偿功能。

猜你喜欢
双亲同伴班级
班级“四小怪”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班级英雄
蝶恋花·秋日忆双亲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举世无双
让老人重新动起来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