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横向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幼教师资教研能力的路径探索

2022-04-07 21:59张志祥赵炜霖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幼教高校教师幼儿教师

张志祥, 殷 娴, 孙 玲, 赵炜霖

(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2.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提出要推动教师积极主动反思[1]。课题研究是促进幼儿教师主动反思的重要路径之一。当前,幼儿园的研究课题多来源于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改革课题、教师专项课题等,主持人一般为幼儿园领导或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参与机会较少,因此普通教师很难获得教育研究全过程历练的机会和教研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师范类高校的横向课题主要是受幼儿园等单位委托进行的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科学研究及其他合作研究项目[2]。在此过程中,聚焦实践问题,可以以行动研究提升幼儿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助推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发展,同时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得以提升。基于此,课题组通过对横向课题合作中的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把握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现状并分析原因,探讨师范类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的内涵与特征,尝试就如何以横向课题助推幼教师资研究能力的发展提出具体措施,以期提升幼教师资群体的教研能力。

一、幼教师资教育研究现状调查分析

课题组根据幼教师资教育研究能力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自编《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要困惑调查问卷》,对无锡市横向课题合作幼儿园的132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横向课题合作幼儿园的5名青年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现存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探寻他们需要的专业支持。

(一)研究选题盲目宽泛,缺乏针对性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有价值、可操作、符合教师专业特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研究课题的选择需要有针对性,即要考虑到对幼儿园的实践价值,能够解决保教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9.73%的幼儿教师觉得申报课题时“难以聚焦研究主题”。 访谈中,C老师认为:“老师们选择课题时,通常会借助网络资源,在研究热点中寻找课题,但是这些课题是否真的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值得深思的。这些课题缺乏现实针对性,驾驭难度大,虽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实效性不强。其实应该踏实做好每日工作,将正在进行的班级活动或园部活动中的‘真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内容,而不是为了课题研究而‘临时抱佛脚’。”

(二)研究理论准备薄弱,缺乏支撑性

教育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训练,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诸多理论才能得出复杂教育情境中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调查中56.21%的幼儿教师表示“研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这与幼儿教师基本素质及课题申报样态密切相关。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的第一学历多为大专或本科,部分教师为非学前教育专业甚至是非师范专业,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完整。因此,幼儿园课题多由园领导和教科室专门人员负责申报,参与研究的普通教师对于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理论基础缺乏了解,几乎所有幼儿教师都觉得自己的研究需要理论指导。虽然幼儿园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有理论培训,但大多比较高深。如W老师所言:“大多数老师听不大懂,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做课题或写论文,希望有人能够针对老师提供的实践案例或教育故事进行提炼总结,带领老师获得学术方面的提升。”

(三)研究设计随意模糊,缺乏科学性

无论是量化研究还是质化研究,都有其特定的方法论基础,必须遵循一定的研究范式,即在研究中共同使用的一套基本范畴或概念体系以及阐明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教育研究独特的方法体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研究准备、收集和整理分析资料、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系列方法。调查中43.95%的幼儿教师表示“不知道如何使用某些新的研究方法”。X老师原先的专业为视觉传达设计,在9年的幼教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她表示在研究过程中还是会从美术角度架构研究思路和框架,苦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支撑不足,对马赛克研究法、课程故事的撰写要求都不太了解,特别希望高校老师能够指导自己增加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研究实施经常中断,缺乏持续性

教育研究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持续、系统探究的过程。调查发现,73.24%的幼儿教师在教育研究中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研究经常中断或者处于停滞状态。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这与工作任务繁重、缺乏专业支持、本人意愿不强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是日常工作烦琐导致课题研究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如Z老师所言:“日常带班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没有办法延续性地进行课题研究。”二是研究遇到困难、缺乏专业支持导致研究搁置。C老师认为:“刚开始选题过于宽泛,后期操作过程中难以聚焦,或者面对某个难点无法立刻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就只能放弃。还有一次做关于节气类的课题,过了这个节气,开展的活动和进行的研究就停滞不前了。”三是老师参与意愿不强导致研究中断或停滞。L老师认为:“研究这件事情,如果有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写毕业论文,那就会坚持。但如果没有目标,大家就不会去进行持续研究。”

(五)研究结果凝练困难,缺乏逻辑性

调查结果显示,62.40%的幼儿教师觉得自己“不善于归纳和凝练研究结论”,困惑程度仅次于“研究经常中断或停滞”。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多使用经验研究法,即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的新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将日常工作中积累的若干案例总结提炼为一篇学术论文。但是在研究过程中,L老师发现:“前期积累的案例资料比较单一,不足以支撑研究论文的撰写;多个案例中的一些内容不知道如何提炼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对于论文的基本规范和格式,很多老师也不清楚,所以提笔的时候比较犹豫。”事实上,对于教育经验的推论,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前提和明确的研究目的,同时需要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基于若干具体的个别事实,概括归纳出普遍的结论。

二、以横向课题研究提升幼教师资教研能力的基本特点

以横向课题研究提升幼教师资教研能力是指师范类高校组建以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团队,接受幼儿园或区域教师发展中心的委托,以团队教师的自身学术积累、教育研究经验为基础,与幼儿教师一起就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各类实践问题展开持续探索,同时全程指导幼儿教师在横向课题研究各阶段中获得系统化实务型研究训练,推介相关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从而助推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3]。与纵向课题相比,这类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的横向课题(以下简称“校—园合作横向课题”)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工作情境性和平等协作性。

(一)以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

校—园合作横向课题源于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方向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程开发与建设、幼儿行为观察分析、园所环境创设、师幼互动质量、融合教育实施等,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总结规律,而在于让高校教师与幼儿教师建立“学习与研究共同体”,支持幼儿教师运用自身的力量系统地、科学地研究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高校教师的优势在于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积累,而幼儿教师虽然通过培训也能学到很多新的理论,但难以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直接解决实践问题,其间必须经历一个“启蒙过程”,以使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情境有深度的理解,这样才能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以横向课题为依托,高校教师和幼儿教师作为“学习与研究共同体”中的平等成员可以共同参与研究过程。高校教师对相关专业理论进行现场解说,为幼儿教师答疑解惑,帮助幼儿教师完成实践启蒙;幼儿教师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行动,从而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实践问题,甚至完成对原有教育理论的充实、完善和超越。

(二)以工作情境为研究场域

校—园合作横向课题是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幼儿园这个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的研究,其研究场域既不在实验室,也不在图书馆,而在幼儿教师实际的工作情境中。每一个教育现象都是在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发生的,要想理解某一教育现象,就必须把它放到丰富、复杂、流动的社会文化情境中进行考察。因此,高校教师需要每周定期到幼儿园,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进行长期、持续的观察,与幼儿教师一起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所处的物质与精神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影响,才能真正明晰幼儿教师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知觉规则,从而给予他们更适切的专业支持。例如,马赛克方法是当前常用的理解儿童的系列方法,高校教师在向幼儿教师介绍这种方法后,只有和幼儿教师一起投入实际研究中,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这类方法的实操要点,从而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三)构建平等协作的研究关系

面对日趋复杂的教育问题,高校教师和幼儿教师一样无法给出完美答案。因此,在校—园合作横向课题研究中,高校教师需要摒弃专家身份,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现场,关注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与幼儿教师形成“学习与研究共同体”,构建平等协作的研究关系,彼此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理解、吸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厘清甚至重塑自己的观点,以此推进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例如,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动”项目的“谈话活动”主题研究中,幼儿教师对“日常的谈话活动与语言领域的谈话活动有什么异同”“游戏活动环节谈话活动的组织”两个焦点问题感到困惑,高校教师与幼儿教师从相关理论与实际案例的不同视角对此展开深入研讨,双方在思想的碰撞和交融中深化了对幼儿园谈话活动性质与组织方式的认识。

三、以横向课题研究提升幼教师资教研能力的实施路径

幼儿教师不仅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也应该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教师劳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教育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关注、探索以往没有被注意到的教育现象的某些方面,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看法与感受,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增强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成为教师攀登教育高峰的重要阶梯。

(一)以经验反思和专题研讨提升幼教师资的问题定向能力

教育研究课题通常来源于教育实践。许多教育家正是通过对个人教育实践经验的反思,形成对教育实践中关键问题的认识,并以此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实际上,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在自身工作情境中感受到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这些日常问题能否成为科学问题,是否值得持续、系统地探索,许多幼儿教师是无法把握的。对此,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园保教活动、参加幼儿园教研活动、阅读课程故事与教育案例等途径了解幼儿教师的已有经验,以问卷调查、焦点访谈等方式帮助幼儿教师梳理出共性的关键经验和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和幼儿教师一起进行专题研讨,从研究的必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等角度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进一步筛选和优化,尤其是要聚焦研究问题,明确课题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使研究变得具体可操作。例如,某幼儿园秉承“给孩子无限的发展可能”的办园理念,试图基于儿童立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进行系统研究,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但比较宽泛且创新性不强。校—园双方教师多次研讨后,将问题聚焦为“幼儿多元表达与大美育环境创设的互构研究”,既凸显了对幼儿多元表达的关注,符合幼儿园的研究兴趣,又将重点聚焦于儿童与环境的互构,提高了创新性与可操作性。

(二)以专题讲座和读书沙龙提升幼教师资的文献查阅能力

查阅文献是教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在研究过程的前期进行,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确定研究课题,明晰本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获得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启发。幼儿教师大多未受过专业的文献检索与综述训练,文献检索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高校教师需要针对幼儿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系统指导,尤其要指明文献筛选的标准,指导幼儿教师如何在文献综述中将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相关重要信息交代清楚。学习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理论是贯穿教育研究始终的活动,专业阅读既是课题研究的需要,更是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学术专著本身比较抽象,高校教师还需要为幼儿教师做一些导读和辅导工作。例如,在向幼儿教师推介《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这本书前,高校教师可以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对马赛克方法进行整体介绍,指导横向课题团队集体阅读,并鼓励幼儿教师将书中的观察、儿童访谈、绘画、儿童拍照等方法应用于游戏空间改造与班本课程建设[4]。两个月后,幼儿园可以举办“共读马赛克方法,多角度倾听幼儿”的主题沙龙活动,让幼儿教师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请高校教师答疑解惑,同时就研究案例一起探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以实践锻炼和课题论证提升幼教师资的研究设计能力

研究设计是在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制定的关于整个研究工作的方案,回答的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等问题。一个好的研究方案需要对研究的背景与价值、核心概念、目标与内容、方法与过程、创新点与预期成果进行清晰的描述。针对幼儿教师研究设计能力薄弱、核心概念界定随意、研究技术路线不清晰等现状,幼儿园需要多给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通过专家教师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新教师的方式引导更多教师全程参与到课题设计过程中,在实战中提升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设计能力;高校教师则可以重点指导幼儿教师界定核心概念,帮助他们从课题中提取出关键词,同时把各种文献中的概念界定梳理出来,通过分析、综合,得出一个适合于该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概念清楚后,后面的整个研究思路也就会比较顺畅。此外,课题论证也是提升幼儿教师研究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课题论证环节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环境,外聘专家、高校教师和幼儿教师一起对核心概念界定、课题目标设定、研究方法选择再次进行审议,以确保课题的研究价值与效益,而幼儿教师也能对课题研究的学术规范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以任务分解和制度支持提升幼教师资的资料收集能力

收集与整理资料是教育研究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但又经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它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设计,运用既定的方法和手段,持续地、全面地收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事实性资料,在幼儿园教育研究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儿童访谈的录音与文字记录、儿童绘画、家长的观点、教师的观点与反思等。资料的收集与项目的推进是同时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幼儿教师经常会因为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而忽视这些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导致资料缺失;二是幼儿教师在收集资料时会不自觉地偏向于成人视角,忽视了幼儿本身的活动感受与评价;三是幼儿教师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不够规范,例如在与幼儿进行访谈过程中未能考虑到幼儿对访谈问题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导致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准确。对此,高校教师可以和幼儿教师一起列出资料收集的任务清单,方便幼儿教师根据清单收集并分类整理相关资料。横向课题研究团队还可以制定分享研讨制度,定期对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资料予以保存,并及时补充不完整的资料。

(五)以范例推荐和个别指导提升幼教师资的成果表达能力

研究成果表达是教育研究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研究过程的总结与反思,是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开放多元的,研究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以体现自身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通过学习故事、课程故事、教育案例等方式进行成果表达,通过叙事来体现自身的行动研究能力。无论是哪种成果呈现方式,都建立在对前期资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会受到研究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学术功底和批判性思维等的制约。针对幼儿教师成果表达勇气和信心不足的问题,高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课程故事范例,分析其行文格式、语言表达以及内在逻辑,以供幼儿教师学习借鉴。在幼儿教师完成初稿撰写后,高校教师可以面对面进行个别指导,了解幼儿教师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真实想法,助力其凝练出具有独特性的理论成果,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猜你喜欢
幼教高校教师幼儿教师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