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研究

2022-04-08 03:39李付涛卢业才
医学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良性直肠癌血浆

李付涛,卢业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胃肠外科,安徽 巢湖 23800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在2021年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排位中,CRC 在所有癌症中的发病率排在第3 位,死亡率排在第2 位[1]。通过早期筛查出高危人群和肿瘤初期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二级预防”措施是目前降低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关键手段[2]。结肠镜检查目前被公认为是CRC 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其侵袭性、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昂贵费用的倾向,限制其作为CRC 患者临床检查的基础选择。研究表明[2-5],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纤维蛋白原在炎症反应与肿瘤转移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前白蛋白(pAlb)是相较于白蛋白(Alb)而言,反映人体营养状况更敏感的指标。术前血浆Fib 与pAlb的比值(FPR,Fib/pAlb)可以反映肿瘤患者早期炎症和营养状态,对肿瘤的诊断具有积极作用。已有文献报道[6-8],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Neu)与淋巴细胞(Lym)比值NLR 在胃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相关。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8 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06 例和健康体检者106 名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浆FPR 和NLR 对CRC 患者的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胃肠外科收治结直肠癌的患者208 例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结肠镜检查病理结果确诊结直肠癌;②首次确诊且未接受治疗;③临床检查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慢性疾史或免疫系统病史;②接受过肿瘤新辅助治疗;③入院时或入院后发生感染者。研究组208 例患者中男135 例,女73 例;年龄40~92 岁,平均年龄(66.91±9.06)岁;结肠癌101 例,直肠癌107 例;根据国际肿瘤TNM 分期[9]Ⅰ期29 例,Ⅱ期75 例,Ⅲ期84 例,Ⅳ期20 例。同期收集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结直肠镜检结果为良性的患者106 例为良性对照组,其中男70 例,女36 例;年龄38~82 岁,平均年龄(65.66±9.12)岁;健康对照组为2018年12月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体检的健康人员106 名,其中男74 例,女32 例;年龄35~95 岁,平均年龄(64.79±11.19)岁。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审批,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研究组和良性对照组均于结肠镜检查前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健康对照组为体检时空腹静脉血送检。收集患者血液指标,包括Fib、pAlb、Neu、Lym、CEA、CA19-9 值,计算出FPR=Fib/pAlb、NLR=Neu/Lym 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检验进行评估参数正态性,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的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呈偏态分布的采用[M(P25,P75)]表示;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三组间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来确定这些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直肠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危险因素。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指标比较 研究组FPR、NLR 高于良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良性对照组CEA、CA19-9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指标比较[M(P25,P75)]

2.2 血浆FPR、NLR、CEA、CA19-9 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ROC 曲线分析显示,在鉴别结直肠癌和良性疾病对照方面,FPR 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其AUC 为0.808;NLR、CEA、CA19-9的AUC 分别为0.676、0.768、0.756。

图1 血浆FPR、NLR、CEA、CA19-9 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ROC 图

2.3 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良性疾病鉴别诊断的风险因素分析 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血浆FPR、NLR 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良性疾病鉴别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炎症通过癌基因突变,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加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风险[10]。癌症固有或由癌症引发的炎症通过炎性细胞的募集和激活,可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适宜环境,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或促进恶性进展[11]。恶性肿瘤组织被机体免疫功能破坏过程中,会释放产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常伴有机体止血、凝血机制改变,导致机体出血或血栓形成[12]。肿瘤生长过程直接引起的止血激活、或促炎因子间接引起、或由纤维蛋白溶解障碍都会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Fib 是由肝脏生成的具有凝血作用的糖蛋白,能加强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内皮细胞的黏附,强化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迁移能力[13,14];pAlb 是反映癌症患者营养状况早期变化的指标。FPR 作为研究肿瘤的临床生物标记物,并不是指癌症患者都同时存在Fib 增多和pAlb 缺乏的问题,可能仅有Fib 增多或pAlb 缺乏。本次研究使用比率指数FPR 能更好的反映pAlb 和Fib的水平。已有文献报道FPR 与肝癌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即FPR 浓度越高,其预后越差[15-17]。中性粒细胞通过参与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和T 细胞反应来抑制免疫系统的杀伤和促进肿瘤的生长[18]。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肿瘤组织免疫微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外周血NLR 升高是全身炎症反应的一个指标,已被认为是各种癌症的不良预后因素[19-21]。

本研究评估了血浆FPR 和NLR 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研究组FPR、NLR 高于良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良性对照组CEA、CA19-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FPR、NLR、CEA 和CA19-9的诊断效率,血浆FPR 对诊断结直肠癌与良性疾病诊断效率更高,表明术前FPR的检测对诊断结直肠癌有显著价值。二元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FPR 和NLR 是鉴别结直肠癌与结肠直肠良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由于肿瘤与机体炎症和营养不良之间的关联,研究FPR 和NLR 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pAlb 和Fib 以及炎症细胞为多数肿瘤患者的入院常规检测,费用的低廉和且具有可重复性。使用FPR 和NLR 作为结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潜力。但本研究为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且当前研究中的样本量很小,因此结果还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来验证。

猜你喜欢
良性直肠癌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