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04-08 03:39
医学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椎管骨科麻醉

刘 颖

(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451)

老年人是骨科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其机体的特殊性,手术麻醉耐受性较差,加之大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手术麻醉要求较高[1,2]。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确保术后良好预后的必要条件。相关研究显示[3],不同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不同,且会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产生不同影响,特别是老年患者术后容易产生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不良预后。而目前,临床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无统一标准,如何科学、合理选择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4,5]。本研究结合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行骨科手术的72 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滨海新区中医医院行骨科手术的72 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59~83 岁,平均年龄(66.18±2.43)岁;骨折类型:跟骨骨折13 例,股骨颈骨折10 例,胫腓骨骨折4 例,半髋关节置管术9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61~85 岁,平均年龄(65.98±3.03)岁;骨折类型:跟骨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11 例,胫腓骨骨折3 例,半髋关节置管术8 例。两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骨科手术患者,年龄>55 岁;②均无手术禁忌证[6];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存在认知及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全身麻醉:1.5 mg/kg 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规格:10 ml∶0.1 g)+0.1 mg/kg 维库溴铵(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81,规格:4 mg)+3 μg/kg 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规格:1 mg)+0.05 mg/kg 咪唑安定(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71102,规格:1 mg)进行静脉注射,通过麻醉剂通气,潮气量控制在8~10 ml、氧流量1 L/min,呼吸比为1∶2,依据患者的麻醉深度调整麻醉药物浓度[7]。

1.3.2 观察组 采用椎管内麻醉: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硬膜外穿刺位置选择L3~4椎间隙,注入1.5 ml的5%布比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42,规格:5 ml∶37.5 mg),依据麻醉深度可加注0.25%利多卡因进行麻醉。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指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认知功能评分、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低血压、精神错乱、认知障碍)发生情况。认知功能评分[8,9]: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包括定向力、即刻记忆、地点定向力、延迟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视空间、语言7 个维度,共30 个条目,答对为1 分,错误或不知为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指标比较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指标比较(±s,min)

表1 两组麻醉指标比较(±s,min)

2.2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6、24 h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老年人群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趋于严重化,骨折发生率不断上升[10]。而手术是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手段[11]。但由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其机体机能相对较差,手术后会使人体中枢系统神经递质和受体出现调节异常状态,易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以及抽象思维等认知功能障碍[12,13]。因此,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对改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4-16]。目前,关于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相关研究较多,但关于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存在差异[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全身麻醉比较,椎管内麻醉起效时间短,可缩短术后苏醒、睁眼、语言陈述时间,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该结论与陈炎春等[19]研究相似。观察组术后1、6、24 h 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蔡立松等[2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椎管内麻醉所应用的麻醉药量较少,且通过椎管腔隙注药,可实现神经阻断,对神经功能影响小,从而减少了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幅度。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椎管麻醉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椎管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分析认为该麻醉方式属于局麻,可减少对神经的阻滞损伤,一定程度避免神经系统的改变,为良好的预后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且麻醉起效和术后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椎管骨科麻醉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