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

2022-04-08 03:39
医学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性化栓塞疼痛

青 莎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400)

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高血压脑出血[1,2]。该病具有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特点[3]。目前,血管内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4]。但是患者不良情绪、依从性不佳等均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5]。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患者的感受为依据开展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6]。但是人性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仍需要临床进行深入的研究[7]。本研究结合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58 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天津市北辰区中医院诊治的58 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4 例;年龄46~64 岁;平均年龄(56.34±4.29)岁。观察组男17 例,女12 例;年龄48~65 岁;平均年龄(56.70±3.78)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8];②经颅脑CT、MRI 或血管造影确诊[9];③符合血管内栓塞术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①常规开展健康宣教,主要包括手术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②遵医嘱:严格执行医嘱,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后护理治疗;③做好术后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以及饮食指导;④针对患者的消极情绪,给予针对性疏导。

1.3.2 观察组 应用人性化护理:①术前:○a 心理护理:术前进行床旁访视,询问患者的疑问,耐心给予解答。同时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感受到温暖,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度;○b 环境护理:调节病房温湿度,保持温度25 ℃,湿度55%。同时术前1 天带领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陌生、恐惧等心理;○c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并给予鼓励,使其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减轻术中不良应激反应;②术中护理:○a 进入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予鼓励和安抚,告知身心放松的重要性,同时调整手术室合适的温湿度,指导患者摆放合适的手术体位。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以患者的舒适为摆放标准;○b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自主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积极配合解决。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造影剂反应,并积极配合主刀医生;③术后护理:○a 术后告知家属缓解疼痛的按摩方法,即进行全身肌肉放松按摩,20 min/次,2 次/d;○b 穿刺部位进行24 h的局部制动和12 h 加压包扎,以防止再出血的发生;○c 术后6 h 抬高床头,以防止颅内静脉回流,预防脑积水的发生。如果发生及时给予脱水药物;○d 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失语、偏瘫、头痛等表现,如果突发语言障碍、肢体麻醉等表现,临床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严格遵循医嘱治疗和护理;○e 每天主动询问患者的主管感受、情绪,并积极进行解决和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最大化发挥人性化护理的优势。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1 疼痛评分[10]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依据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评分为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度越大。

1.4.2 生活质量评分[11]采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心理健康(80 分)、社会功能(60 分)、物质生活(80 分)、活力(70 分)、情感职能(80 分)、生理功能(8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3 护理满意度[12]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90 分以上为满意,60~90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分为100 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s),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住院、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s,d)

表1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s,d)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01±1.02)分,低于对照组的(5.12±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2,P=0.028)。

2.3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观察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活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s,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尤其是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导致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紊乱,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3,14]。同时术后情绪不稳定,也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良好预后形成[15]。因此,围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必要条件[16]。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生理、心理方面干预,可最大化满足患者的需求[17]。但是关于人性化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术期相关研究结论尚未统一[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住院、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该结论与刘丽梅等[19]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分析认为人性化护理从患者角度出发,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恢复,从而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同时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该护理模式降低患者疼痛度,为术后恢复奠定良好基础。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的疼痛刺激,从而促进术后良好恢复。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不良情绪,避免焦虑、抑郁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可促进患者生活中质量的改善[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最大化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效规避了产后恢复不良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护理模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

猜你喜欢
人性化栓塞疼痛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疼痛不简单
人性化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