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在肝肾阴虚证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4-08 10:25司徒双苗梁荣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钩藤天麻肝肾

司徒双苗 梁荣华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529000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退变及其继发的病理变化导致周围组织结构受累,引起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期不当的工作姿势导致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眩晕”领域,多与肝肾不足、阴阳失衡、阴不制阳,致风火之气上冲,风阳上扰有关,可见肝肾阴虚证是颈椎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西药治疗颈椎病多以改善脑血液循环,镇静止痛为主,但存在治疗有效率不高,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等问题[2]。中医治疗颈椎病历史悠久,方式较多,在中药汤剂方面先后涌现了半夏白术天麻汤、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天麻钩藤饮等经典方剂[3-5],但各类方剂对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天麻钩藤饮有平肝熄风效用,在肝肾阴虚证颈椎病治疗中有独特的效果。本文旨在分析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在肝肾阴虚证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中医内科接收的肝肾阴虚证颈椎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94±8.18)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病程(3.14±0.69)年;临床分型:神经根型 15例,脊髓型11例,交感型9例,椎动脉型8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5.60±8.64)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3.30±0.75)年;临床分型:神经根型 17例,脊髓型12例,交感型8例,椎动脉型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分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项痹(颈椎病)》[6]中关于颈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与标准》关于肝肾阴虚证的中医证型;(3)年龄18~75岁。排除标准:(1)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官病变;(2)伴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3)颈椎滑脱、颈椎结核及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4)妊娠、哺乳期妇女;(5)神经系统疾病或及精神异常;(6)治疗相关药物过敏者;(7)正参与其他类型治疗者;(8)依从性差。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mg/粒)口服治疗,1次/d,1粒/次,连续治疗21d。研究组采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天麻15g、 钩藤15g、石决明10g、川牛膝15g、 杜仲15g、 夜交藤9g、 生地黄12g、 桑叶9g、 菊花9g、 黄芩9g。伴恶心呕吐加竹茹10g;伴头晕目眩加生龙骨20g、生牡蛎20g;伴颈背疼痛、僵硬加姜黄10g、乳香10g;伴视物模糊加黄连15g。取水300ml煎煮2次,每次煎煮后留汁100~150ml,2次留汁混合均匀后分2次温服,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21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4.1 疗效: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治疗后颈部与肢体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颈部与肢体症状明显减轻,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颈部及肢体症状与有所缓解,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颈部及肢体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功能无缓解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中医证候评分:参考《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7],根据肝肾阴虚证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设定主次症评分标准。主症:眩晕、颈背疼痛、四肢无力共3项;次症: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面红目赤、视物模糊共8项。主次症均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主症分别对应0分、2分、4分、6分;次症对应0分、1分、2分、3分。得分越高代表临床症状越严重。

1.4.3 颈部疼痛与颈部关节运动范围:(1)疼痛状况采用颈痛量表(NPQ)[8]评价。NPQ量表包含9个日常生活评价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症状从轻至重分别对应0~4分,NPQ量表总分为0~36分,得分越高提示颈部疼痛感越严重。(2)颈部关节运动范围。颈部屈曲运动范围:取患者端坐位,双手置于膝上,背挺直,肩部放松,测量轴心为外耳道中点,通用量角器固定臂平行地板,移动臂平行鼻子下缘所成直线,嘱患者主动颈前屈及颈后伸,分别读取量角器所成角度,两者相加为颈部屈曲运动范围。颈部旋转运动范围:体位与前一致,水平面测量,测量轴心为头顶中心点,固定臂平行于两肩峰连线,并指向测试侧;通用量角器移动壁指向鼻尖,嘱患者颈部向左及向右旋转,分别读取量角器所成角度,两者相加为颈部旋转运动范围。

1.4.4 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皮疹、失眠、精神不振、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

2 结果

2.1 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后研究组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2.3 NQP评分及颈部关节运动范围 治疗后研究组的NPQ评分低于对照组,颈部屈曲运动范围、颈部旋转运动范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NQP及ROM评分比较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疹、失眠、精神不振及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未见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明显变化。

3 讨论

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是指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等引发的颈部软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在压迫或刺激下,导致的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中医认为颈椎病为“痹症”“眩晕”范畴,《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知该病与肝脏的关联密切。肝肾阴虚证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以头晕目眩、耳鸣、烦躁、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细数为主,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证颈椎病多由于肝肾失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继而诱发上扰清窍,导致眩晕、疼痛等临床症状,治疗当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养心安神为主。

盐酸氟桂利嗪是钙离子通道选择性抑制剂,有增加脑部血供,缓解动脉痉挛的功效,是治疗颈椎病的常见西药,但疗效并不满意,文献报道其治疗有效率为77.5%[9]。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功效。方中天麻、钩藤为君药,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石决明性寒味咸平,与天麻、钩藤合用可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为臣药,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的作用; 杜仲、 夜交藤善走经络,有补益肝肾、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 生地黄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配伍桑叶、菊花、 黄芩有清肝明目、清热泻火、止眩助眠、缓解头痛的效用,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平肝熄风、通经活络、清热泻火、止眩止痛的功效。伴恶心呕吐加竹茹,可清热化痰、除烦宁心、排痰止呕;伴头晕目眩加生龙骨、生牡蛎,有收敛镇静、潜阳安神、强肝解毒的功效;伴颈背疼痛、僵硬加姜黄与乳香,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作用;伴视物模糊加黄连,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继而缓解眼红目赤症状。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在肝肾阴虚证颈椎病的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功能。本文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说明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在肝肾阴虚证颈椎病可更好缓解与抑制眩晕、颈背疼痛、四肢无力、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失眠多梦等症状。颈部疼痛与颈部活动受限是颈椎病的典型特征,颈部疼痛可导致颈部活动范围受限,进而导致颈部血运不足,加重颈部疼痛,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刘胜等[10]的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的颈部前驱、后伸、左屈、右屈活动范围越大,患者的疼痛水平越低,临床症状越轻微。本文结果发现,治疗后研究组的N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颈部屈曲运动范围、颈部旋转运动范围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提示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肝肾阴虚证颈椎病治疗,可更好地缓解颈部疼痛状况,提升日常生活功能,并增加颈部活动范围,且安全性良好,肝肾代谢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可明显改善肝肾阴虚证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肢体症状及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颈部活动范围,且药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钩藤天麻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两腿一分补肝肾
“剑河钩藤”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