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质量分析

2022-04-09 17:01李志学齐梓钧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5期
关键词:销售模式应收账款

李志学 齐梓钧

【摘要】随着人口结构的调整,婴孩消费品市场前景广阔,贝因美作为一家母婴生态圈的核心企业,近年来“戴帽”又“摘帽”,利润水平较低,甚至亏损,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文章以贝因美2016—2020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利润质量在可靠性、稳健性、持续性三方面的表现及问题,并相应提出:优化渠道管控,建设渠道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改善升级销售模式;重整应收账款管理,设计合理授信额度的建议,以期对贝因美及同行企业给予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利润质量;渠道管理;销售模式;应收账款

【中图分类号】F425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于2021年月5月31日全面开放三孩政策,婴童食品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但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外资奶粉一直备受青睐,国内品牌仅有贝因美、飞鹤和伊利等与之抗衡,竞争十分激烈。贝因美作为曾经的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佼佼者,近几年跌宕起伏的利润变化值得引起关注。本文根据企业预警通(APP)所提供的贝因美年度报告数据,并进行相关整理及计算,对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因美)2016—2020年的利润质量进行分析,以期给企业和行业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企业简介

1992年贝因美在杭州创立,1999年成立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并抓住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未被卷入的契机,成为行业巨头。2011年4月12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创始人谢宏在上市未满三月便辞去董事长职务,此后便频换管理层。2013年贝因美以营业收入61.17亿元的傲人成绩夺得国产奶粉冠军宝座,但自2014年开始奶粉销售量同比锐减14.5%,净利润仅有0.7亿元,下降90.5%,同年12月,开始核销挂账追收无果的应收账款达703万元。截至2015年底,贝因美应收账款授信额度高至13.63亿元,营业收入下降,扣除政府补助后的净利润为-0.19亿元。2016年、2017年连年亏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戴上ST的“帽子”,股票简称“*ST贝因美”,2018年公司创始人谢宏重新掌舵,通过资产变卖等方式成功“摘帽”,但此后仍未止住亏损的势头。2019年10月14日,公司更名为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包含婴幼儿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主打产品有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米粉和其他辅食及营养品,比如成功妈咪系列、爱加系列、可睿欣等。公司拥有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独立体系,可自主完成其经营活动。销售的渠道多为经销商、电子商务和直供客户,传统的区域代理销售模式依然表现不俗,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目前重点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业务模式,来促进销售渠道的健全完善。

二、利润质量分析

利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质量则是利润自身价值的体现,包含利润的结构、利润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性,体现会计利润与真实利润的匹配度[1]、现金的可支配性、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战略实施效果等。对企业利润质量的研究将有助于企业不断优化业务、资本等各方面的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将贝因美与同行翘楚伊利股份、拥有相似发展历程的三元股份在利润质量可靠性、稳健性、持续性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贝因美利润质量问题所在,并结合其运营情况,找出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

(一)利润质量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是利润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基础,只有真实可靠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贝因美利润来源结构和与其同行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对比剖析,以此评价贝因美利润质量可靠性。

经营利润是生产销售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利润表分析的核心[2],经营利润是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利润总额比重较大。从表1可知,贝因美从2016年起经营利润均为负,即使加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也难以弥补经营带来的巨亏,2018年是特殊之年,公司为保级摘帽,变卖房产等资产、出售股权、获得大量政府补助款,成功变负为正,但2019年主营业务依旧乏力,继续亏损。在利润来源结构方面,贝因美业绩表现不佳,未来发展之路有些漫长。

由表2发现,三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扩张速度越慢,利润增长越差[3]。贝因美除2019年外,其余年份增长率都为负,说明营业收入不断减少,利润源于营业收入部分的可靠质量没增加,伊利股份和三元股份营业收入只是增长速度放缓。深究其原因,主要是贝因美自2016年卷入假奶粉事件后元气大伤,渠道管理较差。在盲目扩大销售渠道,经销商数量增加的同时,地方时有发生窜货,行业巨头们和外资乳业又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争夺,贝因美库存大量激增。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反映利润源于自有资本的质量。贝因美只有2018年实现净资产收益率2.26%为正值,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公司几乎一直处于亏损。伊利股份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在23%以上,三元股份较为稳定,波动相对较小。

可见贝因美利润质量在可靠性方面表现不佳,经营利润一直为负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20年缩水至2015年(453 381.61万元)的58.78%,产品动销慢,库存增加的同时成本随之上升,2016—2020年仅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分别高达62.13%、56.56%、39.95%、39.6%、40.87%,2020年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26%,虽有下降势头,但高额的成本费用却未带来正向反馈,这是采用高毛利率、高销售费用的销售政策所致[4]。2017年9月,贝因美为提高业绩开始实施“总承销商模式”,进行渠道变革,市场投入较高,却无法避免渠道体系建设所需资金,一定程度上影响利润的实现,近五年经营利润依靠投资收益、政府补助等也难以保证利润总额为正,与此同时,经销商渠道管理变得有些失控,主要在价格管控、存货管理两方面[5]。同行的伊利股份营业收入一路攀升,2020年增长约84.45亿元,三元股份营业收入仅在2020年出现下滑。面临同行发展迅猛态势的同时,由于2019—2020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贝因美又卷入了国内奶粉市场价格战,同款产品价格不一,市场占有份额减少,2020年净利润约为-3.24亿元,同比三元股份约为2 205.69万元。在县级客户较为密集,易导致窜货,渠道商见贝因美未作出有效应对,主营产品也缺少吸客能力,可能减弱反馈动机,造成双方沟通信息极不对称,如旗下全资电商项目“妈妈购”于2020年10月媒体曝出该项目疑涉嫌传销。因此貝因美对市场环境变化失去先机,未及时调整战略方向,营业收入难以实现增长,无法保障利润质量的可靠性。

(二)利润质量稳健性分析

稳健性反映利润质量的高低,企业只有拥有稳定健康的财务基础、能转化为现金流的利润才是高质量的利润。本文通过现金收入比率、利润现金保障倍数两个指标来评判贝因美利润质量稳健性的表现(见表3)。

现金收入比率从现金收入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的利润质量,有效避免了应收账款可能的风险给公司收入带来负面影响。贝因美该比率近五年均大于1,2016年开始下降,2020年略有上升趋势,说明贝因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带给企业一定的现金保障。目前贝因美采取的是总承销模式加包销模式,销售渠道以经销商、总承销商、直供客户和电子商务为主,但电商部分发力不足,在2020年收入中仅占14.44%,说明公司营销渠道变革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伊利股份的现金收入比率波动不大,较为平稳,三元股份整体不断上升,均表现良好。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剔除非现金利润的影响,呈现出现金利润占公司利润百分比的情况,用于测量公司现金流量保障所获得利润多少的能力,更加真实反映公司的利润质量。2016—2020年伊利股份利润现金保障倍数较为稳定,三元股份起伏变化较大,贝因美2016-2019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均为负值,故该指标小于零,实际表现出贝因美亏损情况较为严重,除上述成本费用较高外,计提了大额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贝因美2020年的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高达1.09亿元,三元股份为12.11万元,两者差距明显,主要是贝因美前期销售政策大多向经销商压货,双方关系紧张,不利于产品促销,传统销售模式比重较大。同时,贝因美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宽松,回款时间较长,较多应收账款不利于企业的现金流量、经营周期、利润质量,阻碍营运资金的快速流动,也会产生一些无效成本[6]。同时库存积压导致存货过期或无法销售,使贝因美利润难以实现稳定性增长。

整体来看,贝因美2016—2020年利润质量稳健性方面有所欠缺,虽然贝因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收入能给予利润质量部分保障,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能无法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充足的现金流支持。连续亏损的财务状况掩盖了公司成本费用情况,但其成本费用占收入比仍较高,需严控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尤其是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自2018年起贝因美营业成本增幅均大于营业收入,2020年营业成本增长约为3.89%,营业收入下降4.32%,而三元股份2020年营业成本变动基本与营业收入保持一致,销售费用大幅下降,减少45.59%,占营业收入16.21%,贝因美明显落后于同行,利润质量出现状况。

(三)利润质量持续性分析

利润质量的持续性指企业利润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获得,体现公司的经营特征,经营活动可以支撑利润的来源,强调从长期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既要有成长性,又要避免波动性[7]。以贝因美经营利润贡献率、经营资产占有率两个指标为分析对象,探析其利润质量的持续性情况。

从表4可知,贝因美2016—2017年、2019—2020年经营利润贡献率均大于0,但实际是其经营利润和利润总额两者为负数相抵所致,伊利股份经营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持续稳定上涨,三元股份有所欠佳,但为上升势头。相比下,贝因美经营活动所提供利润的能力需改善,收回应收的产品款项,增加营业收入,减少损失。2020年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对贝因美的审计报告中将应收账款减值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且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高,需重点关注。贝因美此前渠道供货时采用后付款制度,应收账款授信额度高,金额巨大,长久以往有些不得不冲抵坏账,降低资产流动性,对公司利润造成冲击。赊销作为一种销售手段,不宜对所有的经销商实行宽松的信用政策。贝因美当下的应收账款对经销商采用款到发货的方式,将主动权回归掌控在自己手上,但贝因美2020年的坏账损失高至9 609.05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约为11.5亿元,其中3年以上账面余额2.09亿元,三元股份应收款坏账损失约为3 633.18万元,仅为贝因美的三分之一。

以经营资产占有率这一指标来看,贝因美、伊利股份和三元股份均不断上升。经营资产是为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保驾护航的,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基础。近年贝因美不断优化资产结构,2020年并购了3个系列9项婴幼儿配方奶粉,处置部分子公司股权。自2019年起,贝因美经营资产占有率基本与伊利股份相匹敌,说明企业储备的资产规模雄厚,有创造利润的空间。

利润质量持续性方面,贝因美近五年经营利润为企业整体利润提供的不多,应收账款坏账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润实现的空间,但是其经营资产储备丰厚,有助于日常生產经营活动的使用,利润质量与资产质量紧密关联,且呈完全正相关[8],尤其在2018年创始人谢宏回归后,不断调整战略方向,关注资产质量,避免闲置,有望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

三、提高贝因美利润质量的途径

贝因美在利润质量可靠性、稳健性表现尚有不足之处,持续性方面已打造坚实的资产后盾,能与同行翘楚匹敌,但经营利润还需提高,根据贝因美实际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要稳固行业地位,提高利润质量有以下途径:

(一)优化渠道管控,建设渠道信息共享平台

当下行业呈现渠道下沉的趋势,建议贝因美优化渠道管控,改善与经销商的关系。第一,加强对经销商的培训,分阶段设置课程,在传授母婴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销售知识和客情互动的训练,增强经销商对公司的认可,方便配合公司开展相应市场活动。第二,建立经销商绩效考核激励和反馈机制,增加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关系,促进销售,增加营业收入,并在一定范围内制约经销商的不良行为,减少窜货的现象发生,及时反馈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并解决,加强售后服务水平。

同时,建设贝因美渠道信息共享平台。在渠道理论中,信息共享有利于渠道各方实现互利共赢,信息的准确、及时十分重要。2021年11月,国家公布羊乳配方婴幼儿奶粉新规,不少企业加入羊奶领域获得配方注册,若建设好渠道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依据市场变化随时改变战略方针,信息共享后可使各方共担市场风险,建立共同目标,减少存货积压,抓住因新冠肺炎疫情减少从国外进口乳制品的机遇,贝因美作为生产商可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喜好调整生产情况,制定产品售价策略,保证利润质量的可靠性。

(二)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改善升级销售模式

贝因美在优化渠道管控,建设渠道信息共享平台的同时,应当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避免出现为完善渠道建设而忽视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控制,密切关注各项乳业政策,2021年11月,呼和浩特政府发布《呼和浩特市奶業发展扶持政策》,增加了鲜奶收购增量等扶持政策,贝因美若符合条件则应当积极参与并享受优惠。生产方面,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不断创新,打造高品质的安全乳品,保障供应,产销联动,减少库存积压,更新生产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

对销售模式的改善升级是食品制造业经营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销售模式结构复杂,有可能降低存货周转率[9]。贝因美应当融合多种销售渠道,有倾向性地改善升级,子公司、分公司直接面向消费者,反馈消费者意愿给研发部门,抢占市场先机,以减少销售费用。贝因美布局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方向正确,但需加大力度,关键在于线上部分和线下渠道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共享,实现以顾客为中心、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场景销售,更重视体验和满足感,将主营产品做大做优做强,成为核心利润带动点,保障现金流充足供给,提升公司利润稳定增长,转亏为盈。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设计合理授信额度

建议贝因美重整应收账款管理,设计合理授信额度。首先,做好企业赊销额度控制,根据贝因美财务状况制定相应范畴内的赊销计划,审批过程严加控制,在资金紧缺时削减赊销额度;其次,定期更新、评估经销商的财务和信用状况,判断其是否具备赊销资格,对长期无法收回账款的经销商保持应有的警惕和交易;再次,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专人负责每笔应收账款,及时与对方保持联系,对无法收回的坏账需要按比例承担责任,能及时收回账款的人员给予相应比例的奖励,减少坏账损失,增加应收账款回款;最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和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10],专项人员定期为管理层提供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销售人员、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和管理层三方共同关注,发现拖欠及时解决,采取催收、诉讼、债权质押、应收账款保理等方式回收资金,避免出现为完成销售业绩不顾对方信用资质,放宽赊销额度,最终影响利润质量的持续性。

四、结语

通过对贝因美利润质量可靠性、稳健性、持续性三方面的分析,发现贝因美作为一家以奶粉制造为主的乳业公司,在国内外强劲对手面前,利润质量表现亟需有所提升。具体来看:其经营利润持续为负,无法保障公司整体利润;成本费用较高,大量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使得利润难以保持健康稳定地发展;经营资产规模具备一定优势,为利润的持续实现打下基础。因此,开源节流、调整销售模式、加强渠道管控、提高应收账款回款是贝因美重新崛起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利润质量的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彦彬,阮非凡.制药类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评价——以HM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8(22):83-86.

[2]王艳楠.天润乳业利润质量财务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9,(10):26-30.

[3]张波,王民,王媛.利润质量分析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以山东矿机为例[J].财会通讯,2018(17):90-95.

[4]钱丽娜,石丹.“悬命者”贝因美,从第一到巨亏有几步 [J].商学院,2020(04):21-25.

[5]张霞.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贝因美为例[J].财会通讯,2021(10):140-144+163.

[6]李恩全.从应收账款探析企业利润质量——以西部建设为例[J].财富时代,2020(01):201-203.

[7]张新民,钱爱民,陈德球.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J].管理世界,2019,35(07):152-166+204.

[8]蔡林达.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与投资风险规避[J].中国总会计师,2021(01):120-122.

[9]刘冬璐.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阜阳师范大学,2020.

[10]孔文皓.基于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

猜你喜欢
销售模式应收账款
户外运动商品网络销售模式研究
营改增后财产险市场格局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探索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厂经济性分析系统中的应用Q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刍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