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11 13:51庄聪波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遵循原则初中信息技术可行性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发散工具,在学科教学中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文章立足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首先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对依托思维导图进行的初中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与价值展开了具体探讨,最后对在两者融合过程中应当坚持与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简单阐述,旨在引导更多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意识到思维导图的宝贵价值,并能恰当而合理地对其进行运用,助力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思维导图;可行性;遵循原则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5-0043-03

引  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学习的层级图表现出来的思维发散工具。思维导图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最初,思维导图被普遍运用到商业领域,随着其价值被日益开发与挖掘,逐渐走进了教育领域,并引发了各学科教师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大家也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辅助自身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提升学科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利用一种有效的工具轻松、高效地学习知识。身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拘泥于常见的教育手段,有意识地创新多元化的教育方法。这其中,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便是笔者做过的有益尝试,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际经历及感悟,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阐述与探讨,以推动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与普及。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的可行性分析

(一)初中阶段学生能力得到了发展,能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相较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包括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在内的多项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就使得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独立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能力。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可以从所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1]。这是在教学中灵活引入思维导图,并以其为载体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原因。

(二)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琐碎,适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一门学科,无论是理论性的知识,还是实践操作的技能,都涉及众多的知识,这就使该学科本身呈现出知识点繁杂、琐碎的实际情况,需要初中学生以一种灵活的方式记忆与建构所学到的内容。而思维导图层级分明、结构清晰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梳理知识的手段。

(三)思维导图绘制方便,便于初中生进行实践操作

思维导图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专门的思维导图工具与软件中包含着多种形式的思维導图。此外,学生也可以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创新与优化思维导图的绘制风格。可以说,无论是依托专业软件,还是自己动手利用简单的纸笔进行绘制,学生都可以快速完成一幅直观而形象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对学生来讲非常方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完成。这也是将其运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原因。

二、借助思维导图巧妙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以灵活的方式记忆信息技术知识

对于所学到的知识,若学生只是单纯死记硬背,效果不理想不说,学生原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很容易被抹杀。因此,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要转变思路,引导学生以一种灵活而巧妙的方式去理解与记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思维导图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图文并茂。一幅思维导图中可以同时容纳文字、数字、线条、颜色等多种不同的元素,看起来格外生动、灵活。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使得学生能够轻松且高效地记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2]。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网络信息的交互和安全”中“网络设备和IP地址”这一节知识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由于初次接触此类知识,学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仅记忆效果不明显,还极容易混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首先,笔者将“计算机网络设备”作为关键词,写在纸张的正中间,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回忆,思考本节信息技术课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刚刚学过的知识,学生的记忆相对还较为深刻。因此,在笔者的提醒下,学生很快便给出了答案,如“网络主体设备”“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等。对于学生给出的这些关键词,笔者引导他们将其写成第一层级分支。其次,以此为前提,笔者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回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并将这些网络硬件设备一一写出来,然后对应在每一个第二层级分支关键词的后面,共同构成第二层级分支……最后,就这样,在笔者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绘制出了思维导图。思考与整理的过程,加上形象直观的呈现,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以一种更为巧妙而高效的方式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相关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妙用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二)借助思维导图,推动学生以便捷的方式建立知识点的联系

知识相互间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脉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细小的知识点极为琐碎,要想有效梳理知识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和灵活的工具。思维导图自身有着天然优势,其由一个关键词出发可以延伸出诸多小的层级关键词,这些小的关键词延伸下去又可以拓展出更多细小的分支。这样逐层延伸下来,一幅思维导图便可以呈现出一个庞大的知识结构脉络,而这显然有助于学生快速而精准地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此,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体会。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电子表格的建立”中的“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时,学生需要围绕“Excel”学习众多与其相关的内容。这些知识之间就有密切的联系,即围绕“Excel”而展开。与此同时,各个细小的知识点又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带领学生依托思维导图,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梳理知识、搭建框架,创建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首先,我们将“Excel数据表”作为整个思维导图的核心关键词写下来,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找出本节课上学到的几大主要内容,像“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认识Excel数据表的窗口”“调整表格列宽”“修改工作表标签”“保存文件与退出Excel数据表”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关键词并列为该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级分支。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不同的关键词再次进行细化与延伸,像“启动Excel数据表的方法”便可以细化为两个小的分支,分别是“双击桌面Excel的快捷图标”和“单击‘开始’程序,寻找‘Microsoft Excel’”。像“认识Excel数据表的窗口”这一分支,则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分支“编辑栏”“列標”“行标”“工作表标签”等等。“调整表格列宽”这一分支之后,可以延伸出具体的方法,如“鼠标置于具体位置待其变成十字形状之后,拖拽鼠标调整想要的宽度”……与此同时,为了配合简单的关键词,学生还可以穿插与之相关的图片,且每一层级之间的线条也不尽相同,要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这样一番梳理下来,有着密切联系的思维导图框架便清晰地呈现出来。依托这一思维导图,学生既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可以看到每一知识点的细微区别,这显然有助于他们清晰地梳理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关系。

(三)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式锻炼自身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人获得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传授给其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当着重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3]。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更应当真正去做。教师要从教育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入手,巧妙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而将思维导图有效融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就有助于上述目标的有效达成与实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习惯,喜好也不尽相同,即使对同一个知识点,其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有着极大的差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显然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呈现完全相同的思维导图,要允许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内容。这其实就是在无形之中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推动其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课“计算机的组装”中“计算机常见硬件设备及作用”时,笔者便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选择自己擅长并喜欢的方式绘制本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学生在思考之后,纷纷动手进行绘制,不一会儿,风格鲜明的思维导图便一幅幅呈现了出来。有的学生采用了核心关键词在左、各级分支向右逐渐延伸、拓展的思维导图框架结构,且全部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呈现,线条也为括号型,简单而流畅,一目了然;也有的学生采用了上下分层的形式,“计算机硬件系统”这七个字作为核心关键词位于最上方,由其向下逐渐延伸,且除了简洁的文字之外,学生还绘制了一些相关的图片作为辅助,加深印象。不同的层级所运用的颜色也不尽相同,令人一看就知道分层情况和从属关系……就这样,不同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很好地反映了其各自鲜明的特点。而这种不加限制、任由其发挥的方式也使得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在深化学生“计算机常见硬件设备及作用”学习认知的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可持续的发展积淀了重要的力量。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应遵循的原则

(一)思维导图的运用应当坚持持之以恒原则

思维导图是一种模拟人类大脑进行思维发散的工具,对其恰当使用有助于推动使用者思维的更好发展。但作为教师应当意识到,学会使用、能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包容学生,给予学生良好的成长过程,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一两次的思维导图使用便能使学生的思维获得质的改变。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自己要意识到这一点,也要向学生传递这一观念,不可操之过急,应当有耐心,要让学生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切实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带动学生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

学习[4]。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应当符合实际学情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并不适合于所有的知识与内容。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也是如此。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容适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由于种种原因,以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效果不甚明显。因此,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合理筛选、认真辨别,以恰当的方式呈现。这样,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才能有效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推动学生以一种优质的方式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助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发展。

结  语

小小的思维导图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其恰当运用对于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与作用。为此,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合理挖掘思维导图的运用价值,并通过适宜、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5]。

在日后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笔者将进一步探索思维导图的使用价值,以创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林筠青.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2.

唐玉红.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用方法研究[J].新课程,2018(11):24.

罗茂寿.以思维导图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课绩效改进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06):5.

魏志哲.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新智慧,2019(28):15.

张忠.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8(06):99.

作者简介:庄聪波(1983.12-),男,福建泉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阳溪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遵循原则初中信息技术可行性
遵循原则做减法 保留核心说完整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初探试卷分析在教学中的意义与原则
遵循教学原则优化英语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