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理念的初中英语校本作业研究

2022-04-11 13:53林候英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初中英语

摘 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受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同时,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认知与理解能力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层次水平,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辅助形式,在教学中也要体现分层。基于此,文章就以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前提,对分层理念下初中英语校本作业的设计情况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分层理念;初中英语;校本作业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5-0046-03

引  言

素質教育的推进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同时还应关注学生课后作业设计及完成情况。然而,传统的英语作业设计通常存在随意性大、依赖性大、缺乏层次性等问题,这种机械化、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以提升校本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1]。

一、分层教学及校本作业概述

(一)分层教学理念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对其开展科学、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活动,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教学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制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时均需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2]。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特点、认知方式、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等,通过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校本作业

校本作业即为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由学校及教师在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状况及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及成长特点设计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作业。校本作业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作业的机械性、重复性和无效性,同时能提升作业的针对性与科学性,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英语校本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作业设计缺乏目标性

英语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学校、教师及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关注度非常高,英语作业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虽然教师及学生对英语学科重要性的认知度较高,但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着盲目性。部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只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或单纯围绕教材内容进行,作业形式以背诵、默写、做习题等为主。这样的作业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与枯燥性,不仅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还容易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应付了事、抄作业、胡乱完成作业等现象,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

“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是多数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都是针对班级内全体学生进行的,所有学生的作业量、作业难度都是统一的。这样的作业设计虽在一定程度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英语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都存在着不同。教师如果一味地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作业过于简单,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也就是我们说的“吃不饱”;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难度就会较大,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吃不了”。长此以往,这必然会使基础弱的学生学习信心下降,学习热情进一步降低,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容易出现认为做作业是浪费时间的心理,不利于其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基于分层理念的初中英语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辅助形式,是巩固和内化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布置十分必要[3]。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作业主体、作业形式及作业难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分层理念下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初中英语校本作业主体的分层设计

学生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作业设计的主体。若想要有效落实初中英语校本作业分层设计,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分层的重视,要做好英语作业主体分层。不同的学生在生活环境、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方面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也会造成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作业的完成能力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语校本作业设计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层层进行,并将其作为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在进行作业主体分层时,教师要注意不可只是单纯地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划分标准,而应在考虑学生英语成绩的同时,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在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组(A)、提高组(B)、拔尖组(C)三个不同层级。A层级的学生应以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思维及学习积极性均相对较差的学困生为主。该层次的学生英语成绩通常相对较差,且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度较低,容易在恶性循环中逐步消减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如果作业的难度较大、任务量较多,则学生在完成时就会较为吃力,甚至会出现害怕、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基础组学生,教师应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同时,针对基础组的学生,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身上学习方面的薄弱点,并尽量以基础知识为主,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B层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对英语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且学习态度、听课态度相对较为踏实,但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该层级的学生,作业设计应在巩固课内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课内阅读练习等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为主,并且可以适当增加作业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升其英语学习能力。而C层级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且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及英语思维能力,对英语知识的接受度较高。针对该类学生,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侧重英语综合能力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拓宽英语阅读的学习层面,拓展其学习视野及单词储备量,在作业量上也可以适当增加“高难度”作业类型,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主体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动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对其层级进行调整,适当减少作业量或提高作业质量,提升作业设计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二)初中英语校本作业形式的分层设计

在之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作业形式多具有较强的机械性与随意性。作业以做配套练习题,背诵单词、句子、课文,听写,翻译等形式为主,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且作业多为巩固语言知识点,以看和写为主,对于听、说、读等表达性技能的关注则相对较少,这就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效果。长此以往,会对学生个性发展、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分层理念下进行初中英语校本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听说读看写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4]。

同时,对于相同的作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形式完成。例如,对于基础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朗读、背诵的方式完成课文阅读作业。对于提高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对于拔尖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其以表演、采访等形式来完成作业。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及兴趣,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三)初中英语校本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在进行英语作业设计时,教师若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内容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校本作业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潜能等情况,并结合学生情况合理地调整作业难度,确保设计的作业能够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各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都能够进行一定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努力来更好地完成作业,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获得成就感,逐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体验,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例如,在进行仁爱科普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1 When was it invented?”教学时,教师的作业设计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匹配难度。例如,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将介词填空(The desk is made ______wood)、单项选择(You can’t wear shoes inside this place. It ________. A.doesn’t allow B.isn't allowed  C.wasn't allowed)、句式转换(Kate caught lots of fish in the river yesterday. Lots of fish _______by Kate in the river yesterday.)、简单的完形填空等题型作为主要内容。而对于提高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则可以将词汇填空(_______he _______ I (不但……而且……) am interested in the space.)、情景交际(你希望朋友John的梦想成真,你可以这么表达______,John.)、阅读理解等题型为主;而对于拔尖组学生在作业难度设计上,教师则可以根据提示填词(Some students like using c______ to draw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阅读理解、看图写话等题型及一定难度为主。这样通过为学生设置不同难度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水平完成相应作业,并在此基础上钻研探索,能够使各层次学生的英语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与提升。

(四)初中英语校本作业评价的分层设计

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自身的特质,以科学合适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业评价作为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同样受到足够的重视。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认知能力都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对学习而言,学生的成就是相对的。对有的学生而言,“五分”是最好的水平;而对另外一些学生而言,可能“三分”就是最好的水平。所以,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也要注意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分层实际学习水平为准,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评价,准确把握对不同学生的评价要点。例如,对于基础较好、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的时候应以开放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地拓展思维、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对于中等学生,教师则应以指导性评价为主,对其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指导,并为学生指明精进的方向和方式,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对于基础较弱、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其作业评价就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多肯定学生的成就和进步,来提升其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英语学习。这种进行作业评价的方式,不仅可以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以足够的鼓励及学习信心,还能促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从而将分层理念充分落实到初中英语校本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为素质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提供有效帮助。

结  语

总而言之,以分层理念为基础进行初中英语校本作业设计正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现。结合学校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作業量、作业形式、作业难度设计,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5]。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分层理念进行校本作业设计,切实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梅珠.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校本作业实践初探[J].文理导航,2020(08):30,32.

刘莉.农村初中英语作业分层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赵玉斌.分层作业理念下数学校本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2019(04):123-124.

苏飞.分层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英语全过程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2):55-56.

陈理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J].校园英语,2020(18):102.

作者简介:林候英(1986.1-),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莆田哲理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校本作业开发的几个原则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