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2-04-11 13:53徐安慰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实施策略初中语文

摘 要: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是核心所在。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树立的重要时期,而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与提高初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向学生渗透,以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文章以《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为例,重点分析爱国主义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爱国主义;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5-0073-03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语文教师将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视为核心教学任务之一。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要渗透到具体教学环节,以此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善于使用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课外实践、读写结合教学等途径,调动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

一、爱国主义内涵

为了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的实施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爱国主义的内涵。在此前提下,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文学科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等展开思考和分析,从而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爱国主义能够体现一个人对祖国深刻的热爱之情。只有具备爱国主义情怀,我们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能够体会到祖国带给自己的归属感、尊严感、安全感和荣誉感。这对个人健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简析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是长时间固定下来对祖国的深厚感情[1]。世界上每个国家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都以爱国主义为支撑。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对中国最神圣、深厚、最真挚的情感之一,也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生生不息的鲜亮旗帜,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以及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更是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无论是在曾经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还是在当前和平建设时期,爱国主义都发挥着汇聚人民力量、激发爱国热情的巨大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素质与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更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信念以及价值观念的基础。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应是从热爱家庭、学校、故乡并热爱祖国的语言开始的。因此,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有很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教师能够将正确的思维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对于当代学生来说,爱国是其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更是部分学生所缺少的精神品质。如果教师不能通过正确引导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长此以往容易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重要力量。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促进自身的成长,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成为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简析初中语文课堂渗透爱国主义的相关教学策略

(一)以朗读课文渲染气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通过朗读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想将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就应利用好课文朗诵环节,在班级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比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环节渲染爱国气氛。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聆听朗诵示范音频,然后录制自己的朗誦视频并上传到班级学习群。之后,教师再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班级播放,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价值。比如,通过朗读“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儿童”等片段,学生可以感受其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将自身情感融入朗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做好全程的跟踪指导,让学生体会课文内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总而言之,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朗读示范来引导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魅力,以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吸引学生投入语文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于教学实践中,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配合音乐进行朗读。

(二)以提问问题展开剖析

问题教学法的定义是将问题作为载体,并且将问题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设置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及动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例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一共有三个事例。对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众多生动事例中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这些事例在哪些方面具有代表性?部分学生认为,文中的三个事例展示了志愿军三种不同的思想情感。松骨峰战斗这个事例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憎恨;防空洞谈话的事例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对人民和祖国的忠诚;火中救小孩体现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深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感传达出来的精神主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分析在防空洞谈话中如何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比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能否调换三个故事的顺序?学生提出不可以调换,因为首先予以英雄的群体形象,其次呈现英雄的个体形象,最后提示事例的思想基础,若是颠倒极易导致层次不清。此外,为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定期为学生推荐爱国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以写作练习充分抒发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抒发学生感悟的最好平台。教师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写作的价值和作用,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能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想要在写作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引导学生合理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学生的写作能力存在差异化的特征,部分学生在写作中不知道该从何下笔。教师若是仅将“爱国主义”视为作文命题,极易让学生受限于体裁而难以抒发情感。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不应过度限制学生,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随笔、诗歌、百字新事等形式表达个人对祖国的真感。《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的发生背景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对此教师可以将“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小练笔活动。“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可以是医务工作者,还可以是消防员、警察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个人视角出发,对“最可爱的人”身上的爱国精神进行挖掘与弘扬。教师引导学生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基础,结合随笔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感情元素。教师以“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随笔写作主题,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充分抒发自己心中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并体现在具体行为中。

(四)以课外阅读内化于心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部分初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较低,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觉得“无话可说”,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积累。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与《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事例相关的报道,从而更为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此外,很多名著均包含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林海雪原》《红岩》等。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均对爱国主义精神有所了解。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将这类名著的阅读作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延伸。这不仅能积累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还能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其树立为国家而献身的人生理想,更要使其意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辈不懈奋斗而获得的。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确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

(五)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带领学生到校外展开一些实践活动,提升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效果。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的内涵,并且感受爱国主义的积极影响,接受良好熏陶。这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重要的保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

比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去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展开思考和观察,深入了解这些“抗美援朝”的革命英雄。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爱国主义内涵的感悟,也能够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效果,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这群“抗美援朝”英雄的“可爱”之处。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书写观后感,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这还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六)以影视片段丰富活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影视片段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上的文字素材来展开教学实践。这可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形式,给学生带来舒适愉悦的感受,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语文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影视片段中有很多与《谁是最可爱的人》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其截取出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情感的体会。

比如,在給学生播放完相应的影视片段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情境还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编,并将故事内容以舞台剧的方式表演出来。这可以让学生有切身体会,进而对课文中爱国主义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为语文教学课堂增添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七)以主题班会激发情怀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来组织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为“谁是最可爱的人”融入新的时代含义。比如,在课文中,“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指那些抗美援朝的英雄。结合当代社会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其实“最可爱的人”就是指内心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能够为了祖国和人民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人。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刻全面地体会“最可爱的人”的内涵。教师要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本质,以此来引导学生能够向这些“最可爱的人”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结  语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有效渗透,为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奠定基础。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文章提出了爱国主义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崔酉林.初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69.

作者简介:徐安慰(1970.7-),男,云南宣威人,任教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第一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云南省2020年度“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实施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