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春期 以语文促进学生成长

2022-04-11 13:53马世茜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策略初中语文

摘 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开始或者已经步入了青春期。这一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学生的变化性越强,不可控的因素也就越多,因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青春期发展,帮助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春期;初中语文;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5-0094-03

引  言

汉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我们的母语汉语为学习对象的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还能教会学生许多生活中的道理。初中语文教师应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性价值,利用好语文这门课程,关注学生的身心發展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聚焦青春期

(一)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类自婴儿期之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是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从身体发育的角度来说,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生理突变阶段。青春期的个体正处在“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不仅身高、体重、肩宽和骨盆宽等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神经、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的生理功能也日趋完善。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生理上的变化往往带来了性意识的觉醒,也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等的迅速转变。青春期的起始年龄、发育速度和程度,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一般认为青春期指10~20岁。

(二)青春期的特征

青春期具有过渡性。青春期是学生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的一个中间期,即过渡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有基本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青春期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意味着他们的思想与小学阶段的稚嫩有了较大的差别,但是还没有达到成人阶段思想的完全成熟。因此,他们处在这一过渡阶段时往往会对自己和身边事物产生怀疑,从而造成了青春期常见的种种心理上的矛盾与问题。

青春期具有发展性。青春期带来的是身体的快速发育与变化,器官的成熟、身体外形的变化都代表着他们在成长,但是突如其来的飞速成长可能给学生生活和心理带来了不确定性,让很多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甚至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青春期具有叛逆性。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做事往往特立独行,喜欢彰显个性。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他们会否定之前的自己,做出行为上明显的改变,对于教师和家长的意见,他们往往不理解,甚至反其道行之。

青春期具有负重性。青春期的学生基本上已经步入初中,初中的学习任务增加,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值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开始提高,他们和同学、教师及家长关系的处理变得不再简单,种种因素加大了学生的负担。

青春期具有变化性。青春期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变化,还有心理的变化。比如,他们开始关注异性,迫切地想接触社会,等等。青春期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

(三)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叛逆

有一种说法是青春期又叫叛逆期,青春期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即使不太成熟,也证明他们在不断成长。这种自我认知的觉醒与转变使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与能力的认知也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这种认知往往并不完全正确,存在过度夸大自我能力的现象。再加上家长、教师等角色并没有及时肯定他们的这种转变,没能转变对青春期学生的态度和要求,青春期学生不再对父母和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因为意见相左而经常唱反调的情况时常出现,这也就是常见的叛逆行为。

2.厌学

厌学也是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心理上的转变与外界环境的矛盾使他们在心理、心态上出现问题,影响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青春期的学生实际上也面临着学习内容的转变。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不仅学科数量增加,学科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增加。面对难度增加的学习任务,学生很容易因为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目标不合理等问题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慢慢出现厌学的心理和行为。

3.网瘾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矛盾与问题,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也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诱惑。在众多诱惑中,网络是较为普遍的、影响较为恶劣的。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对网络上的信息难以辨别真假和好坏。网络会使学生疏远他人,变得孤独自闭,同时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4.早恋

青春期意味着性的成熟,此时的学生开始关注异性,并且萌发恋爱的念头。早恋并不是绝对的错误,但是因为青春期学生很难把握恋爱和学习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往往顾此失彼,耽误自己的学业。

二、利用语文科目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正确发展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体,范围极广,笔者在这所指的语文为狭义的语文,即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所开设的语文课程[1]。

(一)利用语文内容广泛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本身是语言性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既有古代优秀的诗词文化,也有现代的文学知识;既有历史人文习俗,也有现代社会生活;既有作者无穷的想象,也有人们对事物的感知。语文学科内容丰富、范围广阔的特点意味着其更容易与青春期学生的学习偏好相契合,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让学生尽可能接触更多方面、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逐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只有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从根源上避免学生厌学、逃课等行为的产生。

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目的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就要遵循内容广泛、趣味性强、形式丰富等原则。首先,“内容广泛”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所教授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是因为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虽然重要,但是往往会存在知识性和理论性太强、与当前环境下学生生活关联较弱等问题,所以单纯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学生难免会觉得内容枯燥,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为基础与核心,以课外的知识为补充,借助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其次,“趣味性强”主要是指教师要让语文课堂教学尽可能生动、有趣。最后,“形式丰富”一方面是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收集并为学生展示有趣且富有意义的非课本内容,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其内容可以是美丽的风景,可以是文学大家的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搭配,也可以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可以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将单纯讲解的阅读、写作等教学转变为学生参与度更高的情景表演、游戏等活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具体包括定期开展作文课、故事课等,培养学生的写作和交流兴趣。

(二)制订科学的语文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环节。通过课堂评价,学生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又能够对自我的了解更加准确、全面。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往往是围绕学生的成绩展开,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完全概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帮助也十分有限。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也需要创新制订综合性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果只以分数为标准,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对自我产生怀疑,从而出现心理问题。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活动参与度等不同的方面制订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则能够准确评价学生,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比如,有人作文写得好,有人语言天赋强,有人记忆力好,这些都可以纳入评价体系。这样即使学生成绩不太理想,但是通过教师的综合评价,他们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自暴自弃、否定自我。所以这种综合性的、科学的课堂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

(三)拓展教学内容,树立正确“三观”

语文教学不应只是文学和语言,语文教学还应该涉及对学生心理的辅导及素质教育的渗透。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在讲述完课堂教学内容后,与学生交流感受,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素质教育相关内容的渗透和拓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4]。例如,在教学《诗经》中的《关雎》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解释全诗的意思,结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对文本进行知识性、文学性的解读,增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申出“青春期的情感”这一话题,基于这一主题开展素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知识内容的教学后,让学生观看爱情主题的影视作品片段,然后展开主题辩论,共同讨论何为正确的爱情观,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爱情,并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早恋问题。又如,笔者最喜欢的课文是《紫藤萝瀑布》,作家宗璞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看见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情感由悲转喜。笔者喜欢这篇散文不仅仅是因为作者高水平的写作手法,更多的是深受其中道理的启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笔者利用网络资源找寻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然后告诉他们作者当时遭遇的生活困苦,以此来教导他们: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应轻易放弃生命,生命是美好的,我们要珍爱生命,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现在有很多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没有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知识,寓教于文,利用语文教学解决他们在心理上的问题。这种将素质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更有利于青春期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用语文去敲开学生内心的大门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教师往往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态度、想法和认知水平,从而发现问题。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能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及分析问题的方法,都在无形地向教师展现真实的想法。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作文及对问题的看法,及时从中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然后找时间和学生慢慢沟通,帮助其解决问题。例如,在作文教学环节,教师有时候可以不限制主题,鼓励学生写自己喜欢的题材。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教师就可以借助作文批改来了解学生的真实看法和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教学中借助课堂讨论或课后一对一交流来解决问题。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一下时政热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阐述看法,然后通过学生的看法来了解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对于意见偏颇、激进或极度悲观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其家长沟通,及时纠正不良情绪。

结  语

青春期,学生的天性得到解放,但存在的问题也比其他发展期多,而且问题的影响更大。如果放任不管,学生会误入歧途,难以自拔。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要利用好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学生多沟通,多理解学生。语文是强调素质培养的一门学科,也是涉及心理学的一门学科,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程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摆脱困境,是青春期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肖春丽.以学定教,以思促学:谈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师生共成长[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0):40-41.

周远林.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研究:以青春期情感关系辅导为例[J].作家天地,2019(22):54-55.

张爱军.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

究[J].神州,2020(10):101,103.

陈翰玄.把握青春  快乐成长:对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感悟[J].中华少年,2017(06):82.

作者简介:马世茜(1977.8-),女,甘肃静宁人,任教于甘肃省静宁县第四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青春期教育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