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考试了,我好焦虑

2022-04-12 00:27胡惠南
心理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消极学业个体

胡惠南

小A正值高中,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每天挑灯夜读,学习到半夜。久而久之,即使假期在家,没有学业任务,小A也难以入睡,并且小A在课堂上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期中考试就要到了,小A感到十分紧张,担心难以考出理想的成绩,开始学习到更晚,但经常走神,总体效果并不佳。小A愈发担忧期中考试,在考场上难以全神贯注地作答,掌心冒汗,于是举手跟监考老师说要离开考场……

什么是考试焦虑?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考试在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地位”,而这个教育的“法宝”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引发考试焦虑。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一种情境特异性的特质焦虑,通常表现为对于预期来临的考试这一情境,个体出现极为强烈的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并伴随消极认知,这种认知包含对自身及对考试结果的担忧。10%~40%的学生都有过考试焦虑的经历,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业表现,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表现和日常生活。

一般认为,考试焦虑来自个体对考试情境的评估,根源在于个体对自己的消极认知以及对考试的过分关注。考试焦虑者倾向于将考试与自身价值相联系,过分看重考试结果,高估考试结果的重要性,并且以此为基础对考试情境进行评估。同时,由于考试焦虑者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考试技能等抱有消极认知,他们往往会对考试结果产生消极想法,认为自己的考试结果不会达到预期,甚至会十分糟糕。

由此,考试焦虑者会采取回避策略,逃避考试,甚至逃避日常的学习,以此来缓解负面情绪、消极的自我认知(我没有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我只是没去参加考试、没认真学习而已),而不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但是,回避的策略往往会进一步加重个体对自己的消极认知,具体来说,个体回避考试、回避学习,就会产生诸如“今天又没去学习,浪费了好长时间,我又少学了很多东西,变得更差了,下次考试怎么办”这类的想法,由此引发更高水平的考试焦虑。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此外,个体的发展还与其所处的发展系统息息相关,因此,发展系统提供的支持也能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离他们最近、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发展系统,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生本人、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学生:理性看待焦虑,正确认识

自己,合理制定目標

焦虑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维持动机,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当出现焦虑情绪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当焦虑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时,可以放平心态、顺其自然,转移自己对当前焦虑状态的关注。但是,如果焦虑情绪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像前文中的小A同学那样,已经影响到睡眠和学习了,就需要采取一定的认知行为干预,缓解自己的焦虑状态。

很大程度上,考试焦虑是学生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因此缓解考试焦虑可以从改变消极认知开始。首先,正确看待考试,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是老师督促学生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一次考试的结果并不能敲定一个人的未来。其次,正确认识自己,明白人无完人,某一门科目或者某个阶段的知识点不能掌握好是正常的事情,不因为在一些方面的挫折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来自日常的自我观察,学生的消极自我认知很可能源自某次考试的失利、某个知识点难以弄懂。因此,从实际行动出发,掌握适合的学习策略和考试技能,才能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从根本上破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另一方面,设置合理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且及时实现目标,也能促进个体自信心的提升。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还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策略,如深呼吸、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家长:改善教养行为,提升孩子

自信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孩子对于考试的过分看重,以及对自己的消极信念,与家长的教养行为关系密切。

一些家长可能经常给孩子灌输“考试非常重要”这样的观念,并且严格管教孩子,给孩子制定严要求、高目标,要求孩子必须每次考试达到高分,将来要考入哪所大学。将这些观点加之于孩子,会让本就处于竞争环境中的他们更加看重考试,将一次考试的结果与整个人生联系起来。一些家长过度奉行挫折教育,在本该鼓励孩子的情况下,打击孩子,希望能促进孩子成长,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降低孩子的自我评价。

家长注意改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来说,家长首先要淡化自身对考试的关注,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要依据孩子自身的能力而定;其次,不能一味采用挫折教育,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和鼓励。

学校:引导教育,提升学生心理

健康水平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在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学校应该强化过程管理,淡化一次考试结果对学生评奖评优的影响;在平时开展课外活动、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增进家校联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考试焦虑不是学生一个人的问题,个体、家长和学校有意识改变认知和行为方式,才能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的考试焦虑,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8FB070CB-8E24-4A31-8E83-F562BF203F50

猜你喜欢
消极学业个体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消极的后果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让自己发光
How Cats See the World
35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