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手机“绑架”的孩子:青少年的智能手机成瘾

2022-04-12 01:13陈慧
心理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绑架小强智能手机

陈慧

手机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兼具了生活缴费、社交沟通、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功能。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我国未成年网民的人数达到了1.83亿人,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在未成年網民中,手机是首要的上网设备,使用比例超过90%。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保障,也成为他们的新兴娱乐方式。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手机依赖甚至成瘾的情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小强的妈妈在咨询室里一直在说小强玩手机的问题。“本来学校让他上网听课学习,我才愿意给他买一个新款的手机。但是,我最近发现,他根本不是用手机在学习,一直在打游戏或者看视频。”小强今年初二,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学”,给学生开设了网课学习。但是令小强妈妈没想到的是,小强逐渐开始沉迷玩手机。即使后来不用手机上课了,小强也每天都要玩手机。在学校的时候小强无法玩手机,但一回家小强就会抱着手机不放手。

“我现在离不了手机,一天不玩就难受。他们断过网,我也跟他们签过协议,承诺不玩手机了,但是我做不到。我只能跟他们吵,他们吵不过我,就只能让我玩手机了。”小强觉得自己也很无奈,他发现自己很难摆脱手机。“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有时候我拿着手机都想不到要玩什么了,但我还是想拿在手里,好像手机在手我才会安心一点。”小强自述自己平时只是用手机打游戏,看一些游戏视频,偶尔和朋友聊天。由于要早起上学,小强玩手机的时间不会超过4个小时。对小强来说,好像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让他无法克制。

然而,在小强妈妈的眼里,事情就严重多了。“他虽然每天玩手机不超过4个小时,但是已经严重影响学习了。他成绩以前很好,班里前5名,现在已经下降到30名了,还一直在下降。而且,只要不让他玩手机,他就跟我们闹,脾气非常急躁。每天晚上睡觉也都要在1点以后,根本也休息不好。我现在简直觉得,他就像被手机绑架了,根本离不开手机。”

像小强这样玩手机玩到无法自控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近年来,智能手机成瘾已经有很多研究关注过。智能手机成瘾和其他成瘾行为类似,会出现对手机的强迫性使用、无法进行自我控制、持续使用等表现,严重时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出现头晕、肠胃功能问题等。

在影响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因素方面,对于家庭环境、个人特质均有研究进行过相关考察。在家庭环境方面,糟糕的家庭环境,不论是家长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是亲子之间的矛盾,都会增加青少年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概率,让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智能手机成瘾的问题。比如,家长的粗暴养育能够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智能手机成瘾。如果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其有吼叫、殴打等暴力行为和忽视、拒绝、威胁等负面的态度,很少肯定和认可孩子的行为、价值,那么孩子就会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有一些青少年在这种糟糕的教养环境中,会更愿意通过玩智能手机来回避和家长的矛盾冲突,并获得更多的愉悦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玩智能手机就逐渐成为他们一种无法自控的习惯,最终表现出成瘾的状态。

在个人特质方面,冲动性、自我控制、社交焦虑、孤独等会增加青少年出现智能手机成瘾的风险。比如,容易冲动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的青少年,在玩智能手机中的游戏或者看视频的时候体验到了积极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想要继续玩手机,而无法根据时间、具体情况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即在该睡觉的时候也可能会忍不住要玩手机。有些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在智能手机的游戏或者视频中会感到放松和愉快,他们能够通过玩手机回避现实的社交,继而他们会不断增加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还有些青少年可能感到孤单,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和别人成为朋友,但是在手机的网络世界中,他们能够和他人建立联结,成为网友。这种虚拟网络中的关系,也会让这些青少年更愿意使用智能手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由于智能手机多功能性和使用的便捷性,青少年往往会很难克制自己使用智能手机。

在对青少年的智能手机成瘾进行干预方面,从家庭和个体两种视角的干预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家庭治疗对于青少年的智能手机成瘾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当青少年的智能手机成瘾问题与家庭密切相关的时候。有很多青少年的智能手机成瘾是家庭关系问题的反映,主要可能是夫妻关系问题和亲子关系问题,也有可能是这两类问题的综合体现。从智能手机成瘾问题的症状受益来看,当孩子出现了这一问题,家庭的整个关注重心往往就会转移过来,被忽视的孩子就会重新得到家长的关注,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暂缓,先集中关注孩子的问题。因此,对有些家庭而言,孩子的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是处理夫妻矛盾、亲子冲突的契机和切入点。改善夫妻和亲子关系,往往就能有效改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状况。

以青少年作为直接的干预对象,减少和改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问题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这种思路下,可以直接对有智能手机成瘾问题的青少年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咨询,也可以对其进行团体的心理辅导。沙盘疗法等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往往很适合运用于青少年群体,促进其进行自我的表达和整合。而在团体的心理干预中,有人际交往需求的青少年往往能够通过建立现实的联结,减少对虚拟世界中关系的依赖,也可以增加其人际自信,减少社交焦虑的情况。

综合来说,并不是手机“绑架”了孩子,智能手机成瘾往往只是青少年应对问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表象。关注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背后更深层次的需求,促进家庭环境的和谐,增强青少年的自信,才有望让孩子不再成为手机的“囚徒”。

猜你喜欢
绑架小强智能手机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港书商亲笔信让“绑架”谣言不攻自破
小强爬行记
气急败坏 山崩地裂
是谁偷走了小强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