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访问苏联的媒体视阈

2022-04-12 01:48杨剑龙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茅盾媒体苏联

杨剑龙

摘  要:1946年底至1947年初,茅盾夫妇曾受邀出访苏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准备出国,到聚会欢送;从登程出国,到在苏联访问;从告别回国,到报告印象,报刊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对于茅盾访苏的报道,呈现出民营报刊在夹缝中求生存、保持独立的品格与追求,以及报道的速度、力度、创新性,茅盾成为增进中苏人民友谊和中苏文化交流的使者,媒体对茅盾访苏的连续报道,成为中国新闻发展史和中国外交史上的亮点。

关键词:茅盾;苏联;媒体;使者

1946年12月5日登程,至1947年4月25日返沪,中国著名作家茅盾出访苏联,他是中国第一位被邀请访问苏联的作家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得到了报刊等媒体的关注。从茅盾准备出国,到登程出国,到在苏联访问,直到回国,都受到媒体的跟踪报道,茅盾访苏成为当时文化界、外交界的重大事件。茅盾访苏的媒体视阈,呈现出20世纪40年代民营媒体的民间立场与国家视野,也呈现出社会民众对于名作家茅盾访问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关注。

一、访苏之筹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签署了投降书。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蒋介石政府积极筹备内战,一方面集结军队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一方面加强国统区的白色恐怖,刺杀爱国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另一方面与美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这样的背景中,茅盾的应邀访问苏联,就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1946年8月初,苏联大使馆一等秘书费德林从南京到上海,交给茅盾一封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信,邀请茅盾夫妇访问苏联,并且建议茅盾乘轮船到海参崴,再转火车去莫斯科。茅盾被邀请访问苏联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1946年8月27日《中华时报》第三版刊载短讯:“茅盾已接受苏联政府邀请赴苏游历,出国手续及护照由苏方代办,可能于九月间成行。”1946年10月5日《立报》第五版刊载短讯《茅盾将游苏正办理出国护照昨晤苏大使长谈》:“作家茅盾,将赴苏联游历,现已由沪抵京,正办理出国护照中。”1946年10月6日《侨声报》第一版刊载短讯《茅盾抵京办理出国手续》:“茅盾此次来京,系办理出国手续。据外交部负责人表示,须与有关部门商量后,再可决定。今午苏联大使彼得罗夫宴请茅盾,下午三时邵力子陪游中山陵及灵谷寺。”1946年10月9日《诚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赴京领护照》,内容同《侨声报》。1946年10月12日《立报》第五版刊载雪雍的《访行将出国的茅盾先生》。雪雍描绘了茅盾居住的狭窄、神经衰弱的病情、靠版税生活的近况。谈到出国,茅盾说:“今年六月里我接到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署名的来信,说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拟邀请我和内人在今年秋季去苏联游览。为了这件事情,我在上个星期到南京向外交部请发护照,外交部的答复是出国考察不成问题,但出国游览,须与其他有关机关会商后才能决定。我就回了上海,我想外交部就会有复示来的。”

1946年《风下》第48期刊载李清的短文《茅盾出国难》:“名作家茅盾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请赴苏游历,茅氏以此最近曾赴南京一行,向外交部请发护照。外交部答复说:出国讲学须请教育部批准,出国考察须社会部批准。你要去游历,则政府并无游历部之设,应由何部批准须查明后再办。”1946年《中外春秋》新7期第4页刊载贝叶撰短讯《茅盾出国之谜》:“……月前忽传苏联国家文化协会将邀其赴苏游历,海上文汇报特为此事曾派新闻记者赴茅宅专程访问,茅承认本人确有出国之行,并表示年来精神疲惫,神经衰弱,将借游历而资休养,一方面且可以瞻战后苏联之社会建设,对于身心均有裨益,惟何日启碇,现尚未定,因外交部护照尚未打印出也。……”茅盾的访问苏联,究竟能否成行,成为一个“谜”。

1946年10月20日《中华时报》第四版刊载短讯《政府给照 茅盾出国》:“应苏联政府之请而将赴苏联讲学及考察之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氏,于昨日鲁迅逝世十周年中出现于辣斐戏院,记者趋前询以出国问题,据称:出国护照已有办法,可能于下周成行。”1946年10月22日《海星》第27期载流水撰短讯《茅盾出国整装待发》:“新文学作家沈雁冰(笔名茅盾)听说最近在办理出国护照,大概在近期内,要呼吸一些外国空气了。……据知道茅盾先生此去的行踪者告诉我,他目的地固然是到苏联去考察,但有机会时,他还预备到欧美去一次。”1946年10月23日《大公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赴苏 即将取道海参崴前往》:“文学家沈雁冰(茅盾)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请赴莫斯科等地演讲中国文学,于二十日来京,办理出国手续。沈氏二十二日下午二时半曾至国民参政会访晤邵力子,定二十三日晨返沪,即由沪取道海参崴前往,在苏将有半年之逗留。”1946年10月23日《侨声报》第一版刊载短讯《茅盾赴苏讲学即可成行》:“文学家沈雁冰(茅盾)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请,赴莫斯科等地演讲中国文学,于二十日来京,办理出国手续。沈氏今日下午二时半曾至国民参政会访晤邵力子;定廿三日晨返沪,即由沪取道海参崴前往。在苏将有半年之逗留。”1946年10月23日《前線日报》第二版刊载短讯《名小说家茅盾应邀赴苏讲学》:“文学家沈雁冰(茅盾),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请,赴莫斯科等地演讲中国文学。于二十日来京,办理出国手续,沈氏近日下午二时半,曾至国民参政会访晤邵力子,定于二十三日晨返沪,即由沪取道海参崴前往,在苏将有半年之逗留。”1946年10月25日《中华时报》第四版刊载蒋友玫撰《出国前夕访茅盾先生闲谈》:“沈先生带来第一个好消息是护照已获得了,在廿一日到达南京第一天的下午,即由外交部得两张护照,沈先生和夫人各一张。”“记者问到关于此次出国的事,即说:‘准备半年左右的观光……此次预备苏联各处都走走,打算一星期走一处地方。’”

1946年11月8日《侨声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出国已得护照》:“名作家茅盾夫妇即将出国赴苏,记者特于昨日拜访,承告出国护照早已办妥,行装亦已准备,惟不知何日有船,船到即启程,闻茅氏以不谙俄语,拟请翻译一位随行。”1946年11月8日《立报》第五版刊载短讯《茅盾待船出国》,1946年11月8日《中华时报》第一版刊载短讯《茅盾出国在即只待有船启程》,内容均同《侨声报》。1946年11月10日《诚报》第三版载白君撰《茅盾出国受阻》:“近日闻茅盾又患重伤风,正在治疗中,故出国之期,又将受阻……” 1946年11月13日《侨声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将出国 携礼赠苏联》:“文学家沈雁冰(茅盾),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前往苏联游历,其护照已领到,现正准备行装,候轮出国。闻沈氏此次出国,除考察外,尚携有大批我国战时文学,美术,音乐,作曲前往赠送苏联各文化机关团体,借以促进中苏文化交流,本市中苏文化协会,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均将举行大规模聚餐会欢送。”1946年《新文化》半月刊第2卷第9期第31页刊载短文《茅盾准备出国忙》,文章中说:“茅盾先生现在在作一切出国的准备,如做衣服呀、学俄文呀、出席朋友或团体的欢送会呀、应付新闻记者及各方面的访问呀,以及预备送给俄国朋友的礼物呀,真是忙得‘不亦乐乎’……茅盾先生这回到苏联去,据他自己表示,顶多在那里四五个月就回来。至于到了苏联后打算做些什么?他说:‘在苏日程,当由对外文化协会拟定,主要是为了去观光,他没有作演讲的打算。多看看,看看人家的长处,才更晓得自己的短处在哪里。’”

茅盾经过办理护照手续、准备出国行李、等候远洋轮船,即将登程赴苏联访问。

二、聚会之欢送

茅盾作为中国著名作家首次赴苏联访问,必然引起文化界、文学界人士的关注,也就有了欢送茅盾赴苏访问的种种欢送聚会。

1946年11月2日《立报》第五版刊载短讯《郭沫若设宴 为茅盾饯行》:“名作家茅盾夫妇,出国在即,郭沫若夫妇,特于昨晚设宴为茅盾夫妇饯行,被邀陪者,张君劢,马叙伦,潘梓年,田汉,史良,陈家康等……”1946年11月20日《立报》第五版刊载短讯《十大文化团体联合欢送茅盾》:“茅盾连日忙于吃饯别酒,有如轮班然,闻继郭沫若、柳亚子诸老及友辈之后,文协将联合剧协,木协,漫协,杂志联谊会等十大文化团体,于廿九日下午二时,假青年会举行欢送茶会。”此短讯中所云廿九日下午二时欢送会,实际应为11月24日。1946年11月23日《立报》第五版刊载短讯《欢送茅盾赴苏联 明假清华同学会举行》:“本市文化团体十个单位,为欢送名作家茅盾赴苏联,定于明日下午二时,假九江路四十五号花旗银行二楼清华同学会,举行欢送会,参加团体计有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中国全国木刻协会,全国漫画协会,中国创作者联谊会,诗歌音乐工作者联谊会,上海杂志界联谊会,上海新出版业联谊会,新新音乐社,上海美术作家协会等。”1946年11月23日《中华时报》第四版刊载短讯《文艺界欢送茅盾赴苏联》:“本市文化团体十单位,为欢送名作家茅盾赴苏联,定明日下午二时,假九江路四十五号花旗银行二楼清华同学会,举行欢送会。……”1946年11月23日《侨声报》第四版刊载短讯《送茅盾》内容近似。

1946年11月25日《侨声报》第四版刊载特写《寒冬长夜送茅盾 文化界人士昨举行盛会》,报道11月24日十个团体为茅盾先生赴苏举行的欢送会盛况,郭沫若、叶圣陶、熊佛西、胡风、潘梓年和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代表弗烈达金的致辞,也提到了侯外庐、许广平、沈月衡、陈烟桥、白薇、庞薰琴的欢送词。茅盾的答谢词中说:“我们俩夫妇,此次到苏联去,像挑着两只提篮的,我们要尽所有的力气担起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到苏联去,交给苏联人民。我们又要从苏联人民那里担回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意识,放在中国人民面前,让中国人民选择。”1946年11月25日《中华时报》第四版刊载短讯《十个文化团体茶会欢送茅盾赴苏游历》:“作家茅盾夫妇日内即乘苏轮史茂尔纳号出国赴苏游历,‘文协’‘漫协’‘木协’等十个文化团体于昨下午二时假花旗银行清华同学会举行茶会话别,到叶圣陶,郭沫若,阳翰笙,陈白尘,胡风,赵景深,熊佛西,潘子晨,李桦等二百余人。……” 1946年《青年生活》第11期《文化公园》栏目刊载短讯:“茅盾即将出国到苏联去游历,日前上海有十个文化团体茶会欢送茅氏,席上文化人发言颇众,鲁迅二夫人许景宋希望‘多带些他们的回来!’而茅氏也保证将不虚此行,担回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意识。茅氏又云:‘此次出国是冬天,不知返国回来已是春天否?’言外之意不无政治味,但不知此春天是什么样的气候?”1946年11月26日《戏报》第三版刊载虎郎撰短讯《文化团体设宴饯行》:“文学家茅盾先生,有出国之行,消息传不一致,直到最近,方始有了确定的行期,在本月二十八日,决定启程赴苏联去访问。……”

1946年11月28日《立报》第六版刊载《为送雁冰致一语 幸将慧识发天才》:“……前晚驻沪领事海林,特在领事馆设宴欢送,郭沫若,顾惠庆,沈钧儒,黎照寰,叶圣陶,田汉,洪深,戈宝权等,列席作陪,情绪欢洽,逾于恒常。酒过三巡,在座诸翁,豪情勃发,黎照寰提议,即席作诗,众皆附和,共推黎氏出题,黎略一思索,当场吟出七绝一首,诗云:人生此夜酒千杯,一席珍肴万意开。两国英雄醒复醉,醉中谁识几文才?”郭沫若、顾惠庆、田汉、叶圣陶、沈衡山分别和诗。1946年12月2日《大众夜报》第二版刊载大狂的《饯送茅盾赋旧诗》:“……在领事馆设宴欢送时,郭沫若,顾惠庆,沈钧儒,黎照寰,田汉,叶圣陶,洪深都即席赋诗相赠。其中要以郭沫若的‘不辞美酒几干杯,顿觉心花带怒开。今日天涯人尽醉,澄清总得赖奇才。’堪称压卷之作。”1947年《诗音讯》创刊号刊载李白凤的诗《送茅盾先生》:“离开这/泥泞/你是一条/游向大海的/鱼/我知道/你的方向//你的船/驶向/希望的港湾/在夫尔那乌斯坦/草原上”

在各种文化团体、苏联驻沪领事和诸位文化界友朋举办了各种欢送聚会后,茅盾夫妇即将登程赴苏联访问。

三、码头之送行

1946年12月5日,茅盾夫妇登上苏联客轮斯摩尔尼号,离开上海转道海参崴去苏联访问,正式登上赴苏访问的行程。

1946年《新上海》第35期刊载李楚夫短文《苏联宣传欢迎茅盾》:“苏联国家,是一个注重宣传的国家,他的声势比美国来得大了,全国的报纸上,都登着欢迎茅盾的文字,对于茅盾的历略,出生,著作,都介绍得详详细细,最近,苏联政府又向全世界广播,表示欢迎茅盾前去观光,大概茅盾出国之期,是在下月的下旬。”1946年12月3日《立报》第五版刊载短讯《茅盾赴苏五日启程》:“作家茅盾,应邀赴苏,出国手续已办妥,现定于五日搭乘苏轮斯摩尔尼号出国,转道海参崴赴苏。”1946年12月4日《大众夜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出国了》:“我国名文学家茅盾夫妇,将于明日乘苏轮斯摩尔尼号前往海参崴,连日整理行装极为忙碌,预定明日下午二时启碇,本市文化界人士,均将前往欢送。”1946年12月5日《大公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今日出国》:“茅盾夫妇今日下午二时乘‘司摩尔尼’号离沪赴苏,今晨八时文艺界友人在江海关码头送茅氏夫妇搭二号浮标登轮。茅氏此行,携有中国文艺界作品六大箱,内有郑振铎所赠‘明版木刻’与‘十竹斋笺谱’均极名贵。”同一天的《大公报》第五版刊载报道《茅盾先生出国琐记》,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茅盾从被邀请、到办理护照、筹备出国、友朋送行的全过程。1946年12月5日《前线日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应邀赴苏》:“应邀赴苏之茅盾夫妇,已确定于五日启程,文艺界友人均将往送行。”1946年12月5日《申报》第八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赴苏》:“新文学家茅盾夫妇,今日下午二时,将乘苏轮斯摩尔尼号,前往海参威,转道西伯利亚,赴莫斯科。”1946年12月5日《中华时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今日出国》:“茅盾夫妇今日乘斯摩尔尼号赴苏讲学,本市文化界友人均将前往送行。”1946年12月5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今出国》:“茅盾赴蘇讲学,不但使中苏文化有一沟通机会,并且必然会使中苏人民,彼此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了解。”1946年12月5日《侨声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今日出国》,内容相似。1946年12月5日《新闻报》第十六版刊载范泉撰报道《茅盾先生出国》:“就在今天,茅盾先生离开上海,搭轮到苏联去了。苏联大使馆邀请茅盾先生赴苏,那还是一年以前的事。……这次茅盾先生到苏联去,共带了大小行李十五件。他花了一百万元做了一件皮大衣,他的太太用了自己的手编结了几件绒线衫。……这次送行的人们中,除了报社记者和书业代表,还有郭沫若先生,郑振铎先生等大批著作人。”1946年12月6日《大公报》刊载短讯《茅盾夫妇昨启程赴苏》:“茅盾夫妇昨日乘‘司摩尔尼’号赴苏,到码头欢送者,有苏联总领事哈林夫妇,塔斯社长罗果夫,郭沬若、叶圣陶、刘尊棋等数十人。茅氏临别赠言为:‘希望好友珍重,度过祖国政治上的冬天!’”1946年12月6日《中华时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昨出国》:“文学家茅盾夫妇,于昨午二时乘苏轮斯摩尔尼号出国,送行者有文化界人士叶圣陶,郭沫若等十数人。”

1946年《上海文化》第11期第3页刊载代社论《文化出口——送茅盾先生赴苏  费孝通先生赴英》,文章说:“茅盾和费孝通先生都不是狭义的国家主义者,但也并不具有殖民地的买办性格。希望他们能不负本国人士以及邀请本国人士的希望,真正做一些文化沟通的工作,更希望他们回来时祖国已经是春天了。”1946年《文艺春秋》第3卷第6期刊载“欢送茅盾先生出国小辑”有范泉的《茅盾先生出国二三事》,文章说:“十二月五日,茅盾先生离开上海搭轮到苏联去了。苏联大使馆邀请茅盾先生赴苏,那还是一年以前的事。胜利复员,茅盾先生由重庆,广州,香港而到上海,苏联大使馆在上海再度邀请,而且作了一次具体的决定以后,才由苏联大使馆派员陪同茅盾先生前往南京,办理出国手续。一般朋友——连茅盾先生自己,都以为出国护照一时恐无法获得,所以到南京去办理出国手续,也是抱着一种‘姑且试办’的心情,初不料出国的事情竟会很快的实现。”“欢送茅盾先生出国小辑”有郭沫若的《临别赠言》:“寒流过了暗流来,今天,就和春天一样。这是多么喜幸的一天!我们在斯摩尔尼上欢笑得和一群孩子一样,大家都感觉着自由了。这不是离别,因为我们的情感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也没有什么临别赠言,因为您就是我们卓越的灵魂的工程师,我的言语都在您的心里。我们只希望您带着我们大家的心向北国亲爱的兄弟们祝福。到了明年春夏之交的时候,请您从自由天地更多带些温暖回来。《送别诗》:‘乘风万里廓心胸,祖国灵魂待铸中;明年鸿雁来宾日,预卜九州已大同。’”

1946年12月6日《立报》第六版刊载通讯《茅盾昨赴苏 郭沫若临别赠菊花》:“江海关码头的晨雾还未退去,但这里却是明亮而幸福,中国文坛一颗明星,将从此地远涉重洋,他是茅盾。送别的人有二十几个,郭沫若夫妇,叶圣陶等,他们纷纷跳下小艇,送茅盾夫妇上苏联轮船‘斯摩尔尼’号。天很暖和,然而江中免不掉有风,呼呼地刮起来,送行的人们笑着,心里都是温暖的。斯摩尔尼号是一艘数千吨的大船,船身漆成灰黑色,旗杆上飘荡着苏联的国旗,茅盾夫妇住的是111号房间,里面有两只小床,装设显得很安适,孔德沚女士笑了,她说:‘旅程的几天,可以让茅盾先生一舒胸襟了,我们的家实在太小!’茅盾先生很沉默,他穿着黑皮领的大衣,头发仍旧梳得分外整齐,但是他的眼光似乎很忧郁,有人上去要他说几句别言,他声音沉着的说:‘今年的冬天将特别寒冷,尤其是这多天里的政治空气,一定使人苦闷,各位善自珍重了!’郭沫若先生从他太太于立群手里接过来一束鲜花,放在床边的小茶几上,那是菊花,在霜雪里吐出她的芬芳,在秋冬季节里为人带来一点生气,今天以她来送行我们的文坛巨子,分外觉得意味深长。‘雁冰夫妇,送你俩这束鲜花’:郭沫若高声说着。记者们追在茅盾先生的身边,提出种种问题,他都一一详尽地答着。他说:‘我们要团结起来,文化人是有他们的责任的,但我们必须常常检讨自己,对自己作批评,我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一点!’郭沫若先生和另外的两位记者在舱口高声地谈着立场问题,他痛痛快快的说:‘文化人绝忌什么客观,应该忠实地站在人民立场上说话,到外国去尤其要抱定这种信念!’别离的时间往往过得最快,当晨雾一层层从头上退去,送别的人都在珍重声里跳下轮船。别了,‘斯摩尔尼’号,我们的作家,由你载去,你要驶得平稳,因为,你也载着全中国人民的一个希望!”1946年《上海文化》第11期第58—60页刊载孔另境《茅盾出国记》,十分详细地描写了郭沫若等众多友人登上斯摩尔尼号为茅盾夫妇送行的情形。

茅盾夫妇出访苏联,众多友朋欢送,茅盾夫妇带着诸多友朋的祝福和希望,登上了斯摩尔尼号,转道海参崴去苏联访问。

四、访苏之历程

茅盾夫妇于1946年12月25日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们访苏的历程。1946年12月28日《申报》第八版刊载短讯《茅盾抵莫斯科》:“中国名作家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已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抵莫斯科。”1946年12月28日《大公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抵莫斯科》:“我国作家茅盾应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委员会之邀,访问苏联,已于二十五日偕夫人抵此。该委员会副主席及会员多人曾赴车站欢迎。”1946年12月28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抵莫斯科》:“中国名作家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已于十二月廿五日抵莫斯科。茅盾夫妇到达时,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曾派代表迎接。”1946年12月28日《锡报》第一版刊载短讯《茅盾访苏抵莫斯科》:“我国作家茅盾,应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委员会之邀,访问苏联,已于昨日携夫人抵此,该委员会副主席及会员多人,曾赴车站欢迎。”1947年《现代周刊》复版37期第11页刊载短讯《苏联赞誉茅盾〈子夜〉》:“茅盾抵苏时,莫斯科广播电台曾发表《苏联人民对茅盾的印象》一文,内容历数茅盾及其作品渐次为苏联读者认识与推崇,尤特别提出《子夜》一书称:‘《子夜》用新的艺术手腕表现出一九三零年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各社会方面的生活中,一切值得注意的问题。……’”1947年《新闻类编》第1562期第18页刊载消息:“中国名作家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已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抵莫斯科。欢迎他们的有对外文化协会的官员。”

1947年1月11日《申报》第八版刊载短讯《茅盾在莫斯科参观各博物馆》:“茅盾继续在莫斯科观光各博物馆,列宁图书馆,及巧克力工厂等,苏联作家协会曾举行茶会,欢迎会中渠曾晤及著名之蘇作家多人,作中国文学报吿。茅盾夫妇健康均佳,将前往托尔斯泰旧居凭吊,并将访问其他若干城市。”1947年1月11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将访托尔斯泰故居》,1947年1月11日《大公报》第三版刊载短讯《茅盾在苏京参观博物馆》,1947年1月11日《前线日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在莫斯科参观各博物馆》,内容均同上。1947年1月28日《新闻报》第三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访史达林故居》:“今日之真理报载称:我名作家茅盾及其夫人,已抵堤比里西,渠系应乔治亚对外国文化关系社之邀请而来,渠等曾拜访该地甚多有名之地方及历史性有纪念意义之歌剧院摄影场,渠等并往哥里拜访史达林出生之故居及同年所在地。”1947年1月28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在苏联 访史达林故居》,1947年1月28日《前线日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访史达林故居》,内容均如上。

1947年1月18日《申报》第八版刊载短讯《茅盾离莫斯科》:“我国作家茅盾偕夫人,十六晚离莫斯科,赴佐治亚首府第佛里斯。渠等赴佐治亚及亚美尼亚两共和国游历,为时约两三周,由苏外部远东司亚莫诺夫作陪。”1947年1月18日《锡报》第一版刊载短讯《茅盾离开莫斯科游佐治亚》,1947年1月18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在苏游历第佛里斯》,内容均同上。1947年《新闻类编》第1569期第10页刊载短讯《茅盾在莫斯科发表旅苏观感》:“中国名作家茅盾离开莫斯科前往第佛里斯之前接见塔斯社记者时称:我访问苏联的目的是研究苏联人民的生活,和苏联文化,并且建立中苏作家之间更紧密的友好联系。来到苏联的外国人所注意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苏联全国人民为超过国家经济发展的战前水准而做的努力。我在苏联的每一天,都加强了这种信心,即:苏联人民将准时地实现他们巨大的五年计划,而苏联的国民经济也将提高到更高的水准。我全心地祝贺苏联人民在他们伟大的建设劳动中获得成功。苏维埃国家经济的和文化的新胜利给予我希望与对未来的信心,因为苏联是全世界和平与民主的堡垒和保证。”1947年2月1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在苏演讲》:“茅盾及其夫人,于悌比里锡勾留七日后,现已往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茅盾在悌比里锡演讲中国近代文学之发展,并会见乔治亚作家多人。”1947年《南北(北平)》刊载短讯《茅盾在苏讲演近代文艺》内容如上。1947年2月1日《申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赴亚美尼亚》:“茅盾及其夫人,于悌比里锡勾留七日后,现已往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茅盾在悌比里锡演讲中国近代文学之发展,并会见乔治亚作家多人。”1947年2月2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在苏近况》:“中国名作家茅盾及其夫人,上周在乔治亚观光,考察历史建筑,国立博物馆,和乔治亚故都姆茨海达,及其古代大教堂。……一月二十八日,茅盾夫妇乘火车赴埃里温,亚美尼亚对外文化协会的代表时赴车站迎接。”1947年《新闻类编》第1572期第9页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在苏联乔治亚观光》:“中国名作家茅盾及其夫人,上周在乔治亚观光,考察历史建筑,国立博物馆,和乔治亚故都姆茨海达,及其古代大教堂。茅盾夫妇在第佛里斯参观各科学机关,文化机关和各高等教育机关,其中包括乔治亚国立大学和乔治亚科学院,茅盾夫妇在那里与该院院长马希海利希维利会晤。茅盾在乔治亚对外文化协会中,会见乔治亚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文艺批评家。”1947年《新闻类编》第1576期第14页刊载短讯《茅盾访苏印象 盛赞各地人民生活进步》:“中国名作家茅盾曾赴乔其亚与亚美尼亚两共和国游历,十三日对塔斯社访员发表谈话说:乔其亚人民与亚美尼亚人民,曾为独立而战斗了几百年,在多民族的苏维埃国家中已得到了自由,幸福与平等,该当受人真挚的尊敬。在这两个共和国中,我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看到生活各方面空前的进步。……”1947年《新闻类编》第1574期第12页刊载短讯《茅盾离别亚美尼亚首都 对塔斯社访问员发表谈话》:“中国名作家茅盾,在埃里温观光,曾参观各科学机关,亚美尼亚共和国的历史遗迹,国立古代抄本保存所,亞美尼亚书籍展览会,以及各博物馆,各剧场与歌剧院。亚美尼亚对外文化协会举行招待会,以欢迎茅盾先生及其夫人,著名科学家们艺术家们,著作家们也都参与盛会。离别之前,茅盾向塔斯社访问员发表谈话说:‘来埃里温作短期的访问,已帮助我对亚美尼亚人民获得广泛的了解,亚美尼亚人民,在其悠久的历史过程中,曾一再被侵略,然而,他们由巨大惊人的努力始终保持住他们的民族文化。’”

1947年2月10日《申报》第八版刊载短讯《茅盾返莫斯科》:“中国名作家茅盾夫妇,曾赴乔治亚与亚美尼亚游历,今天返莫斯科,他们曾访问乔治亚共和国与亚美尼亚共和国的科学院,第佛利斯与埃里温的国立大学、中学、公共图书馆、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以及亚美尼亚葡萄栽培研究所。”1947年2月10日《大公报》第三版刊载短讯《茅盾游高加索后 已返回莫斯科》:“中国名作家茅盾夫妇,曾赴乔其亚与亚美尼亚游历,八日已返莫斯科。他们曾考察乔其亚人民和亚美尼亚人民的科学活动与文化活动。这两位嘉宾曾访问乔其亚共和国与亚美尼亚共和国的科学院,铁夫利斯与埃里国立大学,中学,公共图书馆,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以及亚美尼亚葡萄栽培硏究所。茅盾先生对于古代亚美尼亚手抄本,和亚美尼亚文学硏究所,感到特别兴趣。这位中国名作家,曾与许多卓越的著作家们,政治家们,科学家们会晤。”1947年2月10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返莫斯科》:“中国名作家茅盾夫妇,曾赴乔治亚与亚美尼亚游历,今天已返莫斯科,他们曾考察乔治亚人民和亚美尼亚人民的科学活动与文化活动。……”1947年2月15日《大公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访苏印象 称赞各地人民生活进步》:“中国名作家茅盾曾赴乔其亚与亚美尼亚两共和国游历,十三日对塔斯社访员发表谈话说:乔其亚人民与亚美尼亚人民,曾独立而战斗了几百年,在多民族的苏维埃国家中已得到自由、幸福与平等,该当受人真挚的尊敬。……”1947年2月15日《立报》第六版刊载塔斯社访员的《茅盾访问记》:“中国名作家茅盾,曾赴乔治亚与亚美尼亚两共和国游历,今天对塔斯社访员发表谈话说:……在这两个共和国中,我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都看到生活各方面空前的进步……在过去只有一些儿学校的这两个共和国中,如今已开办了大学。农业的,医科的,师范的,体育的,艺术的和其他的研究所与学校,以及音乐学院与音乐学校了。每一个共和国中都有科学院以及大批科学研究所。”1947年2月23日《申报》第五版刊载短讯《茅盾将赴列宁格勒》:“中国名作家茅盾,继续考察苏联生活,访问莫斯科附近‘三八节’集体农场,莫斯科国立大学,东方博物馆,和列宁公共图书馆,不久将赴列宁格勒考察。”1947年2月23日《立报》第六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将赴列宁格勒》:“中国名作家茅盾先生,继续考察苏联生活,访问莫斯科附近的‘三八节’集体农场,莫斯科国立大学,东方博物馆,和列宁公共图书馆。茅盾先生曾与苏联名作家萧霍诺夫,马尔夏克,西蒙诺夫卡达,耶夫等长谈。茅盾先生及其夫人,曾访问苏维埃妇女反法西斯委员会,他们在那儿与该委员会主席波波娃谈话。他们不久就要赴列宁格勒,考察那个名城保卫战的英雄史诗,考察列宁格勒贯彻五年计划的概况,并参观该市的各博物馆与各纪念碑。”

1947年《新闻类编》第1578期第9页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即将赴列宁格勒》:“现在莫斯科的中国作家茅盾继续研究苏联生活。他曾与苏联著名作家梯航诺夫,马尔沙克,西蒙诺夫,卡达耶夫等人作长谈。茅氏夫妇最近即将动身前往列宁格勒,在那里,他们将研究列城保卫战的史诗,列城市民完成五年计划的情形,以及该城博物馆和历史纪念物。”1947年3月8日《前线日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苏对外文协主席欢宴茅盾》:“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主席克米诺夫,昨夜设宴招待茅盾大师,来宾计有我驻苏大使傅秉常,及大使馆参事,副主席克斯利夫,卡拉甘多夫及其他苏联名作家及画家共为卅人,卡拉甘多夫茅盾及傅秉常三人,均发表演说,卡氏对中国人民困苦坚定不断争取和平与民主,倍加推崇,茅盾亦表示愿增进中苏文化关系之愿望,茅盾夫妇业于今晨抵达前往塔什干巴库及撒马尔干,将在该地逗留两周。”1947年3月8日《益世报》第五版刊载短讯《苏对外文协主席欢宴茅盾》,内容与前相同。

1947年《新闻类编》第1568期第4页刊载短讯《中国作家茅盾赴外高加索游历》:“作为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贵宾来莫斯科访问的中国名作家茅盾先生,已动身前往乔治亚与亚美尼亚游历。他在莫斯科时曾透彻研究苏联的出版事业,会晤著名的苏联作家,并参观若干工厂、博物馆及剧院。”1947年《文艺春秋》第4卷第5期刊载《茅盾夫妇在苏联》照片及说明,照片为茅盾夫妇与在塔什干歌舞剧院与乌支白克共和国人民艺术家合影,说明词:“茅盾夫妇抵苏后,在莫斯科先后居住月余。曾至阿美尼亚共和国,乔治亚共和国,乌支白克与阿什倍疆共和国,以及列宁格勒,巴库等地,为时将近五月。”1947年《人世间》第3期第40页刊载《茅盾夫妇在苏联》照片三张,分别为访问《火》杂志编辑部、在塔什干的“纪念奈伐依的歌舞剧院”、在塔什干斯大林纺织工厂。

1947年《新闻类编》第1582期第15页刊载短讯《茅盾夫妇赴乌兹贝克斯坦和亚塞尔拜然》:“中国名作家,茅盾先生,到苏联来考察苏维埃文化,并加强中苏两国作家之间的友谊关系,正偕其夫人继续漫游苏联。他们已访问过莫斯科,列宁格勒,乔治亚和亚美尼亚,七日已赴乌兹贝克斯坦和亚塞尔拜然观光。”1947年《新闻类编》第1588期第14页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在苏联游踪》:“在乌兹贝克斯坦,他们参观科学院,女子中学,纺织厂,赴剧场观剧,与该共和国的文化界的领袖,社会名流,及乌兹贝克斯坦作家们会晤,赴乌兹贝克斯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大会旁听。后来,他们就到撒马尔罕去考察该市历史遗迹——帖木耳市中央广场,古代回教学校,帖木耳之墓、陵寝等。在亚塞尔拜然,中国嘉宾考察油田,工业研究所,亚塞尔拜然科学院,自然疗法研究所,并访问作家协会。”1947年3月28日《大公报》第三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在苏游踪》:“应全苏对外文化协会之邀来苏联访问的中国名作家,茅盾及其夫人,继续考察苏维埃人民生活以及苏联的文化成就与经济成就。他们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盘桓以后,曾先后访问乔治亚美尼亚,乌兹伯克斯坦,亚塞尔拜然。在乌兹伯克斯坦,曾参观科学院,女子中学,纺织厂,赴剧场观剧,与该共和国的文化界领袖,社会名流,及乌兹伯克作家们会晤,赴乌兹伯克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大会旁听。后来,他们就到撒马尔罕去考察该市历史遗迹帖木耳市中央广场,古代回教学校,帖木耳之墓,陵寝等。在亚塞尔拜然考察油田,工业研究所,亚塞尔拜然科学院,自然疗法研究所,并访问作家协会。”

1947年4月1日《申报》刊载短讯《茅盾在苏发表谈话》:“中国名作家茅盾,昨对塔斯社访员发表谈话称:我曾访问乔治亚,亚美尼亚,乌兹伯克斯坦,及亚塞尔拜然,使我可以抱着充分信心,来谈谈各苏维埃共和国经济上與文化上之惊人成就。此等成就,在乌兹伯克斯坦——沙皇治下俄罗斯一个落后之省份——尤其明显。我在苏联,到处看出苏维埃政府对人民异常关心,从建设住宅,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俱乐部,医院,疗养院之庞大营造计划方面,很明显的可以看得出来。在乌兹伯克斯坦与亚塞尔拜然,创办民族科学院以及大批研究所,此即乌兹伯克人民与亚塞尔拜然人民,在科学方面已有伟大成就之明证。”1947年《新闻类编》第1589期第26页刊载短讯《茅盾先生在苏京发表谈话》:“中国名作家,茅盾先生,三月二十九日对塔斯社访员发表谈话说:我到乔治亚,亚美尼亚,乌兹贝克斯坦,亚塞尔拜然去访问过了,使我可以抱着充分的信心来谈谈苏维埃共和国经济上文化上的惊人成就,这些成就在乌兹贝克斯坦——沙皇治下俄罗斯的一个落后省份,尤其明显……”1947年《新闻类编》第1591期第15页刊载短讯《茅盾夫妇离苏返国?对塔斯社访员发表谈话》:“茅盾先生对塔斯社访员发表谈话说:‘苏联人民对我们非常殷勤。在苏联漫游期间,我能够看到听到的一切,除了莫斯科人和英勇的列宁格勒人以外,我在乔治亚人,亚美尼亚人,乌兹贝克斯坦人和亚塞尔拜然人中间,也结交了忠实的朋友。我看到了苏维埃人民的生活及其进步的文化与文学。我异常珍视苏联在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极大成就。’”在短讯《茅盾夫人发表访苏观感》中说:“与中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同来游历苏联的茅盾夫人,对塔斯社访员说:‘中国妇女对于苏联妇女一向极为尊敬。我这次在苏联长时期的逗留,以及对苏联人民日常生活的研究,帮助我透彻地了解并评价妇女在创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方面所起的极大的作用。我看到苏联的妇女在发展国家经济方面作了重要的协助。我无论到了哪里,我都看到各行各业的妇女,在一切工业,农业和文化的部门中,与男子做同业的工作,推进科学,技术和教育。’”

茅盾伉俪在苏联访问,从莫斯科,到乔治亚,到亚美尼亚,到列宁格勒,到塔什干,到乌兹别克,到阿塞拜疆,他们参观访问了博物馆、科学院、学校、工厂等诸多场所,会见了作家、艺术家、官员、工人、学生等诸多人员,深切感受到苏联战后的变化和发展。

五、归国与观感

1947年4月5日,经过近四个月的访问,茅盾夫妇踏上了归国的返程。1947年4月7日《大公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离苏返国》:“我国作家茅盾夫妇五日夜由此启程经海参崴返上海。茅盾系应苏联对外文化联络协会之邀,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抵莫斯科,渠等于留苏期间曾游历列宁格勒、佐治亚、亚美尼亚、亚塞尔拜然等地,并会晤若干苏联作家,对外文化联络协会对渠等游历各地,予以极大协助。茅盾夫妇对于此次旅行,至为满意,惟渠等对于对外文化联络协会之热诚招待,尤感不安;按茅盾为战后我国作家赴苏访问第二人,一九四五年郭沫若氏曾首次应苏联对外文化联络协会之邀赴苏游历。”1947年4月7日《申报》刊载短讯《茅盾夫妇离苏返国》:“我国作家茅盾夫妇,昨夜由此启程经海参威返上海。茅氏系应苏联对外文化联络协会之邀,于去年十二月廿五日抵莫斯科。”1947年4月7日《立报》第一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经海参崴返上海》,1947年4月7日《新闻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离苏返国》,内容均同上。1947年4月7日《前线日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启程返国》:“我国作家茅盾夫妇,昨夜由此启程经海参崴返上海。……茅盾为战后我国作家赴苏访问第二人,一九四五年郭沫若氏曾首次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赴苏游览。”1947年《文艺春秋》第4卷第5期刊载《茅盾归国》两张照片和说明词:“茅盾夫妇于去年十二月五日赴苏观光,于今年四月廿五日归国。(上图)自苏轮斯摩尔尼搭乘驳轮登岸前的一瞥。手持礼帽挥舞者即茅盾氏。(下图)在江海关浮码头上迎迓者郭沫若氏等谈论苏联情况。以两手作态者即茅盾氏。”

1947年4月16日《真报》第一版刊载言寺撰短讯《茅盾在苏失意提早携妻归国》:“新文学作家沈雁冰(茅盾)夫妇,前应苏联作家协会之邀,偕其夫人于去年十二月间离沪赴苏,名为‘考察’文化情形,并在苏大谈民主文艺,本来沈在苏行程,原定一年,但其抵苏后,以‘民主’为号召的一般前进作家在国内均保持沉默,对于国内文坛大有转变,沈为顺风转舵起见,故打算提前归国,一方面以苏联对中国作家,没有什么重视,因此只好从速结束这番‘考察’的任务,闻沈氏夫妇一行已由海参崴乘轮南返,预料不久的‘文协’,一定要来一次轰轰烈烈的欢迎大会,以作捧场。”此文所云内容与实际有出入。1947年4月23日《真报》第一版刊载叶子撰短讯《茅盾夫妇后日到沪》:“名左翼文学家茅盾夫妇,自被邀请赴苏联游览,已经快四个多月了,前些日子曾由消息说他已动身返国,但是尚没有确切的报道。昨天,据苏聯半官方面透露,茅氏夫妇两人已乘斯摩尔尼轮于日前自海参崴启程,约于后日可以到沪云。又讯:茅氏回沪后,将在本市举行若干次演讲会,讲述数月游历苏联之观感及心得云,我们又可以听到他的妙语了。”

1947年4月26日《申报》刊载短讯《赴苏观光归来茅盾夫妇抵沪》:“名作家沈雁冰(茅盾)夫妇,去冬应邀赴苏观光,转辗数月,屐痕遍及全苏各地,备受热烈欢迎。昨日下午六时乘苏联邮船‘斯摩尔尼’返沪,本市文艺界,前往欢迎者有数十人,中苏文协及中华文协并拟联合举行盛大欢迎会。”1947年4月26日《大公报》第四版刊载专访《茅盾回国了》:“去国四月余,完成了中国人民文化代表的使命, 茅盾先生带着丰富的收获回到了祖国。昨天下午四点钟,苏船斯摩尔尼号靠外滩金利源二号浮筒,欢迎的人群齐集在江海关码头上。”1947年4月26日《和平日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昨回国》:“名作家沈雁冰,(茅盾)夫妇,去冬应邀赴苏观光,辗转数月,屐痕遍及全苏各地,备受热烈欢迎,昨日下午六时乘苏联游轮‘斯摩尔尼’号返沪,本市文艺工作者郭沫若,叶圣陶,徐调孚,陈白尘,戈宝权及塔斯社上海分社长罗果夫等数十人,中苏文协及中华文协并拟联合举行盛大欢迎会,惟以沈氏旅途劳顿,将俟其休息数日后,再行决定日期云。”

1947年4月27日《立报》第三版刊载报道《茅盾谈苏联》:“这里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前楼,一张床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地方,近窗处放着两张沙发,右手是一张写字台,显然的,这所房子是包括了宿舍,食所,甚至是办公和会客的地方,和郭沫若比较,是够‘寒酸’的了。”“……他又说明苏联现在的情形:‘第一没有中间商存在,第二是一切企业完全国营,第三是承认私有财产,第四是不准私有资本……’”“无论是文学,戏剧,雕刻,绘画,甚至电影,他们都是平均发展,艺人和文化人生活得相当舒服。”1947年4月28日《诚报》第二版刊载短讯《迎茅盾归来》:“名作家茅盾,四个月前应苏联邀请,赴苏考察,足迹遍及全苏各地。于廿五日返沪,下月四日之‘文艺节’得赶回主持,当可发表一番高论矣。”1947年5月1日《大公报》第四版刊载短讯《欢迎茅盾明午在青年会》:“中苏文化协会及全国文艺协会,定于五月二日下午三时,在八仙桥青年会联合举行茶会,欢迎小说家茅盾及夫人访苏归来。”1947年5月3日《申报》第四版刊载短讯《茅盾夫妇自苏归来 两协会茶会欢迎》:“文艺作家茅盾(沈雁冰)夫妇,新自苏联归国,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及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昨午三时假靑年会茶会欢迎,颜惠庆,黎照寰,郭沫若,叶绍钧,田汉,张西曼,陈国廉,马宗融等文化界人士三百余人,苏联驻沪总领事哈林亦被邀列席致词,由黎照寰主席,并请茅盾夫妇讲述‘游苏观感’。”

1947年5月3日《大公报》第四版刊载短讯《文协欢迎茅盾夫妇 即席报告游苏印象》:“茅盾夫妇回国已一周,这是第一次公开的欢迎会,在昨天下午三点钟,在八仙桥青年会二楼交谊厅里,是中苏文化协会和全国文艺协会联合招待的。……”1947年5月3日的《大公报》第四版还刊载了短文《茅盾夫人谈苏联妇女》《苏联人民有没有自由》《访苏印象:并不在准备战争》。1947年5月3日《中华时报》第四版刊载短讯《两个文协欢迎茅盾夫妇》:“中苏文协及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昨日下午假青年会友谊厅茶会,欢迎游苏归国之茅盾夫妇,参加者柳亚子,欧阳予倩,郭沫若夫妇等,文化界名流数百人,及我外交部驻沪办事处主任陈国廉,外交界耆宿颜惠庆博士夫妇均出席,并先后致词,茶会由黎照寰氏主持,茅盾报告游苏观感颇详,中苏文协理事张西曼教授,特自京赶沪参加,并发表演说,茶会至五时始散。”

1947年《华阳国志》第69期刊载天神撰的短讯《茅盾返国》:“茅盾已于四月六日由苏联启程回国了!记得茅盾夫妇的出国,时期是去年十二月五日,这样,连来连去的日程,差不多整整四个月。当他在被欢送的会场上,曾这么说:‘上次郭沫若先生赴苏联时在夏天,回国时在秋天。我现在是冬天出国,希望回来是祖国已是春天了。’现在,他回到祖国的时期,国内又是另一番情况,不知当他一脚踏到祖国的泥土时感觉到的是春天?还是冬天?茅盾在出国时,又曾在欢送会上对送行的人这么说:‘大家珍重上海的冬天,这个政治的严冬是很冷的!’这是一句含有皮里阳秋的话,他希望在他回来时有一个暖洋洋的春天,即在秋天,他还希望着‘霜枫红于二月花’。所以,现在他的回国,无疑地将给他一个很大的失望,除郭沫若和他小舅子孔另境之流对他的回国特别欢迎外,与在被欢送时是怎样的一个伤心的对照!”

1947年5月4日《时事新报晚刊》第四版刊载短讯《中华文艺协会纪念“文艺节” 茅盾报告苏联观感》:“今晨九时,中华全国文艺界亦假黄金大剧院举行文艺盛会,由该会理事长,邵力子氏任主席,叶圣陶,郭沫若,茅盾,田汉等均出席演讲。中华文艺协会为纪念五四文艺节,暨成立九周年纪念,特于今晨九时在八仙桥黄金大剧院举行纪念会,出席有郭沫若,叶圣陶,张道藩,茅盾,胡风,郑振铎,邵力子等人,由邵力子致开幕词,由茅盾报告苏联观感……”1947年9月4日《真报》第三版刊载短讯《茅盾回国以后》:“茅盾游苏归来,对于战后之苏联,大为捧场,因在今日中国之新文坛,自鲁迅死后,茅盾已递升为头牌人物,苏联因利用其足资号召中国青年之用,特于郭沫若后,他为被邀游苏作家第二人。归国后并赶译西蒙诺夫之反美宣传剧《俄罗斯问题》。予以另一作用,据深知内幕之人云,茅盾之被邀游苏原因,为《腐蚀》一书之出版也。因苏联仍盛赞茅盾之《腐蚀》,为抗战中反特务工作宣传之名著,以此来拓展其所谓民主运动也。现在茅译之《俄罗斯问题》三幕剧,在《世界知识》上将次第刊完,并已号召剧人发动有计划之排演运动,将来美苏之政治斗争,必定又一番热闹节目在繁荣之上海首先表演,吾人拭目以待。”

1947年《天风》第72期第1—4页刊载凱旋的《茅盾先生对于苏联的观察——五月五日在上海青年会干事周一早会的讲词》,茅盾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谈到苏联“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口号;从外汇的计算标准,谈到教员的报酬;从托儿所的形式,谈到农业的集体制按劳取酬。茅盾回答了关于苏联的宗教态度、私立学校、家庭婚姻、官吏的党派、对中共的看法、美苏关系、苏联人民的消遣等问题。1947年《人世间》第3期第41—43页刊载凤子的采访记《茅盾先生游苏观感》:“这是一个在积极地从事战后复兴建设的国家,曾经受过战争洗劫的城市,已经重建得看不出一点踪迹。比如有的高楼中过炮弹,却已经拆卸掉楼顶,重新装修的像一幢新屋。一切商业都由国家经营,可是政府的统治是那样彻底。生活必需品由定量的配给,定量以外如再有所需要,你可以到商店中去买,不过价较配给者稍贵,奢侈品亦可在商店購得,不过价钱是贵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生活上的享受是可以与他们艺术上的荣誉比美的。老弱病残,有政府办理的机关分别收容供养,或者让他们作一点轻手工业。”凤子还谈到在郭沫若家庭洗尘聚会上茅盾的游苏观感,回答苏联作家们提出有关中国的问题:有关中国作家的组织、中国作家的生活、中国文学创作的体裁、中国的童话、中国的文字改革等。1947年《国讯》第412期第7页刊载陈曦的《茅盾先生访问记》,在该访问记中,茅盾主要谈论苏联的教育:“苏联国民,必须受七年义务教育。这七年,相当于我国的小学到初中,毕业后,可以投考相当我国专科学校的技术学校。十年制学校毕业后(即相当于我国的高中毕业),可考大学。在大学里每个学生一年所缴的全部费用是二百卢布。但学校给学生的公费,每一个月就有三百五十卢布。而且,成绩优秀的,还有奖励金。”茅盾还谈到了苏联的职业教育,谈到轻工业建设,谈到苏联的新五年计划。

茅盾访苏回国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出席欢迎聚会和记者采访中,茅盾多次谈到其访苏观感,盛赞苏联在卫国战争后建设与发展中的巨大成就,介绍苏联的建设与体制、规划与发展、生活与待遇等等情况,为人们了解苏联的发展与建设、现状与未来,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与告示,茅盾成为中苏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六、媒体之视阈

茅盾作为中国著名作家,他的受邀访问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受到了诸多报刊的关注,自受邀访苏的信息披露后,从办理护照,到等待签证;从欢送聚会,到码头送行;从抵达苏联,到各地访问;从采访观感,到登程回国,成为媒体自始至终关注和报道的热点,在国内国共两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茅盾访问苏联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新闻。

茅盾出访苏联,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对于茅盾访苏报道的报刊大多为民营性质,如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创办于1893年的《新闻报》,创办于1902年的《大公报》,创办于1935年的《立报》,创办于1936年的《诚报》,创办于1938年的《前线日报》,创办于1941年的《新闻类编》,创办于1943年的《侨声报》,创办于1946年《中华时报》《大众夜报》等。该阶段“是国民党各级党报大发展的时期。京津沪等大城市和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几个主要城市的民办报纸,在夹缝中求生存,也获得了一定的空间”①。抗战胜利后,原先诸多战时停办的民营报刊逐渐复刊,诸多民营报刊在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扫荡报》的主宰中,在夹缝中求生存,努力保持其独立的品格与追求。1945年11月1日,《大公报》在上海复刊,在复刊号上发表了《重来上海》的长篇社评,说:“我们是一张民间报纸……二十年来,饱经忧患,同人等不揣谫陋,始终固守‘不私、不盲’的社训,对建国大业,尽其平凡之努力。现在我们也随着国家复员而复员,上海版今日首先复刊,我们今后一本过去不畏强权,不媚时尚的传统,继续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②1935年9月25日创办于上海的小型报《立报》,“在发刊时,该报宣称要‘凭良心说话’,‘用真凭实据报告新闻’。要让国民‘都知道本身对于国家的关系’,了解作为国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国家观念’。后来更是以‘对外争取国家独立、驱除敌寇,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贪污’为言论方针,对宣传抗日救亡、提倡政治民主方面颇为重视”①。抗战爆发前,《立报》发行量高达20万份。《大公报》《立报》的追求,代表了多数民营报刊的基本立场,也正是在这种立场的主导下,茅盾访苏成为各民营报刊关注与报道的热点。

1946年《文艺春秋》刊载了端木蕻良《送茅盾先生出国》一文,文章说:“茅盾先生应苏联之邀,出国观光,尤其是现在,这意义是重大的。……希望他能将中国文化的真实的面目传达给异国人士,同时能将养育了苏联三万万人民的文化果实带回给祖国,这种沟通人类文化的工作正是同赫克力士担负着地球的重压一样的伟大和艰巨。我们敬祝茅盾夫妇旅途健康!”②端木蕻良期望茅盾先生承担中苏文化交流使者的重任,将中国文化的真实的面貌传达给异国人士,将苏联人民的文化果实带回祖国,茅盾的访苏确实承担和完成了这样的重任,诸多媒体对于茅盾夫妇访苏的关注和报道,推进了茅盾的访苏历程,也促进了中苏文化的交流。英国学者约翰·克莱尔在谈到报纸的报道目标实现时说:“让你的报道题材登上这些报纸是要做大量工作的,它要求速度、力度、创新性、关联度和理解力,还需要一点运气,这些要求都满足了,你就能顺利地实现报道目标。”③关于报刊媒体对于茅盾夫妇访苏的报道,在连续不断的追踪报道中,呈现出这些报道的速度、力度、创新性,也呈现出诸多关联度和理解力,从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顺利地实现了对于茅盾访苏跟踪报道的目标。

1948年2月,茅盾在其《苏联见闻录·序》中说:“自有苏联这社会主义的国家以来,造谣家即有了事做。最近的趋势,似乎专在‘自由’两字上做文章。三年前,我们就听到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苏联有平等而无自由。’作此说者又假装公平,说英美等国‘有自由而无平等’。制造这些妙论的人们极力想抹杀一个真理:自由的基础是平等。”④茅盾的访苏,对于人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于破除流传的谣言、展现苏联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就具有十分及时和全面的呈现和表达。茅盾在三月十三日的日记中写下他在乌兹别克送别宴会的致辞道:“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对苏联的一切都十分关心,看到苏联人民埋头苦干,排除一切内在的困难和外来的干涉,而向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路迈步前进,中国人民就都想起了孙中山先生的遗言:十月革命是人类的新希望。三十年来,中苏人民的友谊以及中苏文化交流,是在一天一天增进。”⑤茅盾在致辞中引用孙中山的遗言,将十月革命看作是人类的新希望,为中苏人民的友谊和中苏文化交流的增进而欢呼。茅盾成为增进中苏人民友谊和中苏文化交流的使者,媒体对茅盾访苏的连续报道,成为中国新闻发展史和中国外交史上的亮点。

猜你喜欢
茅盾媒体苏联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武装保护苏联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良好家风奠定人生基础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雾在做迷藏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