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一份“有生长力”的作业给自己

2022-04-12 09:33潘晓林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手记记下赵老师

○潘晓林

给学生留作业,是每位教师的“家常菜”。每天我们都要给学生设计、布置作业,对没完成作业的孩子,还会小罚一下。可是,老师们,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留一份作业呢?

有的老师说,工作一天下来,累极了,再给自己留作业,还活不活了?

有的老师说,不想动那个脑子,和学生斗智斗勇就够了,干嘛和自己过不去?

有的老师说,把知识教对就行,我也不想当名师,自由点挺好。

…………

我们每天的工作是很繁累,可是,你工作的情调还在吗?别忘了,那也是你的日子。

我们每天是在和学生“斗”,可是,你“斗”过学生了吗?别忘了,教师的价值只有在学生中才能彰显。

我们是把知识都教对了,可是,学生一直都喜欢上你的课吗?别忘了,那是你赖以生存的资本。

如果不停追问下去,你会突然发现,好尴尬,我怎么把教师这个职业做得如此难受?我教育的初心哪儿去了?我究竟要往哪里去?上一期我们谈了大先生之大也是从小事做起的。关键是,在追随大先生向光而行的路上,您是跟着感觉“自由行”还是为自己设计了前往的路径并坚持走了下去?

我带过很多徒弟,赵华老师是其中一位。这是一位爱极了孩子的老师,执教25年,当了整整25年班主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工作手记》,基本上一年1本,陆陆续续记了32本,密密麻麻记下了她和孩子们的一个个小故事。信手拈来一篇和大家分享:

1V1PK比赛

博学二班PK赛随着第一次单元测试正式拉开帷幕。

开学第一天,我就请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PK人选,开启了本学期一对一PK赛。这是常规项目,主要是为了激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并时刻补充上进的动力。我对他们说:“如果和最优秀的同学去比有些同学会感到吃力,要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一对一比比谁更努力、谁的进步更大、谁能一直坚持。”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有胜利的可能,从而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成长动力。

我和孩子们约定,每次小测试后,PK失利的人要买一支棒棒糖给获胜者,获胜方不仅能吃到胜利的甜蜜,还可以得到3分班优分(这是我为了激励孩子们有“我们的班”的意识专设的奖项)。这样的约定成了孩子们的动力,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他们重视每一次小测试,次次努力,分分必争,考试变得很有意思,学习也不那么单调辛苦了。

每次PK结束,孩子们会让我拍下吃糖时“嗨皮”的样子,那是他们最为骄傲的时刻,也是我最为欣慰的时刻。

这次测试,王晓萌有点情绪低沉,明天需要找他聊聊。加油吧,少年!

我问赵老师,每次写手记的感受是什么?她说:“不好说。就像我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一样,这是我布置给自己的作业,一开始就是想记下工作的痕迹,写着写着也不想写了。工作那么忙,写手记成了负担,而且有成功有失败,记录下来的不都是高兴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是欲罢不能了,因为这本手记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默默指引和督促我的力量。”

马克斯·范梅南说:“我们要对生活世界保持关注,从生活现象开始,从日常生活中鲜活的生活体验开始,回到事物本身,保持一种向生活现象学习的态度。”透过赵老师的教学现象和态度,我们可以延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份手记的价值在哪里?它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首先,赵老师的《工作手记》像一份职业规划和“行动指南”。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对自己的职业进程是有一定规划的。执教时间久了,职业倦怠很正常,我们需要的是不时地振作与唤醒。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勇气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赵老师说:“我经常会去翻之前的手记,看似我记下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我记下的是孩子们和自己的生活与体验,更记下了自己改变和成长的思考,这样的思考会让我更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从教25年,赵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河北省骨干教师原因何在?源于清醒、不断调整前进方向,不停地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在此,《工作手记》功不可没!

其次,赵老师的手记像一份“教学向导”和教学反思。翻看赵老师的手记,我看到了她“感性——理性——悟性”的成长路径。手记里最初记下的是具体的教学过程,慢慢有了逻辑上的抽象与总结,再看近几年的手记,更多的是赵老师从理性认知中提炼出来的模式,是完全属于自己个性的、活化了的教学能力,她“钻”进去了,又“跳”了出来。这大概就是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的过程吧。比如,赵老师告诉我,她最骄傲的就是送走的一届届孩子再见到她时都会不自觉地说,“我们赵老师”“我们班”……结合这句话,我们仔细分析上述案例,您会发现赵老师没有把学生头疼的测试演变得更加“严肃”,而是想办法让孩子们精准地感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在这样的氛围里,对手不再是对手,而是一起进步的伙伴,竞中有和,和中有竞,学生就会喜欢自己的班级,感受到“我们的班”;老师不再是严厉的“警察”,而是贴心的伴行者,既有及时的提醒督促,又有和煦的指引,学生感受到了赵老师的“在”与“陪伴”。我们常说教育与爱须臾不可分,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怎么体现呢?这,就是具体的践行。这,也是赵老师完成的一份“优质的作业”。

好,让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在追随大先生向光而行的路上,您是否为自己设计了前往的路线并坚持走了下去?老潘建议,学会给自己布置一份有“生长”力量的作业。这个作业,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去完成。它意味着你对教育价值的坚定信仰,体现了你的职业规划;它记录了你的摸爬滚打之路,更代表着完成一个个“作业”背后不停思考与成长的你……这样,从教路上你前行的目标会更加明确,你会不断矫正自己的方向,向着“大先生”一点点迈进。

猜你喜欢
手记记下赵老师
我的 “蜡烛”老师
赵老师的眼睛
童年不同样
我的航天员手记
编辑手记(四则)
超级难写的字
八月手记
例题拓展 提升能力
布袋山手记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