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技术在晚会类节目中的应用
——以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为例

2022-04-12 03:40别君红
电视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机位类节目晚会

李 楠,别君红

(青岛电影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

0 引言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运用到晚会类节目的制作中。在技术的加持下,晚会类节目在艺术层面实现了更高的审美价值。近几年,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对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的运用逐渐趋于成熟,江苏卫视在各头部卫视中成为佼佼者。由于新技术的运用,晚会从策划到制作再到后期各个阶段,都发生了区别于传统制作方式的变化,比如需要打造适合AR技术的空间造型,需要打破传统的机位布局方式和导播工作方法,以期实现艺术融合技术、开创视觉新世界的效果[1]。

1 AR 技术的相关概念

1.1 AR 技术的概念

所谓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视、听、力、触的虚拟环境,将虚拟的物体和真实的环境实时叠加,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与展现,让“实”和“虚”在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共存,给受众身临其境、真假莫辨的观感[2]。

1.2 AR 技术在电视领域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AR 技术开始应用于电视制作领域。2016 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为AR 技术做了最好的全球推广。东京奥组委称“要在2020 年东京奥运会上改变人们看奥运的方式”,从而使AR 技术成为业内外普遍关注的一项新技术。

事实上,在电视制作领域,电视工作者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图文字幕包装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等,将不同的虚拟信息叠加到摄像机拍摄的视频画面上,目的是给观众呈现出画面更绚丽、信息更丰富的视频素材。而AR 技术的实现需要依托虚拟摄像机系统。导播在切换虚拟节目时使用的画面,是由AR 系统通过多机位虚拟合成信号后输送至导播平台的[3]。

2 AR 技术与晚会类节目

早在1995 年,电影数字革命的先驱,加拿大著名编剧和导演詹姆斯·卡麦隆就曾说过:“视觉活动影像制作的艺术和技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的文艺复新运动来描述它。”新技术的应用为晚会类节目的制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艺术和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电视的画面语言充满创造性,为受众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视奇观。同时,技术也推动了艺术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晚会类节目的制作观念,如对于晚会制作人员的职位安排、观演模式、传统的舞台空间模式以及导播的工作方法等都有很大影响[4]。

近年来,江苏卫视致力于打造“亚洲顶秀”,在跨年演唱会上,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黑科技”将中国晚会类节目的制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文将具体介绍AR 技术在江苏卫视跨年晚会中的应用,即在AR 技术的影响下,演唱会呈现哪些变化及特点。

3 AR 技术在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中的应用

江苏卫视在跨年演唱会中多次尝试使用AR 制作节目内容。多年应用技术的经验积累,使得艺术的呈现也越来越成熟。2017 年,江苏卫视运用AR技术制作的“猛犸象”和“蓝鲸”就在网络上制造了超高的讨论度。近年来,跨年晚会成为各头部卫视彰显自己制作水准的兵家必争之地,各大卫视都加大了对于跨年晚会的制作力度,增加了AR 技术的使用。在笔者看来,江苏卫视在视觉呈现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江苏卫视制作团队曾表示,当下的观众对于“美”的追求和需求,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到了2022 年跨年演唱会,江苏卫视的AR 技术越来越成熟,打破了众多科技壁垒和审美壁垒,真正做到了让技术支撑起艺术的想象力。

3.1 打造适合AR 技术的空间造型

如今晚会舞台的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舞台的概念,演员不仅仅是在舞台上表演,而且要在计算机设定好的图像空间中表演,这就对晚会舞台的空间造型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舞台往往采用一面封闭三面开放的“三面台”形式,更适合现场观众的观看。而如今,晚会不仅仅是为现场观众制作,更多地是为电视机前以及其他移动终端前的观众制作的,“四面台”舞台造型应运而生。2017 年,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采用了国际上最流行的四面台模式。这种在巨星演唱会中惊艳过众人的舞台结构在直播晚会中并不多见,在卫视跨年中更是第一次。

四面台去除掉舞台背景的一面,空间更大,视觉纵深感更强,表演区域更丰富。事实上,四面台不如三面台适合现场观众的观看,相比较电视机前以及其他移动终端前的观众来讲,现场观众围绕舞台而坐,是无法一直从较为正面的角度观看舞台表演的[5]。除此之外,四面台也有重点表演区域,如果现场观众的位置处于非重点表演区域的对面,那晚会的观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在晚会现场,观众如果不借助现场大屏提供的PGM 信号,是没办法看到通过AR 技术呈现的AR 形象的。现场观众更多地成为了舞美设计的一部分。例如,江苏卫视经常在内场设计观众摇滚区,直接与舞台无缝衔接;导播也会使用带有现场观众的镜头,以烘托、表现现场的气氛。所以说,如今的晚会,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是为屏幕前的受众呈现的。

2020 年,继长方形、圆形、正方形舞台之后,江苏卫视再一次打破自己所引领的四面台经典造型,制作了一个兼具审美意象和科技质感的水滴形舞台。2022 年,江苏卫视又打造了球形舞台。不规则的舞台设计给受众带来了更为新奇、充满惊喜的沉浸式体验,但这对舞台的调度、机位的设置、效果的呈现都增加了难度。对AR 技术而言,四面台提供了更具纵深感的展现空间,使AR 制作部门有更大的发挥余地。AR 制作团队可以通过更干净的背景设计,进行AR 形象的全景展示。与传统舞台不同,四面台呈现的AR 形象更立体、更真实,对现实的增强效果更为明显。

3.2 打破传统的机位布局方式和导播工作方法

传统的机位设置仍旧以台下观众为主,如今由于新技术的运用和舞美的发展,开始强调展示舞台的纵向空间[6]。例如,江苏卫视在2017 年跨年演唱会搭建了一个长48 m、宽10 m 的长方形舞台。通过AR 技术对舞台进行多维延伸,打破了传统舞台空间的禁锢和界限。

2020 年,考虑到四面台的舞美设计,演唱会现场共设置了37 台摄像机,水滴形舞台的两头都是主要的表演区域。设置机位时需要两头兼顾,再根据每个表演者的表演方式、音乐的风格来设计不同的镜头语言和切换方式,最后结合舞美水滴环形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行多角度的呈现。在AR 技术的使用上,需要设置特殊的AR 机位,往往采用虚拟座机和虚拟摇臂2 类。江苏卫视2020 年跨年演唱会共设计了4 个虚拟机位,如图1 所示。其中,CAM2 为广角座机,位于舞台正前方;CAM7 是一个8 m 长的摇臂,位于舞台左侧;CAM17 为广角座机,是舞台正前方的制高点机位;CAM37 是一个广角座机,位于舞台右侧的观众席中。4 个机位处于不同的高度和位置,承担不同的拍摄任务。

图1 江苏卫视2020 年跨年演唱会AR 机位图

AR 机位的设置对导播的切换也有新的要求。在2020 年演唱会中,歌手蔡徐坤表演了歌曲《It’s you》。这首歌在切换的过程中共使用了4 个AR 机位,鲸鱼从水滴跳跃而出之后,紧接着是一个鲸鱼正面游向观众视角的镜头,导播需要在常规机位和AR 机位所呈现的两种画面中来回切换,操作相对复杂。如果不能将虚拟机位和普通机位的画面进行很好的结合,就无法确保AR 形象运动线的流畅,更无法达到预期的画面呈现效果,也会浪费AR 团队的技术付出。这首歌经历了多次的彩排、演练、机位调度和镜头设计,才有了最终比较完美的艺术效果。2022 年的演唱会通过AR 技术实现了歌手周深与“邓丽君”的跨越时空的合唱,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动作捕捉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利用,歌手演唱了歌曲《小城故事》《漫步人生路》《大鱼》,让观众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邓丽君”,动听的歌声充满了感动和回忆。

3.3 艺术融合技术

经过几年跨年演唱会的经验积累,江苏卫视在AR 技术的使用上已经趋于成熟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风格,塑造的AR 形象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不论是2017 年的“大鲸鱼”和“猛犸象”,还是2019年薛之谦与虚拟歌手洛天依的合唱,都让人印象深刻。江苏卫视一直与优秀的AR 团队合作,2020 年又让观众看到了3个精彩的AR形象:机械姬、鲸鱼、虚拟薛之谦。

在张韶涵演唱的《Faded+Tutanium》中,一个巨型的机械姬从地面缓缓升起(如图2 所示),反光的外表材质随着现场灯光的变化而变化。据了解,这次的机械姬采用了新的AR 技术——镜像功能,使得AR 形象可以反馈现场灯光的变化。这一技术突破,将形象更好地与舞台结合了起来。在2018 年的跨年演唱会上,相似的形象就曾在李宇春登场时出现。这次的机械姬相比以往的巨人像而言,被设定为女性角色,女性的曲线美与金属光泽的外衣产生一种奇特的未来美感。舞台上,激光线条与AR形象巧妙结合,张韶涵站在舞台边缘位置进行演唱,在巨型机械姬的对比下,仿佛渺小人类来到了浩瀚的宇宙空间中。

图2 AR 机械姬形象

近几年,座头鲸逐渐成为江苏卫视有代表性的核心设计元素。2017 年,在歌手李健演唱的《假如爱有天意》中,一只鲸鱼破水而出,产生真实而又空灵的效果,完美地与歌曲进行了配合。2019 年,歌手邓紫棋演绎《光年之外》时,配合使用了仿生学设计的鲸鱼飞行器,鲸鱼这一意象再次出现在晚会中。2020 年,在歌手蔡徐坤表演的《It's you》中(如图3 所示),深色留白的舞台空间,配合时而缓慢游动时而破水而出的鲸鱼,观众仿佛来到神秘的深海,聆听来自深海的歌声。

图3 AR 座头鲸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虚拟角色往往以卡通形象或者游戏形象居多,因为真人的AR 形象制作难度较大,还原程度不高,达不到以假乱真的视觉体验。在2017 年歌手林俊杰演唱《曹操》的出场中,就出现了虚拟林俊杰骑着猛犸象的形象。因为真人皮肤纹路和表情细节难以呈现,制作人员不得不让林俊杰戴上了帽兜,遮住了大部分表情。2020 年的晚会综合了多种技术以及制作方法,江苏卫视做出了一个虚拟的歌手薛之谦。导演组给虚拟薛之谦起了个有趣的名字:“之”对应“乎”,“谦”对应“虚”,于是“薛乎虚”就出现了。舞台上,AR 技术配合演员的调度,一真一假,一虚一实,时长一分半左右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奇妙独特、耳目一新的感受。除此之外,2022 年晚会上,歌手刘宇宁演唱《星辰大海》时,舞台现场借用AR 技术将演出场地与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进行勾连,通过空间和意向的叠加,陪伴观众在仰望中致敬出征苍穹、漫步太空的中国航天力量,向着星辰大海许下美好心愿,缔造“天涯同此时”的最美跨年夜。

4 AR 技术在晚会类节目应用中的思考

近些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号召节俭办晚会,更多的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更加关注、重视和使用虚拟包装。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虚拟包装确实优势明显。用AR 技术对节目进行包装的成本以“秒”为计量单位,相比较传统的节目,看起来是更高了,但是在节目的设置中,在相对单调的节目中设置AR 形象,可以节省如道具、演员费用、舞美等部分成本。相信随着AR 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市场会越来越大,产业链也会不断完善,虚拟包装的成本也会降低。

5 结语

当前,跨年晚会成为几大头部卫视的“角斗场”,其都试图通过晚会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实力。不可否认的是,AR 技术的使用使得传统晚会类节目朝前跨越了一大步。AR 技术在各大卫视的晚会中也不再是陌生的技术,但是在具体使用上,有些画面的审美感觉较差,使得AR 技术喧宾夺主。过分强调技术的力量,一味地给受众提供感官上的刺激,最终丧失了艺术的表现力和美感。AR 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电视画面技术,应配合舞台上的其他艺术形式,共同传达视听信息,给受众美的感受,应甘愿做陪衬,而不是喧宾夺主。技术始终应该是为节目内容服务的,“唯技术论”显然行不通。能与节目充分融合并为节目内容添彩,才是好的技术。对于节目制作者而言,依旧要坚持“内容为王”。希望在未来的晚会类节目中,能看到更多“优质内容+炫酷技术”打造的视觉盛宴。

猜你喜欢
机位类节目晚会
附着全钢升降脚手架不同步升降性能研究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机位排布优化方法及应用
不停航施工机位限制运行分析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超越常规 更进一步 5月24日上午场9机位实拍图解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