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对节瓜蓟马的杀虫活性研究

2022-04-15 13:46苏正川卿尚飞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酰胺蓟马悬浮剂

苏正川, 卿尚飞

(四川海润作物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四川 乐山 614100)

节瓜是分布于中国南方的瓜果类蔬菜,其嫩瓜和老瓜都可以食用。蓟马是危害节瓜的重要害虫[1],成虫和若虫锉吸植物生长顶心、心叶、嫩稍、嫩芽及花蕾和幼果的汁液,被害植株的生长点嫩梢变硬而萎缩,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茸毛呈褐色或黑褐色。受害叶片向正面卷缩,受害的心叶不能展开,幼瓜幼果受害后出现畸形,毛茸变黑,有的脱落。对产量和品质都影响极大。唑虫酰胺属于吡唑杂环类药剂,其作用机理为阻碍线粒体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达系统复合体Ⅰ,使电子传达受到阻碍,使昆虫不能提供和贮存能量,从而使昆虫死亡。其杀虫谱广,具有触杀作用。对鳞翅目幼虫小菜蛾、缨翅目害虫蓟马有特效[2]。虫螨腈为新型取代芳基吡咯类药剂,其本身对昆虫无毒杀作用,通过作用于昆虫细胞线粒体中的多功能氧化酶,破坏线粒体中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使其氧化磷酸化过程因缺少能量而停止产生ATP,从而使昆虫缺乏能量而死亡。目前节瓜蓟马的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张秀霞等[3]发现唑虫酰胺对茄子蓟马有较好的防效,180g a.i./hm2唑虫酰胺药后3、7、10d更正防效达到91.47%~95.35%。苍涛等[4]研究发现唑虫酰胺对豇豆蓟马有较好的防效,67.5g a.i./hm2唑虫酰胺药后10d防效为89.0%。王帅宇等[5]研究发现虫螨腈对茄子西花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ga.i./hm2虫螨腈药后7d防效为93.6%。王定军[6]研究发现虫螨腈对茶棍蓟马有较好的防效,50ga.i./hm2虫螨腈药后7d防效为91.8%。相关文献表明,唑虫酰胺和虫螨腈对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以节瓜蓟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室内复配增效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综合评价了唑虫酰胺和虫螨腈复配对节瓜蓟马的杀虫活性,其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节瓜蓟马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药剂蓟马 98%虫螨腈(Chlorfenapyr)原药;98%唑虫酰胺(Tolfenpyrad)原药。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15%唑虫酰胺乳油;10%虫螨腈悬浮剂。

1.1.2 供试靶标 蓟马(ThripspalmiKarny)采自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于室内温度25±2℃、相对湿度65%、光照16 h用豆荚法饲养2代品系,2龄若虫供试。

1.2 方法

1.2.1 毒力试验 虫螨腈与唑虫酰胺原药分别用丙酮溶解后制备高浓度的母液,并按4:1、2:1、1:1、1:2和1:4配比配制5组虫螨腈与唑虫酰胺混液。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用丙酮按等比比例分别将虫螨腈与唑虫酰胺单剂及其混剂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表1)。将药液注满1.5 mL的离心管,每管为1个重复,盖紧后平放4 h。倒掉药液,将离心管置于室温下晾干,待用。将长约10 cm左右的细针针尖用酒精灯加热,在晾干的离心管管底烫直径约2~3 mm的孔。用打孔器将无虫的新鲜豆荚打成直径为1.5 cm的小圆片,分别在药液中浸渍10 s后取出,晾干后待用。将浸药豆荚片放入用相应浓度药液处理过的离心管中,每管1片,用真空泵将蓟马从管底的烫孔吸入离心管内,每管20头,盖好管盖,封好烫孔,于25℃条件下饲养2 d。每处理重复4次,以丙酮溶剂处理作对照。处理后48 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表1 各药剂浓度设置

1.2.2 田间试验 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设置3个田间使用剂量,以15%唑虫酰胺乳油和10%虫螨腈悬浮剂为阳性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每个浓度试验4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剂量和小区安排如下(表2)。采用叶面喷雾法,将药液用水稀释至设置的药剂用量,均匀的喷洒到节瓜叶片的正反两面。每小区随机调查10株,选定植株用标签标记,计数每株植物不同龄期的幼虫数。分别于施药前和药后1、3、7、10d调查。

表2 田间试验剂量及小区安排

1.2.3 数据处理

1.2.3.1 毒力试验 参照NY/T 1154.2-2006方法计算各处理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校正死亡率按下列公式计算,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P=(Pt-P0)÷(1-P0)×100

式中:P为校正死亡率;Pt为处理死亡率;P0为空白对照死亡率。

用DPS标准统计软件对药剂浓度(mg/L)的对数与校正死亡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mg/L)值和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1.2.3.2 田间药效试验

虫口减退率(%)=100×(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

防治效果(%)=100×(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率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率虫口减退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唑虫酰胺与虫螨腈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理存在差异,2种药剂复配有利于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发展,提高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唑虫酰胺与虫螨腈不同配比复配对蓟马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2:1~1:2配比活性最强,增效作用显著。当唑虫酰胺与虫螨腈复配比例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最高为156.45(表3)。

表3 唑虫酰胺和虫螨腈对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

2.2 田间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药后1、3d,供试药剂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 90ga.i/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2.14%和87.18%,与对照药剂15%唑虫酰胺乳油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供试药剂112.5ga.i/hm2的防效分别为84.45%和88.8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5%唑虫酰胺乳油的防效,同对照药剂10%虫螨腈悬浮剂的防效83.99%和88.40%相当,差异不显著;供试药剂135ga.i/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7.27%和90.96%,防效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处理的防效(表4)。

药后7d,供试药剂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90ga.i/hm2处理的防效为89.39%,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药的防效。供试药剂112.5ga.i/hm2处理的防效为91.72%,与2个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供试药剂135ga.i/hm2处理的防效为93.05%,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的防效(表4)。

药后10d,供试药剂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90ga.i/hm2处理的防效为83.62%,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的防效;供试药剂112.5ga.i/hm2处理的防效为87.16%,与2个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供试药剂135ga.i/hm2处理的防效为89.20%,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的防效(表4)。

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各处理对节瓜蓟马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其综合防效在82.14%~87.27%之间,防效明显,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另一方面,各处理在处理后10d仍对节瓜蓟马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综合防效在83.62%~89.20%之间,表明该药剂的持效期在10d以上,具有较好的持续控制作用(表4)。

表4 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 讨论

节瓜蓟马是危害节瓜较严重的害虫,由于其虫体较小,多隐藏在叶肉组织内,很难控制其危害,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蓟马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节瓜上登记防治蓟马的农药主要为噻虫嗪、吡虫啉和多杀菌素(中国农药信息网)。而唑虫酰胺和虫螨腈则登记较少。唑虫酰胺仅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登记了一个产品,而虫螨腈登记较多,有20个单剂和复配产品。但是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得害虫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另一方面造成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开发新药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据Phillips Mc Dougall公司统计,成功上市1个新农药品种,平均需要筛选16万个化合物,耗资约3亿美元,耗时12 年[7]。因此,如何让现有农药寿命延长,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复配增效是最常规的途径,也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本研究表明,唑虫酰胺和虫螨腈对节瓜蓟马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唑虫酰胺和虫螨腈在设定的比例下均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1:1时,复配药剂对蓟马的共毒系数CTC高达156.45。田间试验也进一步验证,唑虫酰胺和虫螨腈以1:1复配对节瓜蓟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制剂药后1d其防效>80%,7d后更是高达93.05%,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速效性。10d后药效仍然保持在83.62%~89.20%,其持效期也较长。研究还发现,节瓜蓟马的防治在初孵幼虫盛发期施药效果较好,喷药时间应在下午或傍晚。

猜你喜欢
酰胺蓟马悬浮剂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蓟马防治难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昆明地区危害苹果的蓟马发生初步调查
紫花地丁中的抗补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如何防治大棚茄子葱蓟马
香附酸的化学结构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