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流宴蕴精神

2022-04-16 00:25杨军
美食 2022年4期
关键词:鱼戏莲叶餐饮

杨军

让江苏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把“苏”的繁体字“蘇”拆开看,那就是草、禾、鱼的组合,眼前仿佛出现了汉乐府《江南》那秀美可人的画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耳畔仿佛传来了悠扬悦耳的古曲《渔舟唱晚》,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组享受江南水鲜的佳境:夜空中高悬一轮黄月,舟头摆设一席香美四溢的水鲜佳肴:清蒸鲥鱼、酱烧螺蛳、蒜茸龙虾、爆炒水芹、蜜渍鲜藕、水煮嫩菱……是啊,我们的先民何其聪慧,把水网交错、物产富饶的这方土地用一个“蘇”字表达,正应了烟雨江南、鱼米之乡的诗境:“风传稻香入宴阁,糖藕酱蟹爆青螺。烟波万里吴山远,舟头对酒听渔歌。”

丰富的湖鲜资源,滋生了深厚的鱼水文化,这为江苏水鲜餐饮经营者们留下了广阔的设计空间。鱼水文化,先民已有很多的探求。从庄子的《逍遥游》中借鲲与鹏来表达有待与无待开始,此后知识分子对鱼、水的审美思考发生了质变。北宋邵雍的《渔樵对问》里谈到天道与人道之关系,无能子的《鱼说》试论了分与形的关系,不少知识分子由鱼自身的生死历程,以及人们观鱼、吃鱼等活动而发出清心寡欲、闲适安静、中庸守正、淡泊宁静的生活感悟。历史上的官场,作为以帝王意志为转移的权利核心所在,容不下文人的精神自由,无法任情挥洒自己的学识才华。泛一叶扁舟, 做一生隐士,随波逐流,从容漂荡, 这和伴君如伴虎的朝廷相比,则是何等的潇洒,率真,自在。隐士在鱼水的身上寄托了向往个性自由、人处江湖没有拘束的林泉之志。他们往往以渔樵形象自喻,“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特别是渔人形象,那是高士的别名,是自在人,“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它不仅是游鱼的乐园,也是失意的高人逸士寄托理想、安顿精神与舒展情怀的所在。山水自然对文人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就连积极入世的孔子也曾不无感叹地说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苏东坡也说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水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物质或现象,也不是空间意义的处所概念,它成了江海之士、山谷之士的一种精神性的符号,一种理念化的情愫,一种理想国,一种乌托邦。

所有这一切,正是古代贤士为今天的水鲜餐饮留下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鱼水文化。

鱼水文化主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民俗的画卷里皆有踪影,水、鱼在远古时期被先民赋予图腾意义与人格特征而加以崇拜,随后又演变成龙凤文化;而孔子的“智者乐水”、老子的“上善若水”“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庄子的“北冥有鱼”等发论,体现了先哲对水、鱼的哲学思辨。求吉趋利的色彩日渐浓厚,民俗中以鱼为吉祥的表达方式千姿百态,水的生财象征与鱼的喜吉象征在人们的生活中时隐时现,不同程度地表达着民众借鱼、水之相

让江苏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把“苏”的繁体字“蘇”拆开看,那就是草、禾、鱼的组合,眼前仿佛出现了汉乐府《江南》那秀美可人的画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耳畔仿佛传来了悠扬悦耳的古曲《渔舟唱晚》,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组享受江南水鲜的佳境:夜空中高悬一轮黄月,舟头摆设一席香美四溢的水鲜佳肴:清蒸鲥鱼、酱烧螺蛳、蒜茸龙虾、爆炒水芹、蜜渍鲜藕、水煮嫩菱……是啊,我们的先民何其聪慧,把水网交错、物产富饶的这方土地用一个“蘇”字表达,正应了烟雨江南、鱼米之乡的诗境:“风传稻香入宴阁,糖藕酱蟹爆青螺。烟波万里吴山远,舟头对酒听渔歌。”

丰富的湖鲜资源,滋生了深厚的鱼水文化,这为江苏水鲜餐饮经营者们留下了广阔的设计空间。鱼水文化,先民已有很多的探求。从庄子的《逍遥游》中借鲲与鹏来表达有待与无待开始,此后知识分子对鱼、水的审美思考发生了质变。北宋邵雍的《渔樵对问》里谈到天道与人道之关系,无能子的《鱼说》试论了分与形的关系,不少知识分子由鱼自身的生死历程,以及人们观鱼、吃鱼等活动而发出清心寡欲、闲适安静、中庸守正、淡泊宁静的生活感悟。历史上的官场,作为以帝王意志为转移的权利核心所在,容不下文人的精神自由,无法任情挥洒自己的学识才华。泛一叶扁舟, 做一生隐士,随波逐流,从容漂荡, 这和伴君如伴虎的朝廷相比,则是何等的潇洒,率真,自在。隐士在鱼水的身上寄托了向往个性自由、人处江湖没有拘束的林泉之志。他们往往以渔樵形象自喻,“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特别是渔人形象,那是高士的别名,是自在人,“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它不仅是游鱼的乐园,也是失意的高人逸士寄托理想、安顿精神与舒展情怀的所在。山水自然对文人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就连积极入世的孔子也曾不无感叹地说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苏东坡也说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水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物质或现象,也不是空间意义的处所概念,它成了江海之士、山谷之士的一种精神性的符号,一种理念化的情愫,一种理想国,一种乌托邦。

所有这一切,正是古代贤士为今天的水鲜餐饮留下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鱼水文化。

鱼水文化主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民俗的画卷里皆有踪影,水、鱼在远古时期被先民赋予图腾意义与人格特征而加以崇拜,随后又演变成龙凤文化;而孔子的“智者乐水”、老子的“上善若水”“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庄子的“北冥有鱼”等发论,体现了先哲对水、鱼的哲学思辨。求吉趋利的色彩日漸浓厚,民俗中以鱼为吉祥的表达方式千姿百态,水的生财象征与鱼的喜吉象征在人们的生活中时隐时现,不同程度地表达着民众借鱼、水之相而求吉的心理。这对今天水鲜餐饮者而言,这笔精神财富运用得好,完全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职场工作的压力与鱼水自由的反差,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偷闲逐逸的主要心理原因。历史发展至今,这种心态已演绎成在繁忙之余远离闹市和职场,走进水乡,闻稻香提气,观游鱼娱情,听渔歌畅兴,品蟹藕开心,这就是今人追求的鱼水文化。偷闲逐逸、体味鱼水之乐的餐饮文化主题,正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渴求。

美在清水间,美在鱼戏中。江苏的山水蕴藏着灵气,江苏的水鲜食材洋溢着诗情。而《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渔樵问答》《春江花月夜》等经典音乐也在向今人描述着中国传统鱼水文化的精神境界。如果在水鲜餐馆经营中,把这些中国传统的鱼水审美特征和相关的文化元素运用其中,那么,所提升的就不再是一个餐饮市场的经济指标,而是一个品牌的审美价值与消费品位。与之相比,没有这些文化元素的水鲜餐馆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今天,人们为了缓解来自方方面面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往往会带着主题寻觅鱼水之乐,中国鱼文化、水文化正是他们寻求放达、追逐轻松的落足点。运用鱼水文化对水鲜餐馆菜品、环境、服务等进行包装,挖掘与提炼美味佳肴中鱼水文化的主题精神与审美情趣,在餐饮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展现鱼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如果这一切都能正确、有机地做到了,那么食客也就会在水鲜美食的品尝中获取更大的精神娱乐与心理满足。

画舫风味传箫瑟,鱼水流宴蕴精神。江苏,一方鱼水文化的宝藏;鱼水文化,江苏餐饮人的骄傲。

猜你喜欢
鱼戏莲叶餐饮
可怕的餐饮外卖
采莲曲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2018年全年餐饮收入以42716亿元完美收官
水果与诗
江南
和旧时的自己握手言和
植物占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