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2022-04-16 23:53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李德荃
山东国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省属一流世界

□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本刊特约专家 李德荃

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是国企改革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2022 年2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从“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和治理现代”四个维度提出了全面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行动纲领。

企业强,则经济强。就我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绝对离不开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力支撑。因此,关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意义,不能仅限于从国企改革发展这一相对微观的层面来理解,而应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宏观大局来理解。党和政府实质上把鼓励国企和民企争创世界一流当作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把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视作“夯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举措。

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生成机理

根据《民法典》,企业均为营利法人。因此,经由合法经营赚得利润,依出资比例向股东分配税后利润,并为股东所投入的资产保值增值,是企业创立和发展的根本目的。由此,以投入产出和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应是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及其绩效的主要依据。世界一流企业无一例外都在诸核心财务指标上雄冠全球。

世界一流企业诸财务指标的亮眼表现,主要直接得益于其市场竞争力足够强劲。这种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善于研究、满足甚至引导消费者的偏好,产品质量卓越,售后服务贴心,从而拥有极富市场亲和力与感召力的卓著品牌。至于强劲市场竞争力的获得,主要得益于该企业所独有的以创新领先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而完善高效的企业治理则是其核心竞争力得以生成的基础。由此,从完善高效的企业治理,到傲视群雄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再到卓越产品和卓著品牌的打造(市场竞争力),最后到丰厚经济利益的获得,构成了世界一流企业得以生成的基本逻辑。

进一步来说,基于丰厚的经济效益,企业有足够财力反哺推动公司治理的完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卓越品牌的塑造。于是,整个市场的竞争极有可能形成强者愈强的局面。因此,相对于普通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更有可能迈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由此可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十六字诀,既是对世界一流企业内在核心属性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世界一流企业内在生成机理的精炼归纳,更是国企和民企争创世界一流的战略指引。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世界一流企业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必须调动全社会的相关资源或能力,在企业内外形成合力,方有可能达成目标。但仅就企业层面而言,关于世界一流企业的打造,关键是把握好如下几个要点。

主动顺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国民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刻不容缓。基于此,国务院于2018 年1 月批复发改地区〔2018〕67 号文,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2022 年8 月,国务院又发布国发〔2022〕18 号文,要求我省走以减碳提质和数字化为核心理念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政府重大政策的导向,预示着未来社会资源聚集的大方向及其配置的重点领域。省属企业应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的战略取向,主动将自己的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及重大政策的导向相契合。如此方能借力使力,减少外在阻力,提高企业发展战略成功落实的可能性。

完善公司治理

近年来,山东省属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并在推动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省属各级子企业已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2021 年,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比例达3.87%,新进员工公开招聘率达100%,管理人员绩效薪酬在其薪酬总额中的占比达60%以上。

今后,省属企业应总结推广相关经验,持续做好修正完善巩固提升工作。具体来说,一是要持续探索将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的途径和机制;鼓励企业按照分层分类、务实有效的原则,结合自身行业、层级、股权结构等特点,持续完善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清单及其实施机制。二是要健全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进一步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严格选聘标准;要完善董事会选聘经理层的制度与机制,健全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和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制度。三是要深入细致实施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鼓励管理创新,提升管理能力;要持续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压缩管理层级。四是要优化集团公司对所出资企业的管控方式,因企施策,实施差异化、精准化授权放权,精准管控,激发子企业活力。五是要推进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巩固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实效,强化全员绩效考核。六是要巩固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通过修订公司章程范本等方式,推动省属企业修订公司章程,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

提高创新能力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党和政府对国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寄予厚望。国企有义务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主动承担起创新主力军的角色。其实,大企业或国企拥有实施不间断创新的相对优势,因此省属国企也有能力担当起创新主力军的角色。近年来,山东省属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例如,已取得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另有143 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今后,省属企业应继续健全创新机制,着力将创新活动组织化、制度化和职业化;要持续提升创新投入和创新水平;要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努力创建具有全国乃至于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品牌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战略的制定和落实工作。省政府2020 年提出“共建共享‘好品山东’,形成‘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的战略;2021 年,又印发《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将全省区域品牌建设的范围扩展至农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要求构建“好品山东”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地理标志“4+1”品牌体系。今后,省属企业应积极响应省政府的上述品牌战略,围绕打造卓著品牌的目标,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

找差距补短板,夯实优势地位

学习是企业的重要能力。对标便是一种目的性、行动性和创新性极强的学习方法,也是赶超先进的惯常做法。2022 年6 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要求省属企业积极开展全面对标世界一流的质效提升工程。目前,已选取23户企业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而在国务院国资委“三个标杆”评选中,山东能源、华鲁恒升两户省属企业入选标杆企业,中泰证券数字化转型与流程管理入选标杆项目,潍柴集团特色WOS 管理模式入选标杆模式。今后,山东省属企业应把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标杆对象,细化对标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业务单元、职能部门、业务流程、环节或岗位,就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商业模式及管理组织、流程、技术和方法等,逐项分析与标杆对象间的差距及其成因,逐项学习和借鉴,逐项探寻创新超越的办法。

猜你喜欢
省属一流世界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40家省属企业捐款1000万元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