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构建校本研修机制与文化

2022-04-17 11:38杨寿固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校本研修双减

杨寿固

摘   要: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范式,攸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攸关“减负提质”的效果。学校应当立足自身内涵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构建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机制,着力构建“以师为本”的校本研修文化,以确保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校本研修;文化构建;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010X(2022)09-0047-04

“双减”不仅是对学校育人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更是教育观念上的一次巨大变革。为此,学校应当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积极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然而,就当今绝大多数学校而言,由于缺失机制保障和先进文化引领,部分中小学校本研修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学校要基于“双减”政策的有关精神和教育部“五项管理”的具体要求,立足自身内涵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积极构建校本研修文化,努力建设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机制。

一、建立校本研修活动机制

校本研修作为常见的教师在职学习的基本范式,攸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攸关“减负增效”的实施效果。所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让校本研修稳健发展,成为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就必须以“双减”为导向,以“五项管理”为抓手,在兼顾学校、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实效有用的研修机制。

(一)引领机制

校本研修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及教师的自主参与而推动,难以持久。因而,建立校本研修的引领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鼓励和导向作用,能有效引领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

1.思想引领。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作为校本研修的行政负责人和思想引领者,校长无疑是校本研修的设计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长要有理想、有胆识、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能自觉、主动地站在民族、国家和教育改革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对推动“双减”工作落地的深远意义,统整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把握校本研修的正确方向,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创新育人思路;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位,确立“教师第一”的思想,认真分析每位教师的特点、优势、劣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专业品质、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恰当的、个性化的研修方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引路导航。

2.榜样引领。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修培训,这种研修活动具有群体互动性和专业引领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滞后乃至错位,抑或是学校研修制度存在形式化、教条化和“一刀切”等种种弊端,导致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动机和欲望难以被有效激发与调动起来。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身体力行地引领、团队骨干成员言传身教进行示范,用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所诠释的优秀品质,用他们攻坚克难、锲而不舍所突显的职业担当,用他们基于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所展示的育人智慧,引领、带动广大教师开展校本研修,使教师真正认识到专业的自主发展、自主成长是一种职业生存的必要方式,是摆脱职业生涯“高原期”困境的有力支撑,从而实现从“意识”的内化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校本研修实践中。

3.制度引领。对校本研修而言,制度是保证校本研修行动稳步推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应当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落实校本研修理念、引领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内容,以解决好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方面,要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前瞻、务实、创造性地建立起与校本研修相适应的校本研修制度,例如,校本研修的奖惩制度、效果评价制度等,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表现与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相挂钩,做到研修、考核、使用相结合,通过机制建设和工作常规的优化驱动教师积极参与研修实践,全方位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教师个体成长及其切身利益,尽量将校本研修的学校目标与教师日常工作和主体性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既可兼顾双方利益又能实现双方共赢的研修制度,既要以人文关怀舒展教师心灵,放飞教师个性,也要以契约精神明确教师的主体责任,强化教师的规则意识、约束意识,不断提升校本研修的效益。

(二)实施机制

校本研修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实施机制的完善。因此,研究和制定校本研修的实施机制,对推动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实施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组织实施机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形成由学校领导小组——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研修小组构成的四级管理组织网络。在这个管理系统中,四级管理机构既各司其职,又相互联动。学校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学校的相关制度,使各项制度都是基于学校与教师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督;教导处则在全面了解各学科组和教师校本研修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讨论并确定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向、参与对象,从宏观层面指导各学科组开展教科研活动;教研组则结合相关学科拟定研修内容,组织开展具体的研修学习,负责收集、整理、保存与本学科研修有关的资料和研修成果、数据等,保证研修成员的共建、共享。高效的组织架构,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协调性、系统性,为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研修推动机制。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机制强有力的推动。首先,要强化教师对研修活动目的的理解与认同,让教师从自身出发去理解参与学习与培训的重要性,把他律的制度转化为自律的意识,变“人在管理中”为“管理在人中”,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自愿行为;其次,要根据校本研修的特点及教师工作的性质,在不影响研修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变长期课程为短期课程,将较为系统的课程按不同的类别、内容、载体拆解成彼此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单元,以教育教学实践的研讨为主,将系统的课程学习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性的专题学习,使校本研修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串联起来,形成校本研修常态化、生活化。

3.研修评价机制。建立校本研修评价机制,需坚持客观科学、简易便行的原则,应以服务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为目标。有鉴于此,学校要在立足教师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了解与尊重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四个维度的校本研修评价机制,健全并完善以“教育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反思与评价”为基本途径的评价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与民主性有机结合,既要考虑教师的研修绩效,也要重视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实事求是地评分;在评价方式上,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尽量做到刚性与柔性相结合、规范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要通过评价促进并实现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主成长。

(三)保障机制

高质量的研修活动离不开制度保障。因而,学校要立足“双减”,并结合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的实际,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研修保障机制,促使校本研修从被动、盲目、松散走向主动、科学、规范。

1.高效运行机制。要着眼于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具有驱动与导向作用的校本研修运行保障机制,包括教师岗位培训制度、校本研修经费使用制度、校本研修检查反馈制度、教师外出考察制度、教师晋级评优制度等,不断优化校本研修的运行程序和运行方式,逐步完善标准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校本研修管理流程,实现校本研修由“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由“结果管控”向“过程管控”的转变,确保校本研修活动高效运转、稳步推进。

2.质量提升机制。学校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校本研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校本研修的质量管理,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校本研修平台和立体研修课程,形成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校本研修范式;要根据研修的实际需求,聘请高等院校的优秀学者和资深专家对教师进行研修理念、方法、策略等的培训,组织校内外骨干力量为教师开展主题研修、课题研究、同课异构、案例研讨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内外并举,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及“双减”活动中所遇到的理论、实践困惑,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效能,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职业发展的幸福,体会到个人成长的快乐。

3.考核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并优化校本研修的激励办法和考核机制,用过程考核督导教师夯实研修过程,压实研修责任,做实、做细、做好研修项目;用目标考核引领教师总结研修经验,提炼研修成果,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解决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难题。要通过对研修考核和成果的评价营造良好的研修环境和研修氛围,激励、鞭策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强化研修理念、深化研修过程、拓展研修领域、内化研修成果、提升研修境界,使校本研修成为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双减”有效实施,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质上。

二、构建校本研修文化

学校研修文化反映了沉淀在校本研修之中的不成规章却约定俗成的心理契约,植根于全体教师内心的修养,体现着学校独特的精神面貌,引领着校本研修的发展方向。因而,校本研修文化的建构应体现规范化、师本化、特色化。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之下,学校更要顺势而为,抓住“双减”带来的新机遇,在全面梳理校情、学情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建设以影响个体思想、导引个体行动、催化个体心理,把校本研修转变为教师自觉、自愿的习惯行为,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品质,圆满完成“为国育才,为党育人”这一时代答卷。

(一)校本研修规范化

“减负”绝不意味教师责任的减轻,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学校要把校本研修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进一步规范其管理及运作过程。一是要坚持以自主研修为重心,以问题解决为实践导向,以改进课堂教学为行动旨归,以教师的实际感受和专业发展为评价标准,将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研究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从“问题”到“专题”再到“课题”螺旋上升的行动研究之路;二是立足课堂实践,直面教师发展需求,把“减负增效”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和有效抓手,着力解决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育人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校本研修中找到自己专业的突破口和增长点,通过自我给养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二)校本研修师本化

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是简单地由外界力量或是无意识冲动所控制的,而是受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可见,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有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体验幸福的意愿和权利。因此,校本研修要立足“以师为本”的理念,把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职业规划发展和实现幸福人生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其生存状态、情感世界、生命成长,引导教师在实现专业成长的同时,追求智慧教育、做成功教师、体验幸福人生。在“双减”背景下,校本研修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改善教育生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其任务之重、责任之大、使命之光荣,前所未有。学校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个体价值与个体绩效,真切地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精神成长,赋予教師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以调动和释放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增强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智慧和参与研修的热情,使之成为校本研修的真正主人。学校要充分彰显校本研修的“师本”思想,将校本研修由行政行为转变为学术行为、由任务驱动转变为自主赋能,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高质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为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校本研修特色化

要弘扬学校传统文化,整合地域资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部门“减负”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自主设计,创意发展,凸显研修的校本特色和亮点。学校要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学校的传统文化,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有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校本研修一旦脱离学校的发展实际,盲目复制、模仿他人做法,就必定失去自身特色与发展价值。所以,学校要立足校情,科学定位,秉承传统,面向未来,在全面梳理校情及教情的基础上,以虔敬的情怀继承和借鉴本校的传统文化精华,创造出交融于教师工作和生活、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为一体的校本研修新生态,进而完成新形势下具有本校特色的研修文化的重塑与构建。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s://www.doc88.com/p-3794295199410.html

[3][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许金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校本研修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