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孩子有话说

2022-04-18 07:35钱禹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道理事情学会

钱禹清

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我常常听到一些来访父母无奈地说:“我平时和孩子没什么话说。”这可能是不少青春期孩子家长的共同感受。

家庭的“说话”功能强大:情感表达、问题探讨、心情分享、信息沟通都离不开说话,水到渠成的流畅的“说话”也是一个家庭亲子关系良好、沟通良好的标志。家庭的“说话”其实是一种习惯,内容、频率、语气、语调等,都带有家庭的特征。没什么话说的家庭一般说话都是围绕衣食住行,如天冷了加衣服、晚饭想吃什么,还有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学习要认真、要懂事听话等。这样的“说话”其实是没有实质内容的“交流”,只是信息的单向传达罢了。“没什么话说”这个状态显然不是正常的状态。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和孩子有话说呢?

首先,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双方创造说话的机会,让话题五花八门。例如, 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一起看动画片,一起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以从“我最喜欢或讨厌谁,是因为……”这样的话题开始讨论;一起做家务或者手工,赞扬孩子的能力和表现;一起踏青远足,一起观察和分享感受,等等。父母一定要记得多肯定孩子的想法,交流要保持开放性,少问“是不是”“对不对”,多问“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感觉”。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乐于表达自己,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学会表达和沟通。须知有些“道理”在交流中会自然生成,所以,父母不要机械地和孩子讲道理,把自由的说话聊天变成枯燥的思想教育。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庭中的大小事情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和决策,甚至父母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咨询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就会体会到被看见被尊重,然后在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父母也要敢于逐渐和孩子谈论一些敏感话题,如生老病死、性、犯罪与自我保护等,很多问题在谈论中孩子会释然、会找到答案,如果总想给孩子一个纯净的世界,屏蔽这些现实的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开放、真实、真诚的说话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面对困惑和问题,交流是个好方法;我的意见很重要,我的思考很重要。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坦诚地告诉孩子,人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开心的事家人会乐于分享,不开心的事家人也会乐于分担、一起面对。

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表达。父母不仅要用耳朵,还要用心去听孩子说话并给予回应。当孩子小的时候,尊重体现在不因他语言的稚气而轻视,也不因自己的忙碌而厌烦,当他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时候,父母要能够真心共情和回应;当孩子长大一点儿,尊重则更多体现在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即使观点不同,也可以平等交换自己的想法,不要全盘否定。

最后,父母要谨慎表达。父母不要急于向孩子传授经验、宣讲道理,不要急于打断和否定孩子的想法,要知道即使说“不”,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父母要坚持正向表达,例如,“你说得挺有道理,往下说。”“你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爸爸妈妈都没想到,你竟然想到了,真厉害。”“看到你努力的样子,我真高兴。”“困難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我们又可以成长了。”

另外,有了问题固然可以讨论,有开心的事情更值得分享。我们在工作中是怎样越过那道坎的,我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创造一份快乐的,建议父母能将这些自然地、不带目的地与孩子分享。

总之,父母既要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孩子的世界,学会理解孩子的感受,也要以平等的姿态分享自己的世界,让孩子学会理解父母。父母与孩子的世界有交集,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共通,孩子能感受到被欣赏和尊重,又怎会和父母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呢?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道理事情学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学会分享
道理
智珠
把事情写具体
学会分享
喜欢你,有道理
学会尊重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