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22-04-18 19:06邱江平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也在快速推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持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创新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符合小学科学这一课程的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科学知识已经普遍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开展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阶段小学科学的一种教学趋势。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0-0030-03

引  言

小学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科目,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小学科学知识处处都有融入。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获得良好科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本文所阐述的重要内容,希望有助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价值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驗为前提来开展科学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并不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涵盖和整合了综合性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将学习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够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师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为他们以后高效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开展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科学教师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相应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也会有所提升[1]。实际上,教师采用生活化的科学教学的本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易于接受的生活化科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更愿意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高效地完成科学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真正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二、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措施

(一)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第一,我国科学教学水平有地区性差异。当下,我国的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已经逐渐普及。但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科学教育尚未落实,科学课堂形同虚设,学生并没有真正接受科学教育。这就导致整体科学教育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第二,教学理念未更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并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开展活动,未能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第三,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偏向于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但小学科学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样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收获的科学知识微乎其微,甚至被限制了思维的发展[2]。与此同时,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未能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同样会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效果和探究兴趣,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第四,科学课相关教师的资质参差不齐。优秀教师资源稀少,学校往往会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教授科学课程。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些建议

面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一,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培养优秀科学教师,鼓励相关资历科学人员从事教育行业,为教育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当地教育部门应加大监察力度,督促校方重视科学教育。

第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即使没有新型教学方式,教师也要牢记职业道德,探索教学新模式。教师要编写优秀教案,增强课堂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逐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第三,教学讲究术业有专攻,该教什么课就教什么课。落实教师资质有助于为科学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两者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还能鼓励学生回归生活实践,发现科学真理[3]。

三、实施生活化科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化情境,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极为必要的。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为学生快速地讲解知识,并没有设置特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导致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枯燥和沉闷。学生不能体验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教学方面,为了更好地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可以提前准备与自然生态有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这些资料,以此导入课堂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并开阔学生视野。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如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网络收集并发布气象信息,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小科学网站。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相较于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多样全面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丰富有趣的学习氛围。这对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生活化的科学教学过程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不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确保学生真正学习到科学知识的一种途径。小学科学教师要贯彻落实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创设具体的生活化情境,真正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然而,在日常的科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会疑惑为什么他们应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还是没有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效果?究其本源,教师只是从形式上应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理解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本质,也没有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具体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以无法真正呈现出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要尽可能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堂设计和教学安排,明确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科学技能和思维能力,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搜索能力及与同学的沟通合作能力。如此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小学科学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更直观、具体地认知身边的人、物和环境,借此来提高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积极性。在学校资源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图书馆和花草树木等资源,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及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引导家长注重丰富家里的科普读物,加深学生对科技资讯及相关信息的了解,同时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开展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拓宽生活化科学教学的时空范围

一般情况下,一堂科学课是40分钟,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意味着一堂课的学习结束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科学能力。实际上,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将其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因此,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给他们布置充满生活乐趣的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科学应用型的作业;另一种是科学专题型的作业。实际上,布置科学应用型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以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有关声音的一章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有关乐音和噪音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在餐厅聆听传出来的声音,并区分乐音和噪音。教师还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对各种声音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保护自己听力的方式。而布置专题型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以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中“一天的垃圾”为例,在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专题作业。深入学校内部调查白色污染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这样的专题作业有助于学生整合所学的课堂知识,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究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环保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实现生活化教学评价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仅仅围绕卷面成绩,未能融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学科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评价理念和方法,采取生活化评价模式。生活化评价模式要求教师分析学生科学联系生活的能力,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指标。在具体应用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由此判断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效果。从这一层面讲,教师要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既要立足课堂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又要结合日常生活,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紧密结合。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进行长期系统性的观察,以此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并调整教学进度。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询问学生一些与科学课程有关的开放性问题来了解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想法。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超常表现和独特见解。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要不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测验,可以采取口试、笔试和现场操作等多种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丰富测验形式,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居住区周边环境开展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科学认知思维,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应用重视程度,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科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科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提升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确保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张峰.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生,2017(09):32.

范淡祥.關于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邱江平(1972.12-),男,福建邵武人,

任教于邵武市故县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