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自理问题的教师支持策略

2022-04-18 19:06杨小贞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

摘 要:小班阶段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生活活动观摩为契机,搭建教师支持策略,通过打造科学安全的穿衣环境、创新穿衣方法、营造共同进步的激励型氛围及家园共育等方式,帮助小班幼儿在实际生活环境中不断巩固穿衣、叠衣技能,使幼儿逐步养成自发、自觉、自我服务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教师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0-0062-03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小班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同时,此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萌发自我意识,这些都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因此,小班阶段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因势利导,通过劳动培养幼儿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近期,我园以生活活动观摩为契机,对幼儿进行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以小班幼儿学习穿脱衣服为例分享具体经验。

一、小班幼儿自主穿衣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基本不会自己穿衣,因此每天下午起床时段,是小班教师最忙碌的时候。针对此情况,笔者所在班级的两名教师分工合作:生活教师在寝室帮助幼儿穿裤子、袜子、鞋子;带班教师在教室为幼儿穿外套、围围巾。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穿衣效率,但下午活动的准时进行还是难以得到保证。经过一定的反思与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幼儿缺乏合适的穿衣方法。小班幼儿在穿有拉链或纽扣的对襟衣服时,单手套进一个袖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想要套进另外一个袖子就特别困难。教师曾尝试让幼儿先将衣服披在肩上,然后再把手伸进袖子里,但是在手往袖子伸的过程中,衣服容易从肩上滑落。教师还曾尝试让幼儿将衣服上的帽子顶在头上再将手伸进袖子,但最终幼儿也只能伸进一个袖子。可见,传统的穿衣方法并不适用于小班幼儿。

(2)幼儿缺少动手锻炼的机会。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小班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缺乏自己穿衣、叠衣的机会。在幼儿园方面,小班幼儿刚入园要学习的东西特别多,教师都是从最简单、最细微的事情开始教,如指导幼儿如何正确穿脱鞋子,上床前如何正确摆放鞋子,如何取放玩具,如何取餐、喝牛奶等。穿脱衣服和叠衣服这些事情在入园初期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因此,为了节省每天起床穿衣服的时间,保证下午按时活动,这些事情都是教师帮助幼儿完成。在家庭方面,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尚小,自理方面的能力是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就会的,不需要刻意去学,因此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很少给孩子自己动手锻炼的机会,穿衣服、背书包这样的事情多数是家里人包办。

(3)家园教育缺乏共识。首先,家园合作的形式虽然看起来很多,但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当前,我园基本采取紧急情况电话联系、群发通知微信联系、普通家教内容张貼于家园联系栏等家园沟通方式,未与家长在幼儿自理情况方面有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家园互动效果欠佳。其次,教师仅将注意力放在园内教育上,对幼儿的穿衣要求仅限于在园内实施,对幼儿在家是否独立完成穿衣并未给予足够关注,因此幼儿在家和在园可能存在两种穿衣标准,这不利于幼儿自主穿衣习惯的养成。

二、针对小班幼儿穿衣现状的支持策略

(一)多次尝试,营造科学的穿衣环境

环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良好环境的营造对幼儿学习穿脱衣服具有重要意义[1]。营造卫生、安全、便捷的穿衣环境可以帮助小班幼儿正确、科学、有序地学习穿叠衣服的方法,掌握穿叠衣服的技巧。因此,笔者对穿衣环境的营造进行了多次尝试,以便寻找最佳的穿衣场地。

尝试一:将衣服置于桌子上。这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午餐后,保育员要对桌面进行消毒,到午睡时桌面可能是潮湿的。如果把衣服置于桌面,就会导致衣服沾上消毒液。其二,起床后幼儿会在桌子上吃水果。如果把衣服置于桌面,保育员再次消毒桌面时也会受影响。

尝试二:将衣服置于床铺上。这也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存在安全隐患。入睡前将衣服叠放床头或床尾,对于睡眠不好的幼儿来说相当于增加一件玩具,他们会玩衣服上的拉链头或者纽扣,有的幼儿甚至会吞食或者往鼻孔里塞。其二,教师无法兼顾上下铺的幼儿,这不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穿衣指导。

尝试三:将衣服置于椅子上。笔者先将椅子摆放成“u”字形,把幼儿衣服置于幼儿自己的椅子上。经过尝试,笔者发现此方法具有四点优势:其一,每个幼儿的位置是固定的,衣服不容易穿错;其二,幼儿可以借助椅子,完成自主穿衣;其三,椅子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幼儿在穿衣时互相不会形成干扰;其四,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幼儿来回搬动椅子时的安全隐患。

实践证明,将衣服置于椅子上是最科学、安全、有序的方法,既能保障幼儿安全,提高幼儿起床效率,又便于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脱、穿、叠衣服,可行性较强。

(二)奇思妙想,创新穿衣服的方法

(1)椅子穿衣法。顾名思义,椅子穿衣法就是幼儿利用椅子的支撑将衣服穿好,主要遵循以下三点要领。首先是衣服放置要领:将衣服完全展开,背面朝下平铺搭置在椅背上,衣服袖子、领子或帽子自然垂下,肩膀处的两个袖口明显露出来。其次是幼儿穿衣要领:幼儿站在椅背后面,面对衣服,用手指抓紧自己身上衣服的袖边(防止套外套时,毛衣或秋衣的袖子收到手臂上),接着俯下身子,伸开双臂,将两手伸进袖子里,小手臂穿过整个袖子,起身抡起手臂将衣服向后甩。最后是整理衣服要领:先整理衣领,看看领子、帽子是否向外翻好;再拉拉链或把扣子对齐扣好。

(2)平铺穿衣法。平铺穿衣法适用于任何地方,它不需要借助任何物品,只要有足够衣服平铺的位置即可。幼儿按照以上椅子穿衣法的步骤也能把衣服穿好,但由于衣服是平铺的,袖子没有东西支撑,因此,幼儿要想快速套好袖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平铺穿衣法虽然相较于椅子穿衣法更加灵活,但也对幼儿的穿衣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自然穿衣法。自然穿衣法和平铺穿衣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自然穿衣法要在幼儿熟练掌握上述两种穿衣方法的基础上才可实行。这种穿衣法只需借助身体就能完成:幼儿的身体微微向前倾斜,衣服搭在身体下半身用手固定并展开,双手快速穿过肩膀的两个袖口完成穿衣,其余步骤同上即可。

(三)开发游戏,促进幼儿练习动作技能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机械、单纯的动作技能练习会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沉浸的体验式学习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各种区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两种有效的穿衣游戏方式。

(1)结合区域活动开展动作技能练习。教师可以在生活操作区投放各种材料,创设各类游戏情境,如给小动物穿衣服等,帮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扣扣子、拉拉链等技能,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利用“图式法”助力幼儿掌握穿衣技能。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穿衣”互动墙,以图片的形式将穿衣的流程展示出来。穿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可以根据图片上的步骤学习穿衣。另外,教师還可以在流程图的下方设置光荣榜,让学会穿衣的幼儿将自己的照片粘贴在榜单上,增加自主穿衣的自信心。

(四)口诀巧记,创编儿歌学习叠衣服

在对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学习穿衣服,还要帮助幼儿学会叠衣服。一般情况下,幼儿需要先将衣服脱下交给教师,而后教师将衣服的前襟对齐,再让幼儿学习叠衣。由于教师无法在同一时段照顾到所有幼儿,部分暂未形成叠衣习惯的幼儿总是将脱下来的衣服随意堆放在椅子上。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创编叠衣服的儿歌,如“先关大门,再关小门,帽子、领子点点头,衣服下摆弯弯腰”。这类儿歌既富有童趣,又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叠衣服的兴趣。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边唱儿歌边叠衣服。逐渐地,幼儿就可以在反复强化中牢记叠衣服的步骤,快速将衣服叠整齐。

(五)榜样示范,鼓励同伴间互帮互助

观察学习是指对榜样行为、动作及他们所引起的结果进行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者的大脑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观察学习始于学习者对示范者行为的注意。在幼儿身上,这种榜样示范和观察模仿行为尤为常见。在小班幼儿学习穿衣的过程中,教师在营造“u”字形的穿衣环境后,要及时给予表现良好的幼儿一些积极反馈。在这种氛围下,能力强的幼儿穿好或脱好自己的衣服后,也会自觉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进而出现“大带小”“强带弱”的现象。而部分穿衣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同伴的影响下,也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穿脱衣服的技能。久而久之,同伴之间将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六)促进学习,营造穿衣的比赛氛围

每到期末,我园教师都会在班级里开展“我是穿衣小能手”比赛。幼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脱鞋子—脱衣服—叠衣服—穿衣服—穿鞋子”一系列连续动作。教师先组织全班幼儿进行比赛,再将幼儿按穿衣的速度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晋级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每个幼儿都会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将平时学到的穿叠衣技能运用到比赛中。这期间也容易发生一些状况,如有的幼儿衣服叠不好,有的幼儿衣服穿倒了,有的幼儿鞋子穿反了等。但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每个幼儿最终都能顺利完成比赛。可见,比赛能够有效巩固幼儿穿衣、叠衣技能,让幼儿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幼儿自主穿衣学习进度的落实

(一)制订学习计划,有步骤提出任务要求

在幼儿学习初期,教师可以适当给幼儿提供帮助,比如,帮助幼儿在穿衣前把衣服有序地在椅子上摆放好,以便幼儿后续穿衣。到了后期,教师可以提高任务要求,让幼儿从头至尾独立完成穿衣任务。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行为能力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要求,由易到难。待幼儿掌握技能技巧后,教师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幼儿带着信心学习穿衣技能。

(二)家园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督促幼儿学会穿叠衣技能

教师可以每日在家长群分享幼儿在园自主穿叠衣的表现,提升家长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即时分享幼儿在家自我服务的表现,引导家长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机会,放手让幼儿穿叠衣服[2]。

四、幼儿选衣的几项原则

(一)材质的选择:以柔软、具有弹力的材质为宜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弱,太紧、太硬的衣服不利于幼儿自主穿脱。教师在幼儿起床时段无法及时关注到所有幼儿,因此部分穿衣困难的幼儿容易在此时受挫,最终放弃学习穿衣并形成坐等教师帮忙的习惯。

(二)款式的选择:以对襟、宽松的款式为宜

对襟、宽松的衣服可以让幼儿很快找到袖洞,而对于连衣裙、后系扣衣服、套头衣服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才能完成穿脱,这不利于幼儿早期学习穿衣。因此,家长在为幼儿选择衣服时不能仅追求服装款式美观,还应从幼儿实际的自理能力出发,尽量不给幼儿穿脱衣服制造额外困难。

(三)内搭的选择:以少而保暖为宜

天气稍冷,部分家长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地给幼儿穿衣,但其实内搭的数量也影响着幼儿穿衣的速度。研究表明,最合适的穿衣法其实是“洋葱穿衣法”。所谓“洋葱穿衣法”是指内层是柔软、透气的内衣,中层是保暖的衣物,外层是防水、防风的外套。这样的穿衣法不会让幼儿感到束缚,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穿衣速度。

结  语

总之,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幼儿学习穿衣服技能的过程中,家园教育要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少包办,多给幼儿动手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科学安全的穿衣环境、创新穿衣方法、营造共同进步的激励型氛围等途径,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渗透穿叠衣技能,使幼儿逐步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朱昕朦.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J].新课程,2021(27):178.

毛凯文.生活琐事小达人的改造工程建设:利用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家庭生活指南,

2021,37(12):96-98.

作者简介:杨小贞(1976.12-),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入园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让小班幼儿尽快学会使用剪刀策略浅谈
智慧三心,激活小班活动区游戏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及应对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