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将心事付纸笺 珠玑字字动心弦

2022-04-18 20:26柯玉瑜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4期

摘 要:心理活动描写是人物无声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习作中,恰当运用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神态动作语言暗示、景物烘托等方法,能够使人物更形象、生动、鲜活。

关键词:心理活动;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神态动作语言暗示;景物烘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0-0073-03

引  言

心理活动描写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人物无声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些什么、要做些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1]。现实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只会写“我很高兴”“我担心极了”“他非常紧张”之类的语句,读了这些语句,不仅不能真正感觉到人物的“高兴”“担心”和“紧张”,还不能真切感知人物特点。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缺乏具体可感的描写。基于这样的理解和分析,下面笔者就结合例子谈谈四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

一、内心独白吐露心声

内心独白法指的是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默想,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方法能够把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部分直接展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实例1】

第一板块:畅聊事件

师生分享偷吃零食、偷看电视、参加学校运动会比赛、登上领奖台、一个人走夜路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二板块:提炼妙招

师:同学们,咱们以“偷吃冰棒”为例,思考一下,

当你偷偷吃冰棒时,会出现哪些心理活动?

生:我会在心里反复思考,到底要不要偷吃。要怎样才能不被家长发现。

师:这是内心独白的一种方式——“自思”式。生活中,我们会耳闻目睹一些事,心里会有或多或少的想法,有感慨、有惊喜、有厌恶、有悔恨等,如实地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就能够使读者对人物的性格特点一目了然。

生:偷取冰棒时,我会不断警告自己要小心、要注意。偷吃完冰棒后,我可能会感到愧疚,会在心里骂自己太贪吃了。

师:这是内心独白的另一种方式——“自语”式。标志性词语有“心里嘀咕”“心里念叨”等,一般用在自我安慰、自我鼓励、自我嘲讽等场合中。

师:不论是“自思”式还是“自语”式的内心独白,都能很好地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思想,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

第三板块:小试牛刀

学生练笔:午休时,父母在房间里睡着了,我蹑手蹑脚走到冰箱前,每走一步,心总是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我心里念叨:“小心点,千万别让老妈听到呀!”;当打开冰箱门时,“砰”的一声,心脏好像变成了鼓槌,在猛烈地敲击着胸口,我心里嘀咕着:“糟糕,声响太大,妈妈会不会听到了呀? 该怎么办?”;当拿起冰棒撕开包装纸时,包装纸的声音成了警报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陷入纠结中:“还是不吃了吧,万一被发现就惨了!可是炎热的夏天,这冰棒太诱人了!吃还是不吃呀?”;当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时,嘴巴里虽然含着冰棍,可是我竟然瞬间冒汗了,心想:“死定了!”。

该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内心独白的描写方法,将心中所想演变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畫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偷吃冰棒时心虚、紧张、害怕、内心极度矛盾的“我”,不仅丰富了习作内容,还让人物毫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二、幻觉描写表达感受

人在极度紧张、恐惧、悲伤或者激动、喜悦等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或最渴望看到或听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能委婉地透露人们喜怒哀乐等情绪。

【教学实例2】

第一板块:故事引路

引入故事《聪明的一休》中的《罪犯和猫爷》:“高丽屋被偷了几万块钱。总兵大人新右卫门请一休帮忙查找小偷。一休请人在房间里放一只黑猫泥像,在猫背上涂烟灰,分别让掌柜老田、伙计阿虹、伙计阿正去昏暗的房间摸猫背,并告诉他们,如果是小偷,摸猫背时猫会发出声音。结果掌柜老田的手是干净的,而阿虹、阿正的手是黑的。”

师:请同学们当一回一休,说说钱到底是谁偷的?

生:是掌柜老田。他心虚不敢摸猫背。

第二板块:归纳写法

师:老田是小偷,当时他的心理活动一定极其复杂。想象掌柜老田独自在昏暗的屋子里能冷静吗?

生:不会的,几万块钱是他偷走的,面对眼前会抓小偷的猫,他似乎看到了黑猫举起锋利的爪子朝他恶狠狠地扑来,也仿佛听到了黑猫愤怒的低吼声。

师:他能不担心害怕吗?

生:不会的,钱是他偷的,环顾这昏暗的房间,他似乎看到了无数只黑猫瞪着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也仿佛听到了无数只猫在叫“抓小偷,他是小偷!”

师:他能坦然面对眼前的猫吗?

生:不能,总兵大人正在外面。他仿佛看到了新右卫门拿着手铐朝他走来,也仿佛听到了邻居对他的声声训斥。

师总结:幻象折射人物的心理,正是因为这一切的幻觉描写,让我们走进了掌柜老田害怕、紧张的内心世界。

第三板块:游戏体验

教师请游戏者到恐怖箱子前,闭眼并伸手触摸箱子里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名字。

第四板块:心灵告白

学生回忆自己的心路历程。游戏开始时,试探性地把手伸进恐怖箱里,可是因为紧张在半空中停下了,迟迟没能伸下去,自己似乎看到了许多爬行动物在箱子里面蠕动。当小心翼翼地把手探进去,摸到物体时,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条蛇正静静地躲在箱子的角落里,充满杀机的大舌头时不时从嘴里吐出,浑身触电似的一颤,猛地抽回手。当时很想就此放弃不玩了,可又不甘心,因为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加油,你可以的,你是勇敢的。

幻觉描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武器”。学生运用所学“幻觉描写法”可以将刺激、紧张的游戏体验具体、生动地表述出来。

三、神态、动作、语言透视心理

在不同的场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个性鲜明的语言、动作能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脸上的神情也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教学实例3】

第一板块:游戏导入

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通过观察表演者的动作、神态揣摩其心情。

师: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可以折射出心情。

第二板块:提炼妙招

师:当一人独自走夜路时,人物是紧张、害怕的。我们怎么对其动作、神态、语言进行具体描写,同学们有什么小妙招吗?

生:走夜路时,因为害怕,动作会变得奇怪,例如,“每走一步几乎都要向周围望一望”“脚会像是被灌了铅似的钉在地上,动弹不得”等。

师:同学们发现了关于动作描写的小妙招,此外,

还有什么小妙招?

生:说话会变得吞吞吐吐,和平常不一样。例如,有人影飘过,可能会磕磕巴巴地喊“啊……谁……谁呀……”。

师:妙招二,说话变怪了。

生:我还发现,神态也会变怪,例如,“吓得面如土色、惊恐万分”等。

师:是的,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能侧面体现人物当时的心理状况。

第三板块:学生练笔

经过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述:夜,静得出奇。我每走一步几乎都要向周围望一望,腿脚不听使唤地发着抖。尽管走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可前面还是一片黑暗,好像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似的。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想要求救,张大嘴巴,却怎么也喊不出口。突然正前方闪过一个人影,天哪!那个人影正在向我飘来,我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黑影。“啊……谁……谁呀……”我惊恐万分,脚却像是被灌了铅似的钉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

这样通过“慢镜头”添枝加叶的描写方式,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动作、神态、语言进行细腻、生动的刻画,就能深刻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景物描写烘托心情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教学实例4】

第一板块:听唱歌曲

播放《上学歌》。

师:同学们,听完歌曲,你们能否感受到,孩子们上学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高兴、愉快、兴奋……

师:你们从哪儿感受到?

生: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师:是呀,景可以应情,情可以寄景。

第二板块:提炼妙招

师:在记叙文中,写景是为了写情。我们要紧紧围绕所写人物当时的心情去选景、写景,而不是根据写景的需要去抒发感情。我们如何借助所处的环境及其具体景物的描写,突出人物之“心”呢?同学们有什么妙招吗?

生:我如果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心情愉快,会感觉天空特别蓝;但如果考砸了,心里特难受,感觉天是灰蒙蒙的。

师:妙招一,借景物的颜色变化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生: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8分,特别开心,回家的路上,风吹树叶发出的哗哗声、家门口狗儿汪汪的叫声,都变得格外动听。

师:妙招二,借声音变化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生:回到家里,感觉家中的饭都特别香了。

师:妙招三,借味道变化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生:可有一次,我英語才考了58分,当爸爸询问我分数时,全家突然出奇的安静,静得让人发慌,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师:妙招四,借气氛变化来烘托人物心情。

第三板块:练笔比较

将学生分为A组和B组,分别以数学取得了98分和英语得了58分为例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

A组:数学试卷终于发下来了,大大的98分显得格外耀眼。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赶,想早点儿告诉爸爸妈妈这个好消息。今天道路两侧鲜艳的彩旗迎风飘扬,绿化带上的花儿红得耀眼,叶子绿得发亮,充满生机。到家了,狗儿欢快地汪汪叫着。爸爸走了出来,问道:“今天数学考得怎么样?”“98分!”我骄傲地嚷着。“真的,太棒了!”爸爸双手托起我,嘴里不停地夸赞道。

B组:当英语老师发下试卷,鲜红、醒目的58分格外刺眼。我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家里走,任凭冰冷的秋雨无情地滴落在我的脸上、流进我的心里。天如墨,雨如泪。道路两旁汽车急促的喇叭声、刺耳的刹车声,让人心烦意乱。回到家,望着满桌平时我爱吃的饭菜,竟一点食欲也没有。爸爸走了出来,问道:“今天英语卷子发了吗?怎么样?”我心里一阵慌乱,我该怎么面对父母呢?家中一片寂静,狗儿不叫了……“没考好!”我努力挤出这三个字,不争气的眼泪再次喷涌而出……

不一样的心情看待相同的景物,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着墨,把这些特定感受下的景物描写下来,更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喜怒哀乐。

结  语

总之,在描写人物心理时,恰当地运用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神态动作语言暗示、景物烘托等方法,能够使塑造的人物更形象、刻画的人物更鲜活,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杨静娴.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之人物描写方法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1(69):37-39.

作者简介:柯玉瑜(1978.2-),女,福建厦门人,任教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同安区教学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