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18 21:17蔡丹梅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

摘 要: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极为常见且备受幼儿青睐与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区别于其他游戏,区域游戏具有明确的区域性特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带给幼儿的实际体验也更加强烈且深刻,因此往往能带给幼儿良好的游戏体验。文章探讨与分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必要性及有效实施策略,目的在于用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高效组织幼儿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乐意参与多种形式的区域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获得更良好的游戏体验,进而促进幼儿素养及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实践;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0-0088-03

引  言

《指南》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组织与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文件。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读《指南》这一文件关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并在尊重幼儿直接生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巧妙地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在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便恰当而合理地运用了生活化的理念组织区域游戏活动,带给了区域游戏活动更丰富的生机与活力,也使幼儿切实从区域游戏中获得了成长。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针对依据《指南》所提倡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所开展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必要性

《指南》提倡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而将这一理念具体运用到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是因为有着如下两个方面的必要性,分别是符合幼儿阶段幼儿的实际认知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1]。这两点实际情况是幼儿教师积极将生活化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区域游戏中的重要原因。

(一)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应当运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自身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即依靠自身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从幼儿的这一实际认知特点出发,幼儿教师若是能积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新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则能帮助幼儿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现较好的理解;相反,幼儿教师若是忽视对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则很容易使幼儿对新知学习产生枯燥之感,导致幼儿失去探索的兴趣、融入的热情,实际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从两相对比来看,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其规律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运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这是幼儿园区域游戏践行生活化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原因[2]。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应当运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指南》在教育实施意见中明确强调应当理解与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求幼儿教师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以说,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很好地揭示了幼儿教育工作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其价值。这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及其模式切实转化成实际教育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从这一层来讲,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将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运用到区域游戏活动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幼儿教师要想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体现、落实到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可以尝试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应力求实现生活化”“区域游戏活动的材料应力求来源生活化”以及“区域游戏活动的角色应力求生活化”。

(一)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应力求实现生活化

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生活,也极大地推动着幼儿积极而主动地融入区域游戏活动中,是幼儿切实从区域游戏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与进步的重要依据。鉴于区域游戏活动主题设置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设计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活动主题,唤醒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促使幼儿始终能以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姿态全身心地参与区域游戏活动[3]。

例如,在健康区域游戏活动中,笔者便有意识地为幼儿设计了“今天我是小医生”的区域游戏活动主题,游戏具体规则为幼儿分别扮演“医生”,穿着医生的白大褂、带着听诊器,认真而仔细地为前来治病的“病人”治疗。幼儿的年龄虽小,但是他们也都有着非常熟悉的看病生活经验。因此,在“病人”与“医生”对话的过程中,众多关于健康的小知识便巧妙出现了。比如,有的“病人”向“医生”倾诉自己的“病情”:“医生,我最近老是拉肚子”。“医生”则询问“病人”:“这几天吃什么凉东西了吗?”“有光着脚在地上走的习惯吗?”“有没有一下吃东西吃得太多,导致不消化了?”“是不是衣服穿得少,身体冷,引发的肚子着凉了?”等等。而面对这些来自“医生”的问题,“病人”们也会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如此一来,“医生”便很容易找到导致“病人”生病的原因,也会反复叮嘱“病人”应当怎么做,如“多喝一些熱水”“不要光脚在地上走”“不要吃冰激凌、喝凉饮料”“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蹬被子,要用被子盖上小肚子”等等。“医生”与“病人”密切配合,进行得异常顺利。可以说,在这一贴合生活化的健康区域游戏主题中,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充分感受到了区域游戏的魅力与乐趣,而且也从中切实掌握了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做法,也知道了应当避免一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做法。这便是依据生活设计区域游戏活动所发挥出的突出意义及效果。

(二)区域游戏活动的材料应力求来源生活化

在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很多时候,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所需要的素材都是高价购买的,这无疑会加大幼儿园的实际运营成本。但就实际来看,除了需要一些必买的区域游戏素材外,幼儿教师不妨从生活入手,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众多幼儿熟悉的资源,再将其巧妙运用到区域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大大节省购买区域游戏材料的花销及成本。生活化的游戏材料更容易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热情与积极性,切实收获更高质量的区域游戏活动效果。

例如,在幼儿园美术区域游戏活动中,笔者便有意识地从生活入手,寻找了大量生活中废弃不用的物品,再加以大胆想象与灵活构思,形成了一件又一件有趣的手工作品。例如,笔者用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还有三枚颜色不同的纽扣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红绿灯”;利用家中废弃不用的奶粉罐、一根筷子,还有一些彩纸制作了一面小鼓及鼓槌;利用家中不穿的雨靴,往里面放入土,然后栽上绿植,有创意的“花盆”便做好了……当笔者将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手工作品放置于幼儿园美术区域中时,幼儿很容易产生积极动手参与的欲望。面对笔者提供的卫生纸卷筒、易拉罐、矿泉水瓶、蛋糕托盘等,幼儿们的参与热情格外高涨。大家有着各自的奇思妙想,也愿意积极付诸实践。如此一来,热火朝天的区域游戏活动便开始了。有的幼儿用一根筷子穿透了一个薯片桶,然后用线绑上了两个一次性纸杯,就这样,一个小天平便加工制作而成;还有的幼儿用一个洗衣液的瓶子,加上几个圆形纽扣,制作出了一个可以向前移动的小车……在这一美术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大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着生动而有趣的美术创作。这使幼儿的艺术审美水平及善于利用资源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区域游戏活动的材料应力求来源生活化,其所彰显的价值不言而喻。

又如,在某次体育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投放了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废旧轮胎。幼儿看到轮胎时都很吃惊,纷纷好奇轮胎没什么好玩的为什么要准备它呢?看到幼儿表现出的好奇心,笔者趁势“解疑答惑”,并示范怎样以废旧轮胎为载体玩了一个极为有趣的游戏,即将轮胎竖起来,缓慢地推着向前走。这样一来,原本躺在地上的旧轮胎就像长了一双脚一样能站起来,还能滚动起来。看到这么有趣的玩法,幼儿们纷纷跃跃欲试,并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创新出许多其他玩法。部分幼儿用手推轮胎,并比赛看谁推得又稳又快,最先到达指定地点的幼儿便是“推轮胎小能手”。还有部分幼儿将两个轮胎摞了起来,形成了一定的高度,然后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站在上面玩“推手掌”的游戏,即只能接触彼此的手掌,而不能触碰身体的其他部位,失去平衡的人脚会从摞起来的轮胎上落到地面上,这就意味着被淘汰了,有意或者无意碰到他人除了手部其他位置的也要被淘汰,最终留在摞起来的轮胎上的幼儿便获得“推手掌”游戏的胜利……就这样,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废旧轮胎在幼儿们富有想象力的创造下也有了诸多崭新玩法。在这一体育区域游戏中,幼儿感知到了运动与游戏带来的快乐,也会有意识地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开展不同的游戏,而不再单纯地将游戏理解为需要昂贵的玩具才能玩。

(三)区域游戏活动的角色应力求生活化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都有着角色扮演的需求,他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外部社会,并据此建立对社会的初步认识与看法[4]。从幼儿这一实际认知特点出发,幼儿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时还应有意识地追求生活化的角色设置,让这些角色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推动幼儿更加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例如,在某次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商品”,然后鼓励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商品的购买与贩卖活动。购买东西可谓是幼儿现实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因此这一角色的扮演就很好地唤醒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当然,也有的幼儿愿意扮演“卖家”的角色,热情地为顾客讲解自己家所有的商品,还有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一名“顾客”与一名“卖家”之间便发生了如下这样一番有趣的对话。

“顾客”:我想买一桶爆米花,多少钱呀?

“卖家”:7元一小桶,10元一大桶。

“顾客”:有点贵呀,平时我买的小桶才6元,大桶才9元。

“卖家”:你可不能只看价格,你得看看盛的爆米花多少。你看我们家的桶,都装得满满的,这可比别人家的要多多了。

“顾客”:好吧,那我来一小桶吧。

“卖家”:好的,您一共需要支付7元。

“顾客”:好的。

……

无论“顾客”还是“卖家”,幼儿们都积极结合实际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去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进行角色表演的实际需求得到了满足,对商品购买与贩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5]。更为重要的是,幼儿的社会交际与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培养。这种种综合下来的结果都充分表明了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对幼儿多元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结  语

《指南》是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如同灯塔一般指引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科学、规范的幼儿教育行为,能够给教师提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精准的指导。《指南》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也正因如此,幼儿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指南》,领会其所提倡的先进教育精神。《指南》强调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与利用幼儿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鼓励幼儿教师从实际出发,从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出发。为此,广大幼儿教师应积极领会与贯彻《指南》精神及实质,并将其科学而巧妙地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如此一来,幼儿才能获得长远和可持续的进步与成长。在日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除了区域游戏生活化教育的探索外,笔者将进一步对幼儿园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索,以让《指南》所提倡的生活化观念切实在幼儿园教育中绽放出迷人的璀璨光芒。

[参考文献]

谢萌.试析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策略[J].好家长,

2019(50):18.

姚甫霞.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8(12):19.

张晴.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12.

孙瑞华.让教育走进生活: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生活化教育方略[J].学周刊,2021(28):179-180.

滕晓霞.关于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探究[J].明日,2021(08):10.

作者简介:蔡丹梅(1987.3-),女,福建晋江人,

任教于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曾获晋江市教坛新秀、晋江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