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中平静技术设计的用户感知研究

2022-04-19 10:20江牧王冠
创意设计源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互设计

江牧 王冠

摘 要 平静技术设计原则最早是为了解决计算机领域的设计问题而提出的,之后又对其他设计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食品包装设计领域,通过实例举证阐述用户感知与平静技术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用户感知为食品包装与用户交互实现“平静感”创造了前提。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平静技术设计原则的应用能让用户更好地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充分感知和理解产品。

关键词 用户感知;平静技术设计原则;食品包装设计;交互设计

引用本文格式 江牧,王冠.食品包装中平静技术设计的用户感知研究 [J].创意设计源,2022(1):17-21.

Research on User Perception in Calm Technology Design of Food Packaging

JIANG Mu, WANG Guan

Abstract: Calm technology design principles, which were first proposed to solve design problems in the computer fiel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ther design fields. In the field of food packaging desig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perception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calm technology is expounded through examples.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user perception creates the premise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ood packaging design and users. The application of calm technology design principles can help users better perceive and understand the product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Key words: user perception; calm technology design principles; food packaging design; interaction design

一、平静技术的提出与发展

(一)平静技术的提出

平静技术(Calm Technology)最早是在 1995 年由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马克·维瑟(Mark Weiser)和约翰·西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在普适计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们认为随着未来嵌入式微型处理机和互联网通信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将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任何信息源,数量庞大的信息系统、感知系统等技术遍布在每个人周围,以实现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沟通[1]。平静技术旨在通过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将技术对人类自身注意力的干扰降至最低,目的是在不争夺用户注意力的前提下,通过计算将电子设备平静自然地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平静”是指用户在享受技术服务时,始终感受到安定、平和、不突兀、不妨碍,并可轻易地、主动地掌控局面,呈现一种平静、平衡的情緒及心理状态。为使平静技术在设计领域更容易被理解,安珀·凯斯(Amber Case)提出平静交互、平静设计等词语。平静技术在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物联网及服务设计等领域皆有运用和体现。例如,Nordby等[2]考虑用户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注意力的边缘范围,将实体操纵杆和屏幕用户图形界面一体化,降低了驾驶轮船的认知难度;Stankov等[3]通过收集在酒店场景下最小化干扰用户的信息技术服务设计案例,总结出在旅游、酒店服务行业的信息化服务流程中运用平静技术对用户体验产生的影响。平静技术与产品设计的结合,拟解决以电子产品为载体的技术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对用户带来额外干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削弱了产品的“负涌现”[4],避免电子产品大量频繁的消息提醒对用户产生过度牵引,造成用户注意力的分散和时间的浪费,打破用户生活状态的“平静感”。

(二)平静技术设计原则与食品包装的结合

食品属于产品范畴,食品包装属于食品相关的产品[5]。当平静技术与食品及食品包装相结合时,用户与食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将通过包装来实现[6]。设计师在设计食品的包装时,必然要认真分析怎样能够有效刺激用户的感觉阈值,使其被产品的包装所吸引,进而从包装上获取产品的有效信息[7]。食品包装通过色彩、文字、材质和造型来作为食品信息传递的载体,因此,食品包装上的各种视觉符号要与食品本身有较强的相关性,准确地传达食品的信息,避免用户产生理解偏差。对拟传达的信息进行分类和优先排序,确保对用户传递出的信息简明扼要,让其高效地认知食品。在物资丰沛的时代,琳琅满目的商品通过包装向用户传递着产品信息,在食品包装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信息传递必然占据着他们的注意力。而平静技术与食品包装结合的关键便是让包装设计中的符号作为载体,将其所承载的信息清晰地传递给用户,让用户在识别和认知这些信息时,花费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注意力,便可轻松获取包装拟传递的信息。具备“平静”特征的食品包装设计能够做到适度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后又能自如地收回注意力。另外,基于设计为人服务的原则,具备“平静”特征的食品包装设计往往把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主要问题,先主后次地解决问题。包装拟传递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分别解决用户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由此,用户得以有条理地完成主次要任务,解决主次要问题。而包装传递信息的过程,也是用户感知参与的过程。

二、用户通过感知实现与食品包装的“平静”交互

(一)感知和学习是用户接收食品包装信息的前提条件

人们拥有感官知觉与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能与产品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感官的感知为包装设计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前提条件。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一方面,受个人经验的影响,同一事物面对不同的人,其知觉会有差异,但感觉却可能相同;另一方面,知觉源于感觉[8]。在实践中,感觉和知觉几乎是无法分割的,感与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9]。日本味之素(Ajinomoto)集团的生鲜肉类食品包装是通过视觉方式让消费者接收食品信息。透明包装盒暴露的肉色,让消费者在挑选时可以即刻识别出肉的种类是白肉还是红肉,而后,消费者进一步读取包装盒上的视觉符号信息,便能得知更多肉类分割生产过程的具体信息,这一过程是通过视觉直接获取食品信息的。除了利用感官进行直接感知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已知知识对包装和产品进行识别和判断[10]。 例如,Hrum-Hrum坚果包装(见图 1)是通过在布袋内装满坚果,再结合包装袋上印着的松鼠图案,让用户从视觉上感知腮部鼓囊的松鼠形象,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已知知识,联想到松鼠常在颊囊中储存坚果的生活习性。饶有趣味的包装设计在用户未读取包装上的文字之前,便能得知布袋内装的是坚果。此外,通过已知知识对包装和产品进行识别与判断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感温变色包装盒的盒体外表面上设有感温变色层,用户可以通过对冷暖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对温度冷暖的体验感受来识别和判断包装盒的温度[11]。再比如,即使是看不到包装盒内糖的大小和形态,用户也能通过摇晃包装盒听到的声音,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来判断包装盒内糖的形态是粉末状糖粒还是较大块糖粒。很多时候,即使食品包装没有刻意地向用户传达信息,用户也往往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官感知主动地去理解食品包装的设计意图。因此,感知和学习是用户接收食品包装信息的前提条件。

(二)多通道感知促使用户平静地与食品包装互动

人们的感知通道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视觉和听觉需要占据人们绝大部分的注意力,但要想实现食品包装与用户的“平静”互动,必须避免对某一感知通道的全部占用,尽量通过并行的方式呈现信息,减少因只使用单一通道而存在误差概率和效率低下的情况[12]。根据信息量选择相应的信息传递渠道,避免过度使用某一感知通道而投入过多的注意力,造成无法完成其他目标和任务的情况,打破用户平静、平衡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平静技术设计原则要求设计师用最少的信息将设计意图传达给用户,尊重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只有让用户充分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多通道地对产品进行感受和理解,才能让用户在不需要投入全部精力的情况下,注意到尽可能多的信息,继而毫不费力地完成更多的任务。“果汁皮”饮料盒设计是日本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的代表作之一(见图 2),其包装外观的高度仿真,还原了水果的真实触感与颜色,用户通过触觉感知包装的纹理,通过视觉感知包装的颜色,通过味觉感知果汁的味道,触觉、视觉与味觉三通道感知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产品。多通道感知为用户提供比单一感官感知更加准确的体验和评价。产品利用不同的感官通道,多维度传递信息,减少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所必需的单一感官注意力消耗。多通道感知在清晰有效地向用户传递食品信息的同时,其整体性特点又使得用户在感官直接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所处环境和主观喜好等产生联想与想象[13]。最终,用户在生理和心理层面,由浅渐深地实现与食品包装的“平静”互动。要在交互的过程中达到“平静”的状态,需要参考平静技术设计原则(见图 3),该原则总体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设计符合注意力规律,要求设计在不干扰用户的情况下,“平静”地融入用户生活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当设计出现问题时,用户可在平静甚至优雅的状态下解决该问题;三是遵循设计为人服务的准则,聚焦人的特性,“人性”与“物性”合一。

三、平静技术设计原则让用户更好地感知食品包装

(一)当信息传递符合注意力分配规律时,用户“平静”地读取包装信息

平静技术的核心在于有效地运用注意力边缘范围,考虑人的注意力规律,通过对边缘事物的合理设计,使得注意力的边缘部分和中心部分可以同时被人们感知。人们除了感知核心信息之外,对于次要的信息,即使选择不去注意或不用完全集中注意力去感知,也能明白其所要传达的意思。当产品包装传达的信息不符合注意力规律时,用户通常不能很好地得知该产品的有效信息,只能对包装内的食品进行模糊的推测与判断。國外某饮料包装设计(见图 4)便出现了信息传递不符合注意力分配规律的问题,该设计运用趣味夸张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一味地增强产品的“诱目性”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却不能直观地向用户传达如饮品的类型、口味等关键信息。信息所在的视觉位置也不明确,包装瓶身的小飞象造型与粉色的色彩占据了用户注意力的中央地带,用户对产品造型和色彩的感知清晰度强,而如饮品的类型、口味等关键信息却处于消费者注意力的边缘地带,用户对关键信息的感知清晰度弱,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接收包装的信息反馈。在信息传递不符合注意力分配规律的情况下,用户对于该包装的信息读取不明确,需要进一步花费注意力阅读包装上的文字说明以获取饮品的类型和口味信息,

这必然导致用户对该产品的认知难度增加。这种情况下,信息传递不符合注意力的分配规律,使得用户的认知负荷加大,不能达到“平静”地读取包装信息的状态。

安珀·凯斯(Amber Case)的注意力模型将注意力分为主要、次要和第三级注意力(见图 5)。不论信息量如何增加,人自身所拥有的注意力量是不变的。若想让食品包装传达的信息符合注意力分配规律,那么必须将信息进行优先级排序,分主次将信息传递给用户[14]。由光子视觉品牌设计事务所设计的零食包装本宫鹰嘴脆(见图 6),以达·芬奇的作品《抱银貂的少妇》作为人物形象的灵感来源,将这一人物形象重新设计后,呈现出多元化的现代女性形象,当撕开包装纸条时,人物的眼睛会发生变化。当用户在挑选这一款零食的时候,首先,是通过阅读该包装上的文字,接收食品的种类和名称这一主要信息;其次,包装中的图像等相关视觉符号由视觉通道向用户传达食物的口味与性状等次要信息;最后,用户通过视觉和触觉两种感官知觉,接收纸条翘起的边角与虚线的信息所传达的“沿此撕开”的第三级信息。在购买了该零食产品后,用户从购买者的身份转变为使用者的身份,与其进行交互。根据Bakker等提出的边缘交互行为的四种情况,将任务分为主要任务、次要任务两大类,其中次要任务又分为用户自发和由环境引起两部分。使用者在操作该零食包装的时候,主要任务是沿虚线撕开纸条,打开包装并食用鹰嘴豆。使用者撕包装进食的这一行为是由于使用者有过过往经验,所以能够熟练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而当使用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与主要任务无关的事情上,如观察包装封条后人物眼部的变化时,使用者的观察便成为次要任务,这一任务伴随着主要任务中的食用鹰嘴豆进行。次要任务刚开始需要集中注意力,但由于占据的注意力资源少,所以用户能在感受到包装设计的巧思后,自如地将注意力在中心和边缘之间游移,从而得以使主次要任务同时进行。若用户在食用食物的过程中,把包装纸条反复拨撩,遮挡插画人物的眼睛,这样的行为属于用户自发的次任务,将注意力的中心短暂从主任务转移到次任务上来,因为同一只手不能同时进行撩拨纸条和拿起食物进食这两个动作,故执行自发的次任务时,会对主任务造成短暂的分心。当包装呈现出的食品信息主次分明时,包装信息的分级传递便符合注意力分配规律,用户“平静”地读取包装上的信息,在交互过程中形成清晰的主次任务,必然可以达到“平静”状态。

(二)当包装具备冗余能力时,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平静”状态

包装设计师在设计食品包装时,还需要考虑极端的情况,主要从食品包装可能会遇到极端的受众和食品包装本身也可能出现问题两方面考虑。

并非每位用户都能理解包装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好的包装设计不是设置如程序般的操作方式,让用户看着说明书逐步完成手中的动作,而是让用户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也能轻松地对包装进行操作和使用。认知摩擦较小的食品包装能够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准确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明白设计师通过产品表象所要传达的产品功能、操作规则等信息[15]。Steens UMF Manuka的蜂蜜包装运用半圆形纸片的设计自然地引导用户做出动作(见图 7)。使用者依顺时针方向旋转纸质包装侧面的半圆形纸片时,包装如盛开的花苞,由闭合状态转换为张开状态,而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捏住蜂蜜罐顶部的半圆形纸片,将整罐蜂蜜放入纸质包装内。在这一过程中,使用者不需要产品说明书和冗长的行动指示来引导,只需要依靠生活中积累的隐性经验就可以明白包装设计师的意图,完成与产品的互动。即使遇到毫无生活经验的“极端”用户,也能最终实现将瓶装蜂蜜置入方形包装盒的结果。

食品包装本身也可能出现问题,当其出现问题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面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包装时,用户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解决该包装的问题;(2)产品包装出现的问题被解决后,应仍然能够保证该产品可以继续使用。例如,锡纸包装的固态巧克力在高温环境中会融化,但由于锡纸的严实包裹,巧克力液并不会流出包装外,用户只要将该巧克力连同包装一起转移到36 ℃以下的环境内,巧克力便会重新恢复至固态,此时,锡纸包装的巧克力仍能提供食用的价值。因此,包装设计只有预先考虑极端用户案例的情况,具备充分的冗余能力,提高设计的容错率,才能保证用户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保持“平静”的情绪状态。

(三)当包装设计放大自身及用户优势时,用户“平静”地理解产品

用户形成对产品的认知并产生使用

体验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感知通道和理性认知。诺曼将用户情感体验逐级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三个层次依次聚焦于感官体验、功能情感满足和思想体验三方面,三个层次相对应的用户感知呈现出由浅入深、逐级深入的特点。人与机器的区别在于理解事物的方式不同,除了理性思考,人还具有感性思考的能力。人可以灵活地产生多种情感,根据个人经历的不同,萌发出不同的心理感受。食品包装通常依据人的这一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当用户擦拭“每日鲜语”鲜牛奶樱花限定款瓶身上的樱花图案时,便能闻到淡淡的樱花香味。结合该产品发售于樱花开放的季节,设计师聚焦用户的心理情感需求,将该牛奶瓶的包装设计与现实环境巧妙结合,樱花图案与“轻拭一下,真香”的宣传语,引导用户用手指擦拭图案,从而使用户在感官层面产生嗅觉感知,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惬意、清新、悠闲且美好的认知感受。用户在饮用过程中,被牛奶瓶包装上的文字、图案等视觉符号吸引,包装上的樱花图案作为这一产品的附加信息,成为储存香味的载体。当用户拿到牛奶瓶之后,逐步适应和接受设计师拟传递的产品信息时,包装设计就“柔和”地将用户与设计师、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人性化的食品包装设计,让用户得以不知不觉地在与产品互动的过程中理解产品的设计意图,由表及里地去感受产品。因此,当包装设计放大自身及用户的优势时,设计预先考虑到用户的期许,当用户得到情感的满足时,便可以“平静”地理解产品设计意图。

四、结语

平静设计根据人的注意力分配规律,让用户利用注意力边缘范围去感知产品所传递的信息,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不打破自己原有的“平静”生活状态,回归技术为人服务的初衷。计算机领域的平静技术设计原则运用在食品包装中,通过触觉、味觉、嗅觉、

听觉和视觉等感官通道去感知信息,并且能够让用户从生理层面到心理层面充分感知食品包装设计。平静技术设计原则的加入,旨在不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用户享受被设计服务的过程,并且在与产品交互的过程中达到由内而外的“平静”。

参考文献

[1]李婷.泛在社会下人的异化问题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14.

[2]NORDBY K, MORRISON A D. Designing calm technology and peripheral interaction for offshore service vessels[J].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2016, 20(4): 601-613.

[3]STANKOV U, FILIMONAU V, SLIVAR I.

Calm ICT design in hotels: a critical review of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9,82: 298-307.

[4] 江牧.设计的逻辑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3.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Z].2015-10-01.

[6] 胡燕.视觉传达设计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7):239.

[7]黄远军.以包装设计构建产品与客户心与心之间的交流[J].中国包装,2019,39(4):15-18.

[8]姚绍强.五感感知下的主题餐饮室内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4.

[9]沈克宁.建筑现象学[M]. 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57.

[10]王安霞.产品包装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55.

[11]王飞.一种感温变色包装盒: CN203332587U[P].2013-12-11.

[12]陈建华,崔东华,罗荣,等.军事指控系统多通道人机交互技术[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9,41(4):110-113.

[13]武高飞.产品设计中的用户感知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10):85-88.

[14]冯超超,鲁中海,張民选,等.片上网络中一种单周期2 GHz无缓冲路由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 33(6):42-47.

[15] 张凯,季艺.产品设计中认知摩擦成因分析[J].设计,2018(10):102-104.

江牧,王冠

苏州大学

猜你喜欢
交互设计
浅谈交互设计流程中的视觉因素
超数字化: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绘本动画艺术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国内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案例的交互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独立学院实施互动媒体的管理学课堂教学交互设计模式研究